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寓言故事,一頭小獅子因為禁不起狐狸的誘惑,私自離開了獅群,它整天被狐狸吹捧著帶到森林裏四處遊逛,狐狸因為獅子的威風而捕獲了不少獵物。小獅子呢,雖然得到了無數好聽的話語,最終卻因為長時間沒有鍛煉本領而失去了獅子的本能。
我們如果不守住自己生存發展的本錢,就有失去立錐之地的危險。
珍愛
工作是一回事,珍愛你的工作,又是一回事。
在我遇見班奇太太之前,護理工作的真正意義並非我原來想像的那麼一回事。“護士”兩字雖是我的崇高稱號,誰知得來的卻是三種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替病人洗澡,整理床鋪,照顧大小便。
我帶上全套用具進去,護理我的第一個病人——班奇太太。
班奇太太是個瘦小的老太太,她有一頭白發,全身皮膚像熟透的南瓜。“你來幹什麼?”她問。
“我是來替你洗澡的。”我生硬地回答。“那麼,請你馬上走,我今天不想洗澡。”
使我吃驚的是,她眼裏湧出大顆淚珠,沿著麵頰滾滾流下。我不理會這些,強行給她洗了澡。
第二天,班奇太太料我會再來,準備好了對策。“在你做任何事之前,”她說,“請先解釋‘護士’的定義。”
我滿腹疑團望著她。“唔,很難下定義,”我支吾道,“做的是照顧病人的事。”
說到這裏,班奇太太迅速地掀起床單,拿出一本字典。“正如我所料,”她得意地說,“連該做些什麼也不清楚。”她翻開字典上她做過記號的那一頁慢慢地念:“看護:護理病人或老人;照顧、滋養、撫育、培養或珍愛。”她啪地一聲合上書。“坐下,小姐,我今天來教你什麼叫珍愛。”
我聽了。那天和後來許多天,她向我講了她一生的故事,不厭求詳地細說人生給她的教訓。最後她告訴我有關她丈夫的事。“他是高大粗骨頭的莊稼漢,穿的褲子總是太短,頭發總是太長。他來追求我時,把鞋上的泥帶進客廳。當然,我原以為自己會配個比較斯文的男人,但結果還是嫁了他。”
“結婚周年,我要一件愛的信物。這種信物是用金幣或銀幣蝕刻上心和花圖案交纏的兩人名字簡寫。用精致銀鏈串起,在特別的日子交贈。”她微笑著摸了摸經常佩戴的銀鏈。“周年紀念日到了,貝恩起來套好馬車進城去,我在山坡上等候,目不轉睛地向前望,希望看到他回來時遠方卷起的塵土。”
她的眼睛模糊了。“他始終沒回來。有人第二天發現那輛馬車,他們帶來了噩耗,還有這個。”她畢恭畢敬地把它拿出來。由於長期佩戴,它已經很舊了,但一邊有細小的心形花型圖案環繞,另一麵簡單地刻著:“貝恩與愛瑪。永恒的愛。”
“但這隻是個銅幣啊。”我說,“你不是說是金的或銀的嗎?”
