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辦公事務禮儀(1)(3 / 3)

(二)不理解指示時的禮儀

對於還不十分熟悉的領導或下屬,難免有溝通上的困難,有時無法達到默契。這時,與其錯誤領會領導的意圖,導致工作上的失誤,或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還不如學會運用良好的溝通技巧,解決指示中的疑問。

上級傳達指示的時候,如果時間充裕,態度從容,可以請領導再複述一遍不明確的地方,甚至可以要求深入說明。若時間緊迫,情況危急,切記要以堅定的口氣,將重點自己複述一遍,請上級再次核實。

如果上級傳達問題時,習慣含糊,那麼自己要學會適應,要養成做筆記的習慣,做好記錄,其中有任何—項不明,都要問清楚。

若是在公共場合中,或有外人在座而情況又比較緊急,那麼,最好就不要再問,使上級難堪或不耐煩。這時候,可以自己運用聯想和平時養成的對於領導的默契理解,讓領導自己修正或補充說明指示。比如,若領導在與客人談話時,隻告訴你,“把資料拿來”,這時,我們可以隨意拿一份資料,然後詢問:“是這一份嗎?”領導自然會進一步告訴你,“不是,是用黃色牛皮紙裝的,放在我辦公室抽屜第一格最上麵的”。這樣不但可以順利完成任務,又不會導致領導的不滿。

(三)指示不妥時,也要禮貌對待

領導也是人,難免有指示不恰當之處。這時候,提出修正案是下屬的職責和義務,隻要是意見正確,理由充足,就不怕領導一時的不高興。但同樣要注意方式和禮貌。

要心存體諒,切不可幸災樂禍,借機抬高自己。切勿說如下一些不恰當的語言,如“看吧,早知道會有這樣的結果”,或“早知道按照我的意見去辦,就不會這樣了”等語言。

自己提出修正意見時,口氣要平和,要以商量的口吻,態度要誠懇。可以這樣說:“關於這一點,我有一些看法”,表達完意見以後,要記住說:“請參考一下,好嗎?”

如果領導主動征求意見,表達時條理要分明,如果領導找我們商量協調,切忌不要借機堅持己見或大放厥詞。

如果領導特別習慣找你做事,指示時職權不明,使你必須常常中斷手中的工作,這時候,也不能拉下臉。可以客氣地說:“我正忙著處理某件事,待會兒再跟您報告,好嗎?”以同樣的方式多用幾次,自然會改善這種隨時召喚的情況。

如果領導一時失察,詢問本不屬於你分內的事情,可以禮貌告知:“這件事我知道有限,某某人正處理這件事,請您問他好嗎?”事實上,並不是每一個領導對下屬的工作範圍都了如指掌,而且也並不是每一個人的工作都涇渭分明,大家要互相體諒,在工作繁忙之時,互相幫助,自然能和諧相處。

(四)接受指示時的忌諱

切忌麵無表情,漠不關心,這樣自然降低了說話人的興致。

切忌閃爍其詞,表示心神不定,心胸不坦蕩。

切忌表現出不耐煩的神情,東搖西蕩或把玩東西。

切忌打哈欠,精神不佳或表示不耐煩。

切忌對領導直呼其名,不管你與領導的個人關係如何,在公司中,仍要保持公司禮儀。

切忌常找理由說“對不起”。若經常犯錯,一旦犯錯就說“對不起”,會讓領導覺得你不負責任,沒有工作熱情。

切忌隨便找借口,對於高難度或複雜的工作推三阻四,或指派他人代為完成,很容易給人不負責任的印象。出了差錯就指責別人,更是無法成就大事業。

三、同事間的禮儀

(一)和睦相處,平等對待

友好相處的願望是建立良好交際關係的基礎,因為事業都要靠大家共同去辦,必須相互合作才能順利完成。密切合作,氣氛才能和諧一致。

首先,互相信任、真誠相待。

信任,是搞好同事關係的前提,彼此都有一種安全感,這也是減少誤會的基礎。在同事之間,心胸狹窄,打擊報複,開惡意的玩笑,捉弄他人或背後議論別人的長短;都是不禮貌的,是十分失禮的。造謠中傷或采取低劣的手段傷害別人的人最終是害人害己,自食其果的。對於同事中個別的不懂禮貌或文化素養低而傳播的小道消息,最好的辦法是不聽、不信、不傳。

其次,情同手足、互相體諒。

同事之間,將心比心,是形成融洽關係的重要保證。遇到困難時,大家伸出援助之手,是很有親近效應的。而且,人各有誌,每一個人的性格、愛好、興趣不同,因此,就要有為他人著想的精神,處處體諒別人,這是避免不愉快的有效方法。俗話說:“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互相體諒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

再次,入鄉隨俗、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