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立即行動,從現在做起(2 / 3)

朋友,你難道不想在工作上取得更好的成績,不斷地解決你麵臨的困難?或者,你不想增強自己的體魄,改善與別人的關係,改掉各種壞習慣?那麼,請從現在開始,立刻動手吧!

下麵這些方法,也許對任何一個想克服拖遝習慣的人來說都有一定的作用:

(1)學會安排事項的先後順序

雜亂無章和拖延往往“相得益彰”。如果一個人的桌麵上攤著十件待處理的事情,那麼,單單決定從何入手就已經頗費工夫了。一個家庭主婦麵對十來樣雜活,很可能幹脆認輸,寧肯去看電視而一件也不幹。人在疲疲遝遝的時候,總隨意擇一件事幹,或者揀輕避重。其實,要改變這一習慣不很難,那就是學會安排事務的輕重緩急。

比如,每天晚上把第二天所有該幹的事列在台曆上,按其重要性依次排隊。這樣,第二天你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去消滅它們,每做完一件事,就高興地在紙上劃掉一項。

(2)為自己規定一個期限

這個期限不單單是你心裏規定的,而且要公布於眾,讓別人也期望你能如期完成,造成壓力。你可以邀請同學到你宿舍看看,你的自尊心會敦促你在他們到來之前把泡浸的衣服洗完。請同事監督你的寫作過程,不至於在年終總結會上難堪。請記住:公開的拖延比私下的拖延更令人難堪。

(3)不要避重就輕

避重就輕也許是符合人的天性的,但到頭來隻會導致問題堆積,難上加難。筆者身為編輯,以往改稿時,總喜歡把須動大手術的稿件擱置一旁,揀些容易改的下手;讀書時,也往往把難啃的大部頭先束之高閣,讀些趣味性的再說。結果往往積重難返,計劃落空,自己業務水平也提高不快。認識到這一點後,我把順序倒過來,先命令自己解決棘手的問題,此後,就會因此得到鼓舞,增強勇氣,使餘下的問題迎刃而解。

(4)不要為追求十全十美而裹足不前

有些人采取行動前望而卻步,是因為害怕自己幹得不盡如人意。其實,能否達到盡人如意的境界,隻有在你的行動之後才知道,它寓於你的行動之中。你想學遊泳,沒有必要對此進行合理性與可行性的係統論證,隻要閉上眼睛,憋足氣,往水裏一跳便成。況且,盡人如意的境界是很少能達到的,隻要基本符合目的,已經是很不錯了。

以上便是用以駕馭“拖拉”惡魔的一些辦法,照此做,積少成多,保準你能徹底改變處事態度。記得著名作家沈從文在一篇文章中寫道:“許多城市中文明人,把一個夏天完全消磨在軟綢衣服、精美飲料以及種種好事上麵。蕭蕭的一家,因為一個夏天的勞作卻得十多斤細麻、二三十擔瓜。”夏天的酷暑,使許多人舍棄工作計劃,而農夫蕭蕭,卻收獲甚豐。看看周圍的人,真正快活且有成就的都是那些掙脫了拖拉枷鎖,在完成手頭工作中感到滿足的人。

讓我們也學著蕭蕭,到了秋天,也就能收獲各自的“十多斤細麻”和“二三十擔瓜”了。

3走在前麵,主動行動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我們已聽過太多遍,事實上,大多數的人都沒有一個好的開始。

好的開始來自於充分的準備,充分的準備來自於詳細的規劃,詳細的規劃來自於前瞻性的思考。

一個人要有前瞻性的思考,要給自己充分的時間做準備,這樣,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才會有很好的成效。

每一天都在做準備,每一天做的事情都是在為將來做準備,當你做了充分準備,機會來臨時就是你的。如果你沒有做好準備,不管任何機會都不是你的。

當你可以這樣做的時候,每一天都可以很輕鬆地達成你的目標,因為你了解: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所有最成功的人,都有一個良好的起始點。

當你每天都做得非常好的時候,後麵的人要迎頭趕上是非常困難的。

市場上所有的領導者,幾乎都是起步比較早的人;起步比較早的人,不一定要做得比別人好,可是,因為他的起步比較早,他有更多機會調整錯誤。

我們常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世界銷售保險第一名的專家,每天早上5點多就出門拜訪顧客,到晚上10點才回家。

如果你的起步比別人晚,現在開始,每天都要大量行動,你要去思考,如何比別人捷足先登,這就是前瞻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