她把那件信物收好,點點頭,淚盈於睫。“說來慚愧。如果當晚他回來,我見到的可能隻是銅幣。這樣一來,我見到的卻是愛。”
她目光炯炯地麵對著我。“我希望你聽清楚了,小姐。你身為護士,目前的毛病就在這裏。你隻見到銅幣,見不到愛。記著,不要上銅幣的當,要尋找珍愛。”
我沒有再見到班奇太太。她當晚死了。不過她給我留下了最好的遺贈:幫助我珍愛我的工作——做一個好護士。(瑪麗·凱利)
有少,才有多
若想將自己變成一位成功的領導者,那就請先要把人做好。
開學第一天,教室裏擠滿來選修“領導”課程的學生,這一群兩年後就會變成企業競相爭取的名校MBA,心中難免興奮地等待教授的出現。教室門被推開後,走進三個人,教授後麵跟著一個年輕的陌生人,還有一位則是大家都認識的企業名人,年紀與教授相當,大約都在六十歲左右。
教授先介紹這位年輕的陌生人,說他是去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的MBA學生;另外這位企業名人則是教授的高中同學,學曆隻有高中畢業。教授說他今天請這兩位來賓分別用二十分鍾來說明什麼是“好的領導”,然後要同學寫出這兩人的差異何在。
畢業生在短短二十分鍾內引用了五位名人的領導經驗,包括通用電氣的前CEO傑克·韋爾奇,英特爾的安迪·葛洛夫,管理學泰鬥彼得·杜拉克等。聽起來似乎這五人的領導方式便代表著好的領導。
年輕人講完後,很有信心地將麥克風交到這位企業名人手中,企業家微笑說,他本來可以用六個字就說明完“什麼是好的領導”,他語氣停頓了一下,“但是怕教授和同學說我在混水摸魚,因此必須把六個字講成二十分鍾,希望大家未來不要學我把‘領導’複雜化了”。
“在我四十年的職場歲月中,隻是不斷地想做到一個境界:那就是如何讓別人在我的公司上班是出於‘心’甘情願,而非出於‘薪’甘情願。雖然隻差一個字,我卻練習了四十年。
“要做到‘薪’甘情願比較簡單,有一套健全的管理製度就辦得到,但要做到讓別人‘心’甘情願,就必須要讓員工從心底接受你,所以我才認為,領導沒有什麼大道理,就是‘領導等於做人’這六個字而已。
“我把職場分成從什麼都不懂、初級主管、中級主管、高級主管、老板五個階段,為了把人做好,我不斷在每一階段練習一件事,因此總共要練習五件事,雖然隻有五件事,但它們共花了我四十年的時間。
“在我自己剛畢業、什麼都不會的時候,我練習的第一件事是:‘少不多是’,也就是我從不會去問公司給的任務有多困難,我隻問自己要如何去達成而已,練習久了,就會感覺到自己正快速地成長。
“後來自己變成了初級主管,我練習的第二件事是:‘少說多聽’,也就是可以聽的時候我絕對不開口,讓自己不斷學習如何掌握重點與分析邏輯。練習久了,自然學會以後講話隻需講重點的智慧。
“當自己成為中級主管後,我練習的第三件事是:‘少我多你’,也就是多想到別人,少想到自己,凡事以別人的角度來想,練習久了,自然培養出更大的雅量。
“成為高級主管後,我練習的第四件事是:‘少舊多新’,也就是我不再重複做已經成功做過的事,否則不可能有新的突破,練、習久了,就會不斷產生新的創意。
“最後當自己變成了老板,我練習的第五件事是:‘少會多讀’,也就是要求自己重新從什麼都不會的階段再開始要求自己,放、空自己多閱讀,書讀多了,自然會看到自己還有很多本該謙虛的地方。”
老教授最後向學生解說道,他今天之所以安排一位沒經驗的管理者,與一位有豐富經驗的管理者來對比,主要目的是想讓學生親身感受一個簡單的事實,若想將自己變成一位成功的領導者,那就請先要把人做好。自己都無法把人做好的人,要如何來領導別人?因為智慧都源自於怎麼做人!
