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有金融常識的人都懂得,銀行為保證貸款的安全,幾乎無一例外地要求被貸方提供等值抵押物或擔保。為何不止一家銀行肯為包玉剛打破銀行慣例而提供巨額貸款呢?有專家在研究後認為,包氏主要運用了他的“個人無形資產”,即在幾十年商海沉浮中建立起來的影響力、經營能力、預見能力和商業信譽——這本身又是一件史無前例的“創新”。
包玉剛的身上,充分體現了一個成功的大企業家勇於創新、敢想敢為的精神氣魄和超然智慧。
洛克菲勒有句名言:
“如果你想成功,你應辟出新路,而不要沿著過去成功的老路走……即使你們把我身上的衣服剝得精光,一個子兒也不剩,然後把我扔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地帶,但隻要有兩個條件——給我一點時間,並且讓一支商隊從我身邊經過,那要不了多久,我就會成為一個新的億萬富翁。”
這樣的豪情壯誌,令人無不動容,這才是一個受人敬仰的大企業家的根本素質:絕地求發展,白手打天下。我們仿佛看到一個一無所有的高大身影,屹立在同樣一無所有的沙漠上,以大無畏的精神氣慨向平庸、向貧困宣戰:
我能創新,我怕誰?
2創新的源頭活水
宋代著名學者朱熹有兩句詩叫“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它被引申為闡釋生活與理論的關係,一切理論的、抽象的東西總是來源於客觀實在的生活。其實,創新能力亦如此,如果沒有生活知識的汲取,創新便沒有了根本。
實踐經驗對個人創新的重要意義,我們可以由保羅·毫根的經曆得到證明。他是一名年輕的小企業家,成功地經營著公司,但是,他讀遍流行著作、瀏覽華爾街日報,甚至溜進哈佛的課堂聽課,仍然覺得那些與他的實踐相差太遠了。後來,保羅與人成立了一家郵購公司,他們嚐試了許多實踐中出現或未曾出現的商界途徑。有一次,他們公司辦公室牆上的規則為一位名人看到,覺得很有價值,並且建議保羅把實踐中的東西寫成一本書,並預言那將是一本傑出的著作,將指導若幹個新模式的企業創建於美國大地。
保羅做了,他寫成一本名為《你是顧客,你是公司》的書,創建了新型的進入商界模式,成為闡述小企業規則的經典之作。
保羅的創新在他看來是最自然不過的了,因為那是他親身經曆的,從實踐中得來的創新,而這些成就在別人看來卻是非常獨特的。
舉世聞名的“馬家軍”教練馬俊仁,一沒有文憑,二沒有運動員經曆,三沒有資曆,卻創新性極強地帶出了一支有名的長跑隊,訣竅何在?無非是生活實踐,善於吸收生活中的智慧罷了。
馬俊仁通過學習中醫理論及臨床經驗,找到了補充營養、增強體力的藥方,按照這些土辦法為隊員們配製營養品。他訓練方法更是來源於實踐和借鑒。高原訓練法在國外就很流行,馬俊仁經過思考後,嚐試著進行,在中國運動員身上取得成功。後來,他又注意觀察動物界中善於跑的動物的動作,從中提煉出了“仿生長跑法”,果然使運動員長跑輕鬆了許多。馬俊仁的秘密說穿了其實一點不神秘,他的創新來源於生活,不是他自己的親身經曆或觀察,就是國內外同行的經驗或教訓,而且都是引入實際訓練才考慮去留、改進運用。因此,馬俊仁的創新在訓練上不僅不顯突兀,而且效果十分明顯。
我們在這裏又聯想起了一個非常著名的事情。歐洲曾有一名十分著名的遊泳教練,他創造了許多新的訓練方法,而且經實踐證明很有效,當他的隊員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之後,他們興奮地將教練扔進遊泳池,可是,他居然掙紮著直喊“救命”!原來他根本就不會遊泳。後來,人們問他從什麼地方知道如此有效的訓練方法,他說一切都來自對生活的觀察,他自己很早就開始研究為什麼遊泳高手能那麼快,而且還注意了動物的“遊泳”方式,所以從中總結出有效的鍛煉方法。可以說,正是對生活實際的觀察造就了他“紙上談兵”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