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日常生活禮儀(2)(3 / 3)

用完餐後,要及時結賬,及時離開,給後來的人讓出位置。不要再無休止地說個沒完沒了。離開時不要忘記給服務人員說聲“謝謝”、“辛苦了”、“再見”。通過其他席位時,要輕捷、肅靜。不要交頭接耳,慢慢騰騰,甚至吆吆喝喝、前呼後擁。始終保持一種穩重、平和、文雅、自信的風度。

十、拍照

外出旅遊、出差,節假日到公園遊玩,總喜歡拍幾張照片留作美好紀念。這時的心境一定是充滿愉悅和歡樂,但是不要忘記遵守這裏的規定和社會公德。

拍照時,要先注意這裏有沒有關於拍照的規定事項,是否允許拍照。一般在邊境口岸、機場、博物館等地,都會有關於拍照的注意事項。這時要按照這裏的規定,讓拍則拍,不讓拍則不拍。不要偷拍、強拍,結果造成不愉快。為古文物、古字畫拍照,不要使用閃光燈,避免造成損害。在公共場地拍照,不要破壞公物。如:不要踏入草坪,不要攀折樹枝,不要摘花薅草,不要攀登雕塑作品等。拍照時,還要顧及其它遊人,不要爭搶,不要防礙別人,不要影響交通。注意安全,防止事故。不要把膠卷盒和其它廢棄物隨意亂扔。喜歡帶小孩的,不要讓小孩隨地大小便,不要讓小孩到處亂跑。

邀請和約會的禮儀

社交活動中,邀請與約會是人際交往的常見形式,也是我國傳統的禮儀形式之一。掌握邀請和約會的有關知識,對於完善禮儀,提高會見效果,增進了解和友誼,有著重要意義。

一、邀請和約會

(一)邀請

邀請——是約請親友、同誌或有關單位、個人前來參加本人或本單位某個禮儀活動或進行會麵的商定性通知。

邀請的目的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請人協助,可以是參與某項禮儀活動,可以是商議合作,可以是研討問題,可以是洽談生意也可以是禮貌性的會見、拜訪、回訪等。

邀請比約會更具禮節性質。一個人或一個單位,要舉行某項禮儀活動,應當考慮得更周到、全麵。隻要是有些關係的,應當盡量邀請到,即使明知對方不能前來,也可以邀請,因為邀請具有禮節意義,用邀請書通知一下對方,也會知道你在舉行什麼活動,使對方感到你對他的禮貌和尊重,有利於關係的進一步發展。

(二)約會

約會——是約請親友、同誌或有關單位、個人等候本人或本單位代表前往見麵的商定性通知。

約會是見麵前的商定。約定一下,是對對方的禮貌的請求。通過約會,可以避免吃“閉門羹”,也免得打亂別人的正常安排。約會還可以使雙方都有所準備。時間應明確、具體,免得主人不好安排自己的活動。約會地點就稍複雜些了。約見長者,應到他家去,登門拜訪。同事朋友可以根據情況在某方的家裏,也可以在外邊茶館、咖啡廳、餐館或其他場合。如果約見商業談判的對手,則一般不在家裏,要在單位、客人下榻的賓館或餐廳、咖啡廳等。

邀請與約會,是出於禮貌,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和信任。因此,邀請與約會就更應注重禮節。對關係親密的好友,固然不必拘禮,但對—般的人,特別是尊長,該邀的沒有邀,該約的不約或方式不當,都會使對方產生不快、疑慮、誤會,致使雙方關係冷漠甚至中斷。

在西方國家,沒有預約的唐突來訪是不受歡迎的。進入現代生活的我國,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家庭生活一般都沒有很多的閑暇時間,約會也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了。

(三)邀請與約會的種類和方式

邀請的使用範圍很廣。個人的家宴、婚禮、喪禮、喜慶等都要使用邀請,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舉行各種典禮儀式或業務活動,如開幕開工典禮、展覽會、招待會、研討會、業務洽談會、交流會、宴會、文藝晚會、舞會等,都要用邀請。

約會使用範圍也很廣。隻要是希望、請求與對方見麵的個人、單位,都可以約會。如協商合作、洽談貿易、商討問題,交換意見、禮貌性的拜訪,甚至閑聊等都可以約會。

邀請和約會的方式,有口頭方式和書麵方式兩種。應根據內容和具體情況確定用什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