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無論是當年我帶回卡內基訓練在台灣站穩腳跟、落地開花,還是將卡內基訓練在大陸推廣,這種濃鬱的鄉情,潛移默化地推動著我想一個問題:我能為這個自己生活的社會做些什麼?卡內基訓練能為社會提供什麼?
因此,你可以想象,我對“真誠地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這一條原則是如何的重視。因為,這不僅僅是個體建立人際關係的需要,也是我對於我所思索的時代問題的一個解決之道。
從2000年開始,台灣經濟開始不景氣,社會也彌漫著一股冷漠的氣氛。每次讀報紙,我們都能發現很多社會案件發生時,常有人袖手旁觀。
我後來在大陸也看到類似現象,報紙上也會刊登老人摔倒後無人攙扶,或小偷在眾目睽睽之下行竊的新聞。
台灣作家朱大可形容台灣社會是“被錢和物欲吹漲的‘盛世’”。而大陸,在經濟發展的車輪飛速旋轉的同時,很多東西也被甩了出去。大陸一本著名雜誌《新周刊》描述說,我們現在的社會狀況是,人們“依賴科技而不是彼此,羨慕別人而看輕自己,對社會缺乏信任,對城市缺乏認同,年老者無所依靠,獨生子女孤獨長大,有人患上抑鬱症,有人背井離鄉、情感無著,有人為聲名所累而隱,有人選擇獨善其身。多元價值觀的眾聲喧嘩之下,‘價值虛無’成為現實難題”。
我在想,這種現象,一方麵是時代發展所造成的。另一方麵,在這種時代發展的條件下,我們從小所接受的教育,就是要用功讀書、考高分、拿第一名,卻忽略了一件更重要的事:如何關心他人與社會,對他人付出我們的關懷。
於是,社會上就出現了許多聰明、表現優異卻吝於對他人付出關懷的冷漠心靈。冷漠與孤獨,這或許就是一種“現代病”。
這種伴隨著工業化進程出現的“現代病”,在世界其他地方的不同時期也出現過。大西洋彼岸,梭羅曾經感到,“城市是一個幾百萬人一起孤獨地生活的地方”。在我們的近鄰日本,我看見一位叫奈良美智的畫家畫出的怪眼娃娃受到很多人的喜歡,因為很多人從中看到了孤獨脆弱又倔強要強的自己。
我們無法改變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停止它工業化、城鎮化的腳步。但是,我們也不能任由城市碾過社會的溫情,讓它變得冷漠,讓身處其中的人們變得孤獨。
這並非我們需要的社會。也有很多人渴望改變,在台灣,2002年由台灣紅十字會、國際扶輪會等機構共同舉辦了“反冷漠運動”,台北許多熱鬧的街頭舉辦了簽名活動,希望能喚起大家關懷他人的意願。我聽說,連紅十字會總會長陳長文都親自上陣,張開雙臂,攔住過往路人,請大家簽名支持反冷漠。
在大陸,這些年公益機構與組織發展迅速,其中很多都是為了鼓勵對他人乃至對動物的關懷與付出。
我們的內心都渴望改變這種情況,也渴望得到一個更好的社會。
我有一個住在南投的朋友告訴我,經過台灣“9·21”大地震的“地動山搖”之後,他的人生觀徹底改變了。在地震發生之前,他是個性情冷漠的人,人生的目標,就是賺錢而已。這場地震,讓他第一次那麼真切地親眼目睹死亡。他深深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他了解人生中還有很多比賺錢更重要的事,包括幫助別人、關懷別人。於是他開始參加很多心理治療和災後重建的工作。這樣的感受,我聽經曆過大陸“5·12”汶川大地震的人也談及過。
也許我們平時沒有機會參加社會性的簽名或者其他公益活動,也希望永遠沒有機會像我的朋友一樣唯有經曆大災難方得醒悟。但我們還有其他很多方法來改變、營造一個不那麼冷漠甚至充滿關懷的小環境。
那其中有一個我認為很重要的辦法,就是“真誠地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一切”。
理查德·耶茨說:“我想所謂孤獨,就是你麵對的那個人,他的情緒和你自己的情緒,不在同一個頻率。”如果我們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一切,我們可能與他人站在“同一個頻率”上。這樣,他人就會有同伴的感覺。
因為關懷,人和人之間,才能建立起情感的紐帶。而人與人之間的影響力,通過這樣的紐帶,才能夠發生作用。
如果每個人從自己做起,學習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進行合作,就會帶給對方切實的關懷,讓事情變得順利,生活也會隨之輕鬆。最終,大家能感受到生活在一個互幫互助的社會中。
昆山中學的吳董事長就是運用真誠地關心他人這一原則,不僅讓工作變得順利,還對身邊的環境起了影響。
台灣台南的昆山中學是一所私立中學。當吳董事長從父親手中接手管理這所學校時,招生情況並不理想。他希望自己上任以後能改變這種情況。
