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日常生活禮儀(3)(3 / 3)

我們在遞名片時,態度要恭敬,表示對方能接受自己的名片很感榮幸。對方如果身份較高,應當用雙手捧著遞去。對一般人,可以用右手遞送,但態度要莊重大方,動作要輕緩,還可以說一聲:“請關照”,“歡迎聯係”等等。

接受名片,也要注意禮節。在對方掏名片時就要有很感興趣的表示。接名片可用單手,若對方是尊長的,要用雙手。接過後要認真地看一遍,然後鄭重地裝入上衣上部口袋裏,若有名片盒的,可以放入名片盒內。千萬不要看也不看就裝入口袋,也不要順手往桌上一扔,更不要往名片上壓東西。這樣對方會感到受了輕視。名片收到後,要說一句“很高興認識你”或“一定拜訪”等。需要交換名片時,可以掏出自己的名片與對方交換。

如果你想得到對方的名片,而對方沒有給你時,不要用生硬的語氣說:“請給一張名片。”而要用委婉謙虛的語氣說:“可以給我一張您的名片嗎?”或說:“如果方便的話,能給我一張名片嗎?”

如果對方要求交換名片,而你沒有準備名片,可以向對方作自我介紹。必要時,可以用紙條臨時寫一下。

名片使用的場合很多,在社交場合,與人初次會麵,在自我介紹時可以遞上名片。如果對方詢問你的姓名、地址時,也可以立即遞上名片。

拜訪別人時,可以在名片上寫上“求見×××先生。”也可以不寫,直接交給守門人送進去。如果主人不在,可以把名片留下,說明你曾來拜訪。

對他人表示祝賀時,也可以使用名片,去祝賀時,主人不在家,可在名片上寫上“祝××××之喜”這類的文字。

其他表示答謝、哀悼時,本人不能前去或主人不在,也可以使用名片,在名片上寫上“答謝”或“肅悼”之類的話,然後送去、寄去或留下。

五、待客的禮儀

社交活動中,邀人作客是最常見的人際交往形式。我國自古就有廣交朋友、熱情好客的好傳統。《論語》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廣交朋友是人生一件樂事,熱情好客是胸懷坦蕩、謙恭文明的美德。待客和作客,十分講究禮儀,可以說是一門藝術。俗話說:“主雅客來勤。”賓主之間圓滿完美的禮儀形式,可以使雙方情誼進一步增強,使道德情操不斷升華。

待客包括迎接客人、招待客人和送別客人等一係列過程;作客包括作客的準備、會麵和告辭等一係列過程。待客和作客有許多情況:有應邀來客,有不邀自來的訪者;有老朋友的會麵,有新交朋友的初會;有談公事、洽商務的交談,也有私人間的交往;有研究問題的切磋,也有無事而來的閑聊等等。這種會見,可以使雙方增進聯係和情誼,加強團結協作;可以獲得知識,開闊眼界;可以排解煩悶,解除疲勞;可以陶冶性情,提高修養。總之,講究待客的禮儀已經成為人們社交生活中一種必不可少的文化修養,它要求我們講究待客的藝術。待客的整個過程,要顯示出熱情、禮貌和文明,讓客人有“賓至如歸”的切身體驗,感受到溫暖、親切和禮遇,高興而來,滿意而去。

(一)接待的準備

1.了解客人

準備工作,首先應從了解客人的情況入手,以便進一步安排接待工作。主要了解:

來客的姓名、身份、人數;

來訪的目的;

到來的時間,乘何種交通工具。

2.確定規格

接待親友,當然不存在規格問題,但如果是舉行會議、典禮等禮儀形式或單位間交往,則應考慮接待的規格了。所謂規格,就是接待的隆重程度和迎接人員的身份安排。確定接待規格,主要依據來客的身份和來訪目的,同時還應考慮雙方的關係。主要迎接人,一般應與來賓的身份相當,這叫對等接待。如果是有上下級關係的來客,則應主要根據來者的目的確定。如係前來處理重大問題;參加重大的會議等,接待則應隆重些,主要迎接人應當身份高一些;如係途徑本地、參加一般會議、處理日常事務等,接待時派個代表或由辦公室人員迎接即可。

3.其他準備

為了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客人到來之前應把室內室外環境衛生清理一下。客人必往的道路、樓梯、樓梯扶手等都應清潔幹淨。室內布置要淡雅清新,使客人賞心悅目,心情舒暢。在家中接待客人,還要注意家庭氣氛,全家人要協調合作,使氣氛熱烈融洽,使客人在歡快的氣氛中與主人進行愉快的感情交流。即使家中出現了不愉快的事,也要事先協調一致,顧全大局,把家庭矛盾暫時緩和,不要在客人麵前互相指責,互不搭理,搞得氣氛十分難堪。還應準備些煙茶糖果之類的物品。接待客人使用的桌椅、茶具應洗刷幹淨。在家裏接待客人,應衣裝整潔,表現出對客人的敬重、熱情和款待等。

如在單位接待貴客,還可以寫一些歡迎標語之類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