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內基發現,在著名人物身上,不批評的例子俯拾皆是。
另外一則來自圖書的例子是富蘭克林。富蘭克林在年輕的時候,處事並不算高明,可是後來成為極有手腕和處世待人極有技巧的人,甚至擔任過美國駐法的大使。他成功的秘訣是“我不說任何人的不好”。他說:“我常說我所知道的每一個人的好處。”
在描述完這個案例之後,卡內基緊接著得到一個結論:“任何一個愚蠢的人,都會批評、責備、抱怨他人。同時,絕大部分愚蠢的人的確是如此做的。”
在現在的卡內基訓練中,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指出他人是“愚蠢的”。但在當時,卡內基先生得到這個結論,我們可以猜測,大概他是在心裏懊惱地指責自己:“我過去真是頭蠢驢”。而從另外一方麵可以看出,卡內基先生發現不批評這個道理之後,有一種煥然一新、脫胎換骨般的感覺:“這樣簡單的方法,卻可以使自己和他人的溝通以及人際關係得到極大的提升,要是早點發現就好了。”
所幸,卡內基訓練的學員們不會再錯過這個原則。之後卡內基在課堂上將“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的原則告訴學員們。他給學員說了包括我們上麵提到的林肯先生放棄批評的經曆在內的許多例子,這些例子讓學員們得到思考和啟發,了解到,對於人際關係而言,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是如此重要。“當你想批評的時候,想想林肯是怎麼做的。”卡內基告誡自己的學員們說。
在課堂上,卡內基先生還讓忠實執行這一原則並且從中獲得好處的學員上台演講,以喚起其他學員實施這一準則的渴望與熱忱。
卡內基給學員們的忠告是,“你們要不斷地去使用”。我在後來25年間進行卡內基訓練的過程中認識到,卡內基訓練不是知識,而是一項技能,一項熟能生巧、需要勤奮練習的技能。
直到現在,“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都是卡內基訓練的主要內容之一。
中文世界批評多
當我將卡內基訓練引入中文世界、最開始在課上提出“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的原則時,我剛剛說完,就有學員發言說:“黑老師,應該是4個‘不’: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不可能。”
全班哄堂大笑,但我想此言有理,在中文世界裏,“批評你是為了你好”這樣的話頻繁出現,猶如我們大多數人的成長伴侶。
對此,我自己深有體會。我的父親是軍人,從小對我比較嚴厲,在我們犯錯時,他經常會斥責我們,讓我時常想去親近溫和的母親,而非嚴厲的父親。
我的太太李百齡,她從小就是傳統觀念中的乖小孩,功課很好。但每次親戚朋友對父母誇獎她功課很棒時,她的爸媽就會回答說:“沒有啦,她哪有聰明,其實她很笨!”父母雖然是謙虛,但她卻把他們的話信以為真,一直覺得自己很笨。後來我太太告訴我,在她考上頂尖的台灣大學後,還是覺得自己很笨,還養成了凡事退縮的習慣。
我想,在我們中文世界裏,很多人從小都在批評中生活。當我們還是小孩子時,因為不聽話,被父母批評;當我們是學生時,因為考試不夠好,被老師批評;到好不容易畢業開始工作,“受氣包”們以為自己可以被平等獨立地對待時,老板的批評與指責又來了。
從小到大,他們說,“罵你是為你好”、“愛深責切”、“不責罵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漸漸地,我們習慣了批評,甚至以為這是構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但奇怪的是,盡管批評被父母、老師、老板視為一件幫助我們成長的事情,可每次當我們被批評時,都並不會感覺快樂,也覺察不到自己在成長。相反,因為屢屢受到批評,我們見人矮了幾分,長大後,我們也不是那麼喜歡自己,沒有足夠的自信心。
愛之深,責之切,父母的出發點可能是求好心切。可是,批評貶抑的表達態度卻對孩子造成了傷害,甚至讓他一輩子都會記得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反而造成了反效果。
更加可怕的是,孩子也漸漸地長成了喜歡批評別人的人,以為隻有批評才能解決問題。同時,我們發現,盡管自己很正確,朋友和家人卻並不肯親近自己。
正是因為如此,我尤其認為,在中文世界裏,應該更多地去倡導“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這個“三不原則”。
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看似很難,但通過反複訓練,是可以做到的。批評他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人們時常脫口而出,而善解人意和寬恕他人,則需要修養和自製的功夫。每一項優秀的品質,都是通過反複學習與訓練才能得到,在“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這項對自己如此重要的技能上,我們當然也要投入足夠的耐心和時間去訓練。
我們有一位卡內基學員胡德興,他曾經認為自己無法停止對死對頭的批評,但後來他做到了不批評,而且收效非常好。胡德興是台灣富邦投資的董事長,他精力充沛,說話和藹。
2002年,他在台灣一家投資機構擔任部門經理,新上任的總經理常對他的項目指手畫腳,令他倍感壓力。他為此常常不配合總經理的工作。
糟糕的情況一直延續到2004年。這一年,台灣發生金融危機,胡德興管轄著公司最大的業務部門。一旦這個部門做不好,整個公司都完蛋,總經理也會走人。這真是個好機會,胡德興終於可以告訴總經理,他過去對待自己的種種做法是大錯特錯了。
但當時胡德興已經擁有宗教信仰,他希望自己有更快樂的人生,為此他甚至決定接納自己最討厭的人—這位總經理。所以,他打算停止批評總經理。
他最初根本做不到不批評,“因為一想到他那個嘴臉,我就難受,我就忍不住想指責他。”胡德興回憶說。
胡德興曾參加過台灣卡內基訓練,在卡內基訓練的課堂上已經知道不批評有多麼重要。所以他想,這件事得強迫自己去做。於是,他要求自己暫時停止對總經理的抱怨和指責。接著,他發現了一些過去從來不曾想到過的事實:過去總經理沒有直接開除或批評他,隻是不斷幹涉他的工作,告訴他應該如何做,這說明總經理的出發點是工作,而非針對胡德興個人。
胡德興繼而想到,這位總經理血糖很高,要靠每餐吃藥維持生命,但他常常加班加點地工作。至此,胡德興竟然發現,總經理是一位對待工作認真又辛苦的同事。那一刻,這位過去如此可惡的總經理,在胡德興眼中的形象完全改觀了。
胡德興停止批評後,想到對方的優點,繼而就想到,自己過去也不見得全對,那麼,為何一定堅持自己的觀念呢?這樣一來,胡德興完全放棄了批評這位總經理,而是積極與他配合。後來,胡德興與總經理的關係融洽很多,他們配合好以後,企業也順利地度過了金融危機,而且業績持續上漲,4年內資產成長了3倍。
胡德興的經曆告訴我們,一旦放棄批評,甚至可以與過去最討厭的同事相處,也可以在金融危機時使企業反敗為勝。當然,經過這樣的曆練之後,胡德興更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了。他幾乎不再批評他人,與人合作溝通的態度備受大家好評,不久之後,他就被挖角擔任更高的職位:在台灣富邦投資有限公司擔任董事總經理,他還被選為世界青年總裁協會台北分會會長。依靠自己良好的溝通態度,他經常幫助商業界進行溝通與促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