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真誠的讚美與感謝(2 / 3)

什麼是讚美?卡內基先生在解釋讚美的時候,特別強調了兩個詞,誠實和真摯。也就是說,真誠應該是我們在讚美時保持的一種態度。當我們讚美他人的時候,應當懷著感恩的心情,沒有任何目的,無所保留地表達對他人的欣賞。

這就是讚美的出發點,不帶有目的性地欣賞對方。真誠的讚美是具有生命力的。最直接的體現就在於讚美可以鼓勵他人,可以改善人際關係,獲得別人的好感和信任。

真誠的讚美意味著,讚美不是討好別人的工具,也不是為了獲取他人的好感而硬生生編出來的。當讚美不是發自內心的感受時,就可能變成拍馬屁,變成曲意逢迎。這時候,給予讚美就顯得惺惺作態,被施者也不會充滿感動。

張軍瑾在學習了卡內基訓練課程後,開始運用這一原則,她親筆給每位老師寫了一張賀卡祝賀教師節。這不僅是一張節日的祝賀卡,而且還是一封獨一無二的信,是針對每個人的特點寫出的。

“我和她們同事多年,非常熟悉,我能看到他們的長處,或者能回憶起很多他們做過的令我深切感動的事情,這些事雖然大部分隻是日常工作中的細節與小事,平淡普通,但是一旦用筆寫出來就有不同的感受”,張軍瑾這樣想。於是她用三天時間,給每個人寫了一封信,由衷讚美了每位同事的優點和曾經做過的讓人記憶深刻的事情。在教師節的那一天,這些獨特的信件再配上一隻康乃馨被張軍瑾親手送到了每位老師手裏。

張軍瑾看到,學校裏的氣氛立刻變得很不同,她至今記得那個異常愉快的上午:“那個上午,老師們非常高興,大家互相傳閱信件,他們高興地說,原來校長是這樣看我的。”有幾位老師在走廊上看到張校長,都停下來,對著張軍瑾微笑,說著感謝的話。有的老師把這信放在玻璃板下麵,說一直要看。

“現在回憶起來,這是做校長這麼多年,讓我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張軍瑾麵帶幸福地感歎說。而張軍瑾在這種良好的工作範圍內推動學校的創新活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為此被大陸教育方麵的權威媒體《中國教育報》評選為了“2012·推動學校發展最有貢獻力的校長”之一。

3.開口說出來

我們中國人很含蓄,不好意思當麵讚美他人。不過,讚美不說出來,又怎麼能讓人感受到呢?

“父母從小對我們沒有讚賞,我們農村的一些家長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長大後,對別人讚賞和感謝,成為我最缺少的東西。我想說,但說不出口。”浙江瑞安農村合作銀行行長鄭鋒在卡內基訓練課後對老師說。

“好多人都有這種情況,現在是進一步提升的時候了。”卡內基訓練的老師回答道。

鄭鋒說出了華人地區的一個普遍情況:讚美說不出口。在華人地區,我們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比較含蓄。有一些中國人常常把感激之情埋藏在心中,不好意思告訴對方。而接受感謝的人,也常常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回應對方。

現在,人們的溝通方式多種多樣。電話、郵件、博客,這些新興的通信方式使人們的聯係更加密切。在這種環境中,人們應該有各種途徑來表達讚美吧?在現代教育下,人們應該不會忽視對別人的讚美了吧?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今天,有很多的人不懂得如何讚美別人,也忘記了回應別人的期待。

然而,感謝如果藏在心裏,不讓別人知道,就難以散發出感染力與影響力了。

鄭鋒參加卡內基訓練後,決定開始讚美他人。他走出了第一步,給表現突出的員工親手寫一封感謝卡:“某某,你這個月業績這麼好,我要感謝你”、“某某某,你獲得了客戶很高的評價,相信你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我要表示感謝和讚賞”……鄭鋒看到,員工因為自己的努力被領導看到,覺得很開心。“我也能讚揚別人了”,這一點,讓鄭鋒也感到開心。此後,鄭鋒覺得自己和下屬的溝通更順暢了,因為過去與員工溝通時,隻是為了工作不得不去找員工談話。“以前會擔心,我談的東西他是不是感興趣呢?”鄭鋒說,“但是,在發出了感謝信之後,由於互相能感受到接納,我可以主動地找別人,可以聊聊,深入地了解員工。”

台灣著名企業台積電(即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的財務總監何麗梅被稱為台積電的“五虎將”之一,在工作上不僅非常優秀,而且很有親和力,她同時也擔任台積電的新聞發言人。多年對內對外的溝通經驗讓她發現,下屬麵對領導的時候會很緊張,如果這時候你批評他,批評效果就會被放大。但如果你給他一點肯定,這種肯定效果就會在他心裏被放大很多倍。領導的職務越高,讚揚的效果被放大的倍數就越高。與其用批評,不如換種方法,用感謝與讚美的方式,增加他的自信。通過領導者所傳遞的讚美與感謝,其影響力才會很好地發揮出來。

