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嘔心瀝血地創新(2)(1 / 3)

我國宋代著名愛國詩人陸遊有詩雲:“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途中亦是如此,特別是在市場經濟這個大市場中創業的人們,有時,一個小小的創意,產生一種創新的產品或創新的經營思路,就能開出一條成功的新路。

永和豆漿的崛起就是在不景氣時期成就的。豆漿是中國人傳統食品,因太過熟悉而無人注意,在洋快餐充斥世界各地的情況下,小小的豆漿也能創造奇跡?人們開始是不相信的,中國快餐業的失敗已有前車之鑒,何況這根本不登大雅之堂的豆漿油條?並且這是在食品業不景氣的情況下作出的決斷,更加令人疑慮其發展前景。

但永和豆漿的創辦人卻不這麼想。他認為民以食為天,吃飯總是不少了的,不管是經濟景氣還是不景氣;二則快餐符合現代生活節奏,豆漿油條既簡單又快捷,有營養,足以滿足現代人的需求;三則豆漿油條雖不起眼,卻是中國傳統食品,人們對之很有感情,容易接受;四則豆漿油條及點心食品最能與現代科技融合,不像南北大菜那樣,廚師的手藝起決定性作用,容易使用機器批量生產,整齊統一是快餐的風格;五則因為它既便宜又營養豐富,實在是價廉物美,尤其在經濟蕭條時期,人們口袋裏的錢不是那麼充裕,自然會更多地考慮價格。

於是,永和豆漿就在低迷時期豎起了大旗。這個創意果然取得成功,它成了中國快餐業的一枝奇花,為中食品業的發展提供了諸多的啟迪。這一創新又何嚐不是在不如意的情況下開一先河呢?

以上所述的是個人在組織支持下所進行的創新,那麼,單個人麵臨生活的深淵時,是否也能有重新站起來的幸運呢?答案是“有的”,但你必須運用頭腦去創新,去出奇致勝。美國著名商人喬治的經曆也許可以給我們更多的啟示。

喬治·斯太菲克躺在病床上的時候,覺得自己真是倒黴透了:在經濟上,他破產了;在身體健康上,他也失敗了,不得不住進醫院療養;在生活上,也是一團糟。他似乎掙紮在絕望的邊緣,除了頭腦,幾乎沒有可用的東西。

斯太菲克明白必須找到一條新途徑才能改變這種狀況。他開動腦筋,想到了一個主意。他知道,許多洗衣店都把剛熨好的襯衣折疊在一塊硬紙板上,以保持襯衣的挺度。他給洗衣店寫信,詢問這種紙板的價格,是4美元買一千張。他的想法是把廣告與硬紙板結合起來,他可以在硬紙板上登廣告,當然要收取廣告費,但是,他以1美元每千張的價格銷售以占領市場,這樣他可以從中獲取大筆收入。

斯太菲克投入了緊張的工作。他開始跑業務,把想法變為現實。於是,他獲取了初步的成功,把最糟糕的狀態拋進了垃圾堆。此後,他從創新中嚐到了更多的甜頭,並且一直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他的事業越來越發達,終於躋身於社會富有階層。

喬治·斯太菲克的經曆隻不過告訴我們,就算是在最不利的情況下,我們還有頭腦可以思考、可以創新,循著新奇的思想、新奇的解決方法,我們可以走出低穀、改寫人生,這難道不是一件奇妙的事情?

由此可見,無論是組織還是個人,麵臨四麵楚歌或整體背景不妙的情況時,仍是大有可為的,至少創新是一條真正的生路。任何人都知道,麵對日益飽和的市場、經濟狀態的總體低迷、個人生活的愁雲慘霧,惟有出其不意,別具一格的創新才能令我們重獲新生,贏得一個美好的未來,此時的創新能力已成為人生的至寶。俗語雲,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一片悲愁的氣氛中,別出心裁、別具一格地贏得市場、前途,這才是創新能力的真正展示。

5創新策劃的魅力

創新策劃是當今成功的一把鑰匙,甚至有人說,策劃就是生產力。

1984年以前的奧運會主辦國,幾乎是“指定”的。對舉辦國而言,往往是喜憂參半。能舉辦奧運會,自然是國家民族的榮譽,也可以乘機宣傳本國形象,但是以新場館建設為主的強大硬件軟件投入,又將使政府負擔巨大的財政赤字。1976年加拿大主辦蒙特利爾奧運會,虧損10億美元,預計這一巨額債務到2003年才能還清;1980年,前蘇聯莫斯科奧運會總支出達90億美元,具體債務更是一個天文數字。奧運會幾乎變成了為“國家民族利益”而舉辦,為“政治需要”而舉辦。賠老本已成奧運定律。最好的自我安慰就是:有得必有失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