誰也不能擁有世界
這個世界並不是我們的,我們隻擁有其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兒子要一隻瓶子,我沒給。他就大哭,任何人都哄不乖。半個小時後,他的哭聲停了,第一句話還是:“瓶子。”
我說:“瓶子已經扔了。”他又哭了。母親站在一邊說:“他才兩歲,再哄哄他吧。”
於是,我給他講了許多謊言,譬如瓶子像水一樣蒸發了,被我吃下去了等等。
兒子說:“瓶子,我要。”我所做的一切都白搭。
成熟與非成熟的界限據說是妥協,一個人什麼時候知道有所放棄,他就長大了。
人之初,所有的欲望都像野地裏的草一樣沒遮沒擋地生長,因為不知天高地厚,他們希望把天上的月亮也摘下來玩。
一個暴君的欲望遠沒有一個孩子那樣強烈,每個孩子的欲望都會讓任何暴君自慚形穢。
我們為什麼教育孩子?很大程度上就是讓孩子不要貪得無厭,但又要保持他們必要的虛榮和欲望。
我帶兒子到街上玩,街上很熱,兒子讓我攔過往的車回家,我告訴他這是別人的車,爸爸不能攔。兒子看到快餐店的門口有他愛吃的小籠包,他伸手要拿,我說:“這是別人的,如果要,隻能用錢來買。”
我的外甥七歲那年拿了別人水果攤上的一顆楊梅,他的姐姐回家告訴了我姐。我姐打了他一頓,外甥哭道:“我隻是拿了一顆呀,而且半顆已經爛了的呀。”
我姐說:“一顆也不行,除非你自己賺錢去買。”
現在,外甥對我說:“我以後要賺很多錢,我想開一家水果店,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他仍然有欲望,但是這個欲望已經有了前提,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去實現。
我們對孩子所做的,有時候,就是想告訴孩子,這個世界並不是我們的,我們隻擁有其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而且還要付出足夠大的代價才能擁有。
老外買柿子
生活在當今這個世界,光會種“柿子”,隻知道“柿子”值錢,那是遠遠不夠的啊!
美國的一個攝製組,想拍一部中國農民生活的紀錄片。於是他們來到中國某地農村,找到一位柿農,說要買他1000個柿子,請他把這些柿子從樹上摘下來,並演示一下貯存的過程,談好的價錢是1000個柿子給160元人民幣,折合20美元。
這位柿農很高興地同意了。於是他找來一個幫手,一人爬到柿子樹上,用綁有彎鉤的長杆,看準長得好的柿子用勁一擰,柿子就掉了下來。下麵的一個人就從草叢裏把柿子找了出來,撿到一個竹筐裏。柿子不斷地掉下來,滾得到處都是。下麵的人則手腳飛快地把它們不斷地撿到竹筐裏,同時還不忘高聲大嗓地和樹上的人拉著家常。在一邊的美國人覺得這很有趣,自然全都拍了下來。接著又拍了他們貯存柿子的過程。
美國人付了錢就準備離開,那位收了柿子錢的卻一把拉住他們,說你們怎麼不把買的柿子帶走呢。美國人說不好帶,也不需要帶,他們買這些柿子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這些柿子還是請他自己留著。
天底下哪有這樣便宜的事情呢?那位柿農心裏想。於是他很生氣地說:“我的柿子很棒呢,質量好得很,你們沒理由瞧不起它們。美國人聳聳肩,攤開雙手笑了。他們就讓翻譯耐心地跟他解釋,說他們絲毫沒有瞧不起他這些柿子的意思。翻譯解釋了半天,柿農才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同意讓他們走。但他卻在背後搖搖頭感歎說:“沒想到世界上還有這樣的傻瓜!”
那位柿農不知道,他的1000個柿子雖然原地沒動地就賣了20美元,但那幾位美國人拍的他們采摘和貯存柿子的紀錄片,拿到美國去卻可以賣更多更多的錢。
那位柿農不知道,在那幾個美國人眼裏,他的那些柿子並不值錢,值錢的是他們的那種獨特有趣的采摘、貯存柿子的生產生活方式。
那位柿農不知道,一個柿子在市場上隻能賣一次,但如果將柿子製成“信息產品”,一個柿子就可以賣一千次一萬次甚至千千萬萬次。
那位柿農很地道,很質樸,很可愛,但他在似懂非懂的情況下就斷定別人是傻瓜,他的可愛也就大打折扣了。
這樣的“柿農”,鄉村裏有,城市裏也有。生活在當今這個世界,光會種“柿子”,隻知道“柿子”值錢,那是遠遠不夠的啊!
想停的時候就停
想走的時候就走,想停的時候就停,隨心所欲地去發現樂趣和值得珍惜的東西。
走的時候,是為了到另一個境界,停的時候,是為了欣賞人生。
在歐洲阿爾卑斯山中,有一條風景很美的大道上,掛著一句標語,寫著:“慢慢走,請注意欣賞!”