在台灣,成績不夠好、考不上公立中學的學生,才來讀私立中學。吳董事長想,很多學生畢業之後擁有的最高學曆可能就是高中學曆,很多家長希望學生能在學校裏學習到一技之長。同時,來讀私立學校的孩子,他們中一部分人的家長不太了解自己孩子未來的成長方向,對於如何教育孩子也會感到無措。
了解到這些需求以後,吳董事長決定,由學校更多地承擔孩子成長的責任。
為了做到這一點,吳董事長將學校的資源做了重新調配。所有的調配都圍繞一個核心:從家長與孩子的角度來看他們需要什麼,然後提供給他們。昆山中學請每個老師加入招生組,他們對自己招進來的學生,在未來三年內都要承擔起照顧的責任。這種方法其他學校可沒有試過。但是,對家長而言,這樣一來,就知道有自己熟悉的老師的關注,就會放心很多。
接下來,吳董事長和老師們一起討論出一套比較完善的學生服務製度,並成立一個服務中心來實施這套製度。這個中心的老師,需要了解學生未來的規劃,然後根據這個規劃調配資源,幫助學生實現自己高中階段的目標。
他們所有的老師、職員都認為自己在卡內基訓練過程中,燃燒了這種熱忱,讓他們真能站在他人的角度來設想。後來昆山中學也為學生幹部舉辦了卡內基訓練。
昆山中學還設置了十幾種實用的勞動技能課程,包括設計、美工、多媒體動畫等,由於類別太多,師資以及設備都給學校帶來了很大的資金壓力和管理困難。但是,吳董事長認為,這在未來能帶給學生更好的職業選擇,所以還是創造條件開設了這些課程。
做了這些以後,第二年新生招生時,到報名的那一天,吳董事長在辦公室裏有些忐忑地等待當年的情況。接著,就有老師不斷來報告好消息:“報名處人山人海”“來了非常多的家長報名”。最後,這一所在上一年錄取到了900名學生的學校當年一下子就猛增到了1 500人,達到了招生人數上線。而且,還有很多家長要“擠進”昆山中學。在這一年之後,昆山中學的招生情況一直在台南排名第二,發展越來越好。
吳董事長與昆山中學所獲得的更大收獲是,由於出於關懷的各種政策的施行,這所學校成為一所充滿溫情的學校,老師與家長像朋友一樣經常溝通,學生也願意與老師商量自己的未來發展。當昆山中學遭遇水災時,很多家長自發地趕來相助,為救災的老師送食物,幫助他們做些工作,這讓老師們非常感動。他們才知道,原來自己日常付出的點滴,家長們都記在心裏,並且因此而在心中接納了他們,也接納了昆山中學。在鄰裏相望的台南社會,昆山中學成為附近居民心目中“自己的”學校。
可以看到,當一個人願意站在他人角度了解一切時,可能延伸為他所在的機構中的大多數人都願意如此做,進而影響到機構所處的社會環境。所以,如果我們希望讓社會充滿更多的關懷與善意,不妨就從自己做起,從真誠地站在他人角度了解一切開始。
在22年前,我們在台灣高雄有一個卡內基訓練班,他們畢業後每隔1~2個月定期聚會。現在22年過去了,他們見證彼此結婚、生子,經曆人生的坎坷與成長,相互間親如家人。我最近一次是2011年在台南見到他們。這些50多歲的人聚在一起,和少年一樣,玩得特別高興,一起開玩笑、唱歌、燒烤。他們的友情真是非常令人羨慕。
別說是一個團體十幾個人,就是一對夫妻要維持20年的和睦感情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正因為如此,這個友愛的K8班如同一個傳奇。
在人與人的關係中,並非沒有愛,但是,我們的愛卻常常要經受各種現實狀況的考驗。如何麵對這些考驗,則是友誼能否成長的關鍵。
K8班的友誼也有過無數次考驗。他們中有一位同學,因為標會失敗,便透支同學們的信譽去標會,再次失敗後,令很多同學的經濟蒙受了損失。
他們這個班,平時聚會時會原汁原味地複習卡內基訓練的課程,進行短講,所以,他們對於卡內基原則非常熟悉。當發生這次信任危機後,其他同學沒有責怪這位犯了過錯的女同學,而是不約而同地“真誠地站在他人角度考慮一切”。如果站在這位女同學的角度看,她有非常具體的困難,才做了這樣的事情。“也許,當我遇到這樣的困難時,也會不知所措地做出錯事吧?”大家這樣去理解她。於是,大家不僅沒有責怪她,還繼續幫助她、接納她。
這位同學後來非常勤奮地工作,還清了欠款。而這位同學在此後十餘年,一直盡心盡力地承擔起了組織班級活動的工作。她非常關心同學們,漸漸地,成為了班級的靈魂人物。
這些挫折反而成為了人際關係成長的契機。K8班的一位同學時高信就告訴我:“逐漸成熟、不斷成長的人際關係,伴隨了我生命的成長,帶給我信心。”
隻有真誠地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一切,友誼才能長久。現在,K8班畢業22年,已經舉行了200多次聚會。我相信他們的友誼還會一直這樣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