沒過幾天,輜重營一行便拉著上百車的糧草、軍械等物到達了雲中府外三十裏的地方,而這裏是援北十多萬大軍的彙合點。京畿宿衛軍、河西軍、河東軍、靖南軍、京畿府衛軍、以及從詔而來的朝麗國大軍等各路兵馬在近幾日源源不斷地到來這個平原之上。
整座平原上能聽到的大概都是民夫紮營豎壘的聲音,各路大軍的旗幟都已經展開了,北風吹來一道道大旗都不斷飄揚起來,唯獨留著平原中央一塊地方沒有任何軍隊駐紮——這是皇帝親軍的營地。
此次大戰,皇帝著實是非常生氣,頭兩次雲中戰役已是勞民傷財了,該死的北蠻子仍然不停下手來,一副欲奪山河的氣勢,不得不讓他龍顏大怒。當廷下了旨意,由太子晉王李明監國,讓兵部尚書蘇棣領征北大將軍銜,帶著京營宿衛左右軍近三萬精兵北出京畿,一路護著聖駕北上的還有京畿十八府的近十萬戰兵以及數十萬的隨軍民夫。
同時也有數波緹騎欽差帶著旨意往四方而去,命令各道出兵,也正是如此,才讓沿途百姓高呼“可汗大點兵”。
吳離烽輜重營一行到達之前一日,太平府衛軍前鋒營、正兵營等部營已經到了,簡便紮了營等待輜重營到來,才能加強營寨,並且好好飽腹一番。
老早營將就帶著老吳跟吳離烽去他姐夫的營帳,一是攀談關係套近乎,二才是彙報路上行程情況。一見麵行了禮,營將就對著姐夫親密的不得了,一大老爺們這行徑都讓吳離烽覺得尷尬起來。
而眼前這位參將則沒有什麼多餘的舉動,隻是跟他談論著行軍路上的一切。
營將提到峽穀中的陰兵借道讓姐夫來了興趣,他便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順帶不斷的誇老吳,參將不禁看了老吳一眼,發覺這個人更像一個老兵,特別是指引陰兵向西而去,這所作所為更像一個經曆幾場大戰,看透生死的老兵,對其欣賞起來。
而對於老吳身旁的吳離烽,參將僅僅是看了一眼,心想著,倒是長的俊俏,不過府中早已藏了幾枚更甚這般童嬌麗質的小伶官,不再做理會,而是詢問起了老吳路上事宜以及老吳的家底來。
老吳躬身回答道:“草夫隻是個種田的,原本也在河東軍中加入過新治五年的第二次雲中戰役,陰兵借道這事兒隻是路上聽一行的老兵們講過,其實也僅僅是事發突然一時的應對法子而已。”
參將叫潘光升,本是候補的太平府雜號校尉,上任太平府參將便是戰死在新治五年第二次雲中戰役的,戰事一結束他馬上就動員起了關係,花費了一千六百兩銀子以及各種人情才湊到了現如今的正五品參將,結果沒想到還沒個一年半載,該死的北蠻又打進來了。
這讓潘光升如倒立出恭一般難受,特別是太平府府衛軍,在京畿十八府中的戰力排名能入個倒數前三,時不時還能爭個第一,而每每戰事太平府軍都是充當先鋒的。無他,僅僅是因為太平府總兵鍾國殿不願意向上層撒錢。
而當他聽說老吳還參加過新治五年的戰役,倒是不錯,不過一看這個姓吳的老頭很是精瘦,恐怕也確實是老掉牙的老兵了,不如就送給小舅子這個麵子,帶著他們兩個去見一見總兵。
正巧此時傳令兵拿著令旗路過,說是總兵傳見所有副將、參將以及各營營將,潘光升便帶著一幹人等來到了總兵行轅。
一路上吳離烽看著迎風展烈的旗幟以及無數的民夫建寨插柵,大概明白了戰爭的意義,從來不是簡簡單單指揮幾千人幾百人假裝十幾萬人跑來跑去,而是各種各樣的部署以及精密安排,這確實是中華自古以來無盡強大的原因之一了。
進了總兵行轅,一路上都是站立守衛、披甲帶刀的正兵,裏裏外外圍個通透。而再往裏走,就寬敞多了。
一個大帳,兩個側營篷,帳前十幾尺插在土車上一麵淺緋色白雲邊的大旗,隻打著“將”字,沒有其他多餘的修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