現代人看起來太忙了,許多人在這忙碌的世界上過活,手腳不停,就好像在阿爾卑斯山上旅行,乘汽車匆匆忙忙地過去,沒有時間回一回頭,或者停一停步子,欣賞一下風景,結果,使這原本豐富美麗的世界,在我們眼中空無所有,隻剩下了匆忙和緊張,勞碌和憂愁。
有個好萊塢的歌王,曾經說了一些很感慨的話,他說:“當我年輕的時候,急急爬到山頂上,就像參加賽跑的馬,帶著眼罩拚命往前跑,除了終點的白線之外,什麼都看不見。我的祖母看見我這樣忙,很擔心地說:‘孩子,別走得太快,否則,你會錯過路上的好風景!’”
“我根本不聽她的話,心想:‘一個人,既然知道要怎麼走,為什麼還要停下來浪費時間呢?’我繼續往前跑,一年年過去了,我有了地位,也有了名譽和財富及一個我深愛的家庭。可是,我並不像別人那樣快樂,我不明白我做錯了什麼?”
這位名歌王繼續說:“有一次,一個歌舞團在城外表演,我是主角,當表演完了,觀眾的掌聲久久不停。
“這一次的表演很成功,我們都很高興。可是這時候有人遞給我一份電報,是我的妻子拍來的,因為我們的第四個孩子出生了。
“突然,我覺得很難過,每一個孩子的出生,我都不在家,我的妻子,獨自承擔養育孩子的辛苦。
“我從來沒看過孩子們走第一步的樣子,他們天真的哭笑,我都沒聽過,隻有從母親那裏,得到間接的描述。
“我想起祖母對我說的話……的確,我和我的朋友也疏遠了,我好久沒去摸書本,或者看看花園裏的樹木。我曾經答應和妻子一起去度假,總因為忙碌而取消了。”
有一位哲學家說:“單憑思想而不勞動,當然不能生活,但一生像機器一樣不停的轉,那更加沒有意義。”
既然有機會來到這多彩多姿的世界裏,就應該像一個旅行家,不僅要爬山涉水,走完我們的旅程,更要懂得欣賞、流連。想走的時候就走,想停的時候就停,隨心所欲地去發現樂趣和值得珍惜的東西。
走的時候,是為了到另一個境界,停的時候,是為了欣賞人生。
哀痛有時,歌唱有時
有時候,愛情是富可敵國,我們卻不願意犧牲一顆寶石去填補心中的一個缺口……
我曾經打算在一個偏僻的鄉村終老的。那個時候,我是一個幼兒園的跳舞老師。我喜歡在高山之間的峽穀裏領著孩子們漫步。但是,從有一天開始,我喜歡一個人到群山的頂峰去看紫色的杜鵑花,想念一個名字到處占據我閱讀視線的人。
那些海拔幾千米的高峰容易攀登,我的愛情卻很遙遠。我知道他,他就是從中國最偏僻的山地起身,寫詩、寫文章、做學者,一步一步去了美國。他的文字,那些從泥土裏長出來的豔麗的花深沉的果實,讓我沉醉,幫我驅逐靈魂的饑餓。
我想,我可以每天向著他的方向靠近一個舞步,我決定不懈地跳舞,直至跳到他的麵前,親自問他,是否還能接納有些來自遠方的新鮮的愛。
用了5年的時間,我考上了大學,又考上了研究生。我和他之間隻有3年的距離了,我想,無論如何,碩士一畢業,我就去讀他的博士。因為他,遙遠陌生的美國,比我的故鄉還親切。那個時候,我像追星族熱衷於明星的八卦一樣,收集他的點滴。他去東海岸訪友多少天,我都知道。當然,我也知道他在詩中歌吟的女子,陪伴在他的身旁。
我是提前3周知道他要來北京訪學的,計劃時間是3個月。那個時候,距離我去考他的博士還有2年的時間。
那個時候,我開始感到人生際遇的神奇。我想,人一旦有了願望真是很可怕,真是沒有不可能的事情呢。他,我曾經在無人知曉的群山裏在一群小孩子中間無望想念過的人,就會出現在我的眼前。他,即使不知道有一個人把自己的生命鋪排成為他一個人的盛宴,已經翹首等待了6年,他的心中有異樣的感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