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莫·赫姆從不知“缺陷”這兩字的意思。他隻知道自己有生命,而且這生命有確定的目的。他已把自己有生的90餘歲充分使用,並使自己的姓氏成為一直向前衝的“勇氣”的代名詞。
幾年前,紐約卡內基訓練班裏有個身村瘦小,年紀已74歲的女學員,她坦承不知該如何度過自己的餘生。
這名女學員曾當過教員,一直到強製退休才停止。她的儲蓄不多,因此必須時時保持忙碌,這對她的經濟和精神上都十分重要。由於她曾擔任過教員,有很多教學經驗,因此便到各個幼稚園去講故事。她的故事都經過特別挑選,並且用幻燈片來加強效果。
聽了她的話之後,卡耐基鼓勵她把這當做事業來做。
也許受了卡耐基的鼓舞,這名女學員開始展開了她的晚年事業。她知道,年紀並不是一種障礙或缺陷,相反的,由於多年的教學經驗,她現在更有能力把故事講得更好、更動人。
她先去找“福特基金”,因為這個組織一直很積極地推動文化工作。她把計劃寫下來,內容包括許多為幼稚園學童所設計的故事節目。她不僅用口講,並且拿東西讓大家看,因此很容易被接受。她充滿溫馨和富有戲劇性的講述方式,使她大受歡迎。
如今,這名女學員已把自己的熱忱和信心帶到全國各地,並把歡樂帶給了成千上萬個孩童。
她不願讓自己的年紀成為障礙或偷懶的借口,她從不說:“我太老了,沒有辦法工作。”
相反的,她重新評估自己的能力和經驗,然後把構想付諸行動,因此她做得非常成功。對這麼一位七十四歲的人來說,成長並沒有使她變老,而是變得更成熟。年紀對她不但不是缺陷,反而是一大助力。
蕭伯納對那些時常抱怨環境不順的人感到很不耐煩。他說:“人們時常抱怨自己的環境不順利,使他們沒有什麼成就。我是不相信這種說法的。假如你得不到所要的環境,可以製造出一個來啊!”
事實是,假如每個人整天都認為環境不好,當然就會把自己的過失諉諸“缺陷”或種種其它原因。有的人年輕的時候,常因自己長得比別人高而氣餒不已。經過好幾年之後,這些人會逐漸明白,身高跟其它許多與生俱來的條件一樣,可以有好處,也可以有壞處,完全看自己的態度而定。
假如別人有兩條腿,而你隻有一條腿;假如別人富有,而你比較貧窮;假如你長得胖、瘦、美、醜、金發、黑發、害羞或進取——無論哪一點使你與眾不同,都很可能成為你的缺陷——如果你自己這麼認為!
不成熟的人隨時可以把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看成是缺陷、是障礙,然後期望自己能受到特別的待遇。成熟的人則不然。他們先認清自己的不同處,然後是接受它們,或是加以改進並利用這些不同之處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一直向前衝,直至取得最終的成功。
5贏得與他人合作的成功
蘇格拉底是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他完成了人類曆史上極少數人能夠辦到的事:扭轉人類思想的模式。直到二千四百年後的今天,人們仍然推崇他為最有智慧的說服者,他對這糾紛不斷的世界有很積極的影響力。
他用的是什麼方法?指出他人的錯誤嗎?當然不是,蘇格拉底絕不會這麼做,因為他是位有智慧的大師。他的技巧,稱為“蘇格拉底法”,就是設法使他人說:“對,對。”他問一些對方非同意不可的問題;然後,他就繼續不斷地問,你繼續不斷地回答:“是”。問到最後,他的對手都會被引導為同意蘇格拉底的觀點,並忘記幾分鍾前自己還堅決反對這個論點。
所以,當你下次你想告訴他人錯在哪裏時,不妨借用蘇格拉底的方法,問一個溫和的問題——一個會使對方說“對,對。”的問題。
紐約的詹姆士·艾伯森就很成功地運用了“蘇格拉底法”,挽回了一位差點失去的顧客。
“我是格林威治銀行的出納員,”艾伯森先生說道,“有一天,一位先生來銀行開戶。在我給他表格填寫時,有些問題他毫不猶豫地寫上答案,有些他則斷然拒絕答複。
“在我沒有研讀人際關係以前,我會告訴這位先生,假如他拒絕給銀行完整的資料,銀行就無法幫他開戶存錢。我很不好意思地承認我以前經常這麼做,因為給對方最後通牒很過癮。
我需要讓對方知道,銀行的規定與限製是絕不能讓任何人違背的,並讓對方知道誰是專家。
可是,用這種態度對待願意存錢在我們銀行的人,從未能使他們有受歡迎與受重視的感覺。
“但是今天早上,我知道最好不要談銀行需要什麼,而應把重點放在顧客需要什麼。所以,我決定要使他在一開始時就說:‘對,對。’於是,我先同意他的觀點,並告訴他,那些他所能拒絕回答的問題,其實並不是非寫不可。
“‘但是,’我說道,‘假如你發生意外,是不是希望銀行能按照法律規定,把你的存款交給你所指定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