4.尤其要讚美與感謝家人

家人是我們最親密的夥伴,卻有可能是我們最難去讚美的人之一。身邊最親密的人,往往也是最容易被我們疏忽的人。對於家人,也許我們心懷感謝,卻很難說出來。但事實上,家人才是最應該得到我們讚美與感謝的對象。無論是對我們的付出還是支持,沒有人比家人做得更好。而對家人的讚美,效果常常可以好得出人意料。

有一次,我在香港辦了一場訓練課,要求學員回去後與家人共同體驗什麼是“真誠的讚美”,隔天再請他們分享經驗。

有一位小姐報告說,前一晚她跟母親坐在一起,對母親說:“您真是位好媽媽,以前拉扯我們幾個子女長大,現在還幫我們帶孫子。您好辛苦,但是我卻從來沒有聽您埋怨過。我今天要好好地謝謝您。”話才說完,母親一言不發地起身,走進了房間。原來她躲到房間裏,哭了起來。

這位母親為什麼哭?我想,她平時犧牲奉獻慣了,從來沒有想過子女會有所回報。如今聽到女兒說出這樣讚美的話,心裏的衝擊一定很大。

有一位上海的學員郭向東,他在上完卡內基訓練課程後,給自己9歲的女兒寫了一張尊重卡,內容是:“親愛的女兒,我很尊重你,因為你非常可愛,而且很懂事。—爸爸”小女兒收到卡片後來問爸爸:“你還有這樣的卡片嗎,能不能給我一張?”結果第二天一早,小女兒給自己5歲的小弟弟一張卡片,上麵寫著:“親愛的弟弟,我很尊重你,因為你很可愛,以後我再也不欺負你了。”郭向東看到這張卡片非常感動,因為,過去女兒總是欺負、挑逗弟弟,有時會搶弟弟的玩具,有時還會打弟弟,而父母的規勸與懲罰似乎作用不大。郭向東實在沒有想到,受到了尊重與讚美的小女兒居然立刻效仿爸爸,去尊重自己的弟弟。

這就是讚美的魔力。當我們這樣對待家人的時候,他們能感受到家人對他們的愛與接納,並將這份愛回報給其他人,如此才有了和睦和充滿愛的家庭。

讚美的魔法

我生命中發生的很多事,也驗證了讚賞的魔力。我和孩子們都因為受到了讚美,人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我寫過幾本書,也常常自己寫各種演講稿,往往取得較好的效果。但其實,我對寫作並非一開始就有天賦,這種改變來自我小學四年級時獲得的讚賞。那時,我的老師姓沈,他非常肯定我的作文,不僅細心批改,還向別的老師誇獎我,甚至找來高年級學生的作文作比較,說連高年級學生的作文也沒我寫得好。

沈老師對我作文能力的肯定和信任,讓我變得很喜愛寫作,一寫就寫了很多年,不僅出書,而且至今對寫作的熱情未減。沈老師大概沒想到,他對我的讚賞,居然改變了我的一生。

我家老二,小時候非常活潑好動,很聰明但不愛念書。以前住在美國時,這個調皮的孩子居然會把火柴往汽車油箱丟,讓鄰居都驚恐萬分,我們做父母的很擔心他成為不良少年。

他在讀高中的時候,摔跤教練在別的同學麵前讚美他,被他聽到了。從那時起,他就發憤圖強,用功讀書,後來上了醫學院,當了醫生。

我的小兒子最珍藏的一封信,是他大哥寫給他的家書。信中有一段,是他大哥誇他是全家最聰明優秀的孩子,這對他產生了不小的激勵作用。我的小兒子後來表現優異,上了美國斯坦福大學,最後投身於他喜愛的產品設計領域。至今,他仍然念念不忘大哥當年的讚賞。

可見,一句讚賞的話,影響力可以長遠到一輩子。

另一個真實的故事,就發生在卡內基訓練的班上。

有一個小女孩有口吃,學校裏同學們的嘲笑讓她變得退縮自卑。有一天,她的母親意外地發現女兒在練習詩歌朗誦,便很高興地對女兒說“老師很重視你啊”,還陪著女兒一起練習。正式表演當天,母親興致勃勃地來到現場,想看看女兒的表現。結果,看到當時的場景後,這位媽媽的眼淚就掉下來了。原來,上台的學生多半是有智力障礙的孩子。老師竟然把她的女兒當成低能兒了。這個母親就是不相信女兒的表現有這麼糟,於是送她來接受卡內基訓練。卡內基訓練的講師並不懂專業的口吃矯正技術,我們能做的,就是鼓勵學員、讚美學員,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即使孩子有口吃的問題,我們還是不斷地讚美她,說她說得很好,要她多練習說話。結果這個本來被學校老師當成低能兒的女孩,不僅克服了口吃的問題,還考上了重點中學,成為一名很優秀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