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二輯 不要去看遠處的東西(1 / 3)

生命隻在今天,不要為明天憂慮,不要給自己製定永遠無法達到的目標。最主要的是欣賞自己眼前的每一點進步,享受每一天的陽光。

最美何處尋

畫家這才明白,他出門遠行四處尋覓的靈感,原來就在家中。

一位畫家對其作品始終不能滿意。有一天,他對妻子說:“我要出門遠行,這樣才能找到創作的靈感,畫出偉大的作品。”

畫家遊曆了許多國家,看到了許多美好的事物,但他覺得還是沒有找到想要的東西。

有一天,他遇到一名馬上就要結婚的美麗女孩,畫家問她:“請告訴我,對你來說,世界上什麼最美?”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愛情最美!”

畫家十分沮喪:愛情怎麼能畫得出來呢?他繼續旅行,不久遇到了一位剛剛從戰場歸來的士兵。畫家問士兵:“請告訴我,對你來說,世界上什麼最美?”士兵不假思索地回答:“和平最美!”

畫家更加氣餒了:和平怎麼能畫得出來呢?他繼續尋覓,遇到了一位正向醫院走去的醫生。畫家問醫生:“請告訴我,對你來說,世界上什麼最美?”醫生不假思索地回答:“生命最美!”

畫家幾乎絕望了:生命怎麼能在畫中表現出來呢?

絕望中,畫家身心疲憊地回到了自己的家。熱情而溫柔地迎接他的妻子,讓畫家覺得自己找到了那個女孩所說的愛情;充滿了寧靜與溫馨的家庭,讓畫家覺得自己找到了士兵所說的和平;圍在身邊親吻他臉龐的孩子,讓畫家覺得自己找到了醫生所說的生命。

畫家這才明白,他出門遠行四處尋覓的靈感,原來就在家中。

不要去看遠處的東西

生命隻在今天,不要為明天憂慮。

英國有一位年輕的醫科畢業生威廉·奧斯勒爵士,在麵臨畢業時,他的成績並不差,但他整天愁雲滿麵,他想,如何才能通過畢業考試,以及明天要做什麼事情,畢業後要到哪裏去找工作,工作如果不稱心怎麼辦,怎樣才能維持生活……這些問題都像蛛絲一樣纏繞著他,使他充滿了憂慮。他想了許多辦法,都沒有擺脫這種困擾。有一天,他在書上讀到了一句話:不要去看遠處模糊的東西,而要動手做眼前清楚的事情。自從看到這句話後,他徹底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脫離了那種虛無縹緲的苦海,腳踏實地,一步步開始了創業曆程。最後,他成為了英國著名的醫學家,創建了舉世聞名的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還被牛津大學聘為客座教授,這是英國醫學界的最高榮譽。

也許,威廉·奧斯勒爵士開始的那種心境我們大家都經曆過。實際上,在生活中,我們常會不自覺地給自己戴上望遠鏡,盯著時隱時現的地方,製定著長期發展的宏偉目標。這使我們隻看到很遠的地方,而看不到眼前的景色。這就使得我們拚命地追趕,卻總也達不到目標,甚至好高騖遠。也許實際上,我們已實現了當初自己製定的目標,但我們在望遠鏡裏看到的永遠是下一個目標。我們不停地努力著,卻永遠也趕不上前麵的風景。為此,我們感到沮喪,感到理想離自己越來越遠,感歎人生非常艱難。當有一天有所感覺,摘下強加給自己的望遠鏡,不用拚命地去不停地追趕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已經走過了一個又一個想去且能去的地方,而每一個被自己忽視過的地方都陽光明媚,鳥語花香——這才是真正的遺憾。

有一個美國年輕人,小時賣過報紙,做過雜貨店夥計,還當過圖書館管理員,日子過得很緊。幾年後,他下定決心,用50美元開創出一片基業來。一年後,他果真有了幾萬美元。當他雄心勃勃準備大幹一場時,他存錢的那家銀行一夜之間破產倒閉,他也隨之一貧如洗,還欠了2萬美元的外債。萬念俱灰的他,得了一種奇怪的病,全身潰爛,醫生說他的生命隻有3周的時間了。絕望的他隻好寫了遺囑,準備一死了之。就在這時,他也突然看到了一句話,他幡然醒悟,立即調整了心態,拋開憂慮和恐懼,安心休養,身體慢慢得到恢複,還能拄著拐杖走路了。後來不僅沒有死,反而有精力工作了。幾年後,他成了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長,開始雄霸紐約股票市場。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愛德華·伊文斯。他看到的那句話是:生命就在你的生活裏,就在今天的每時每刻中。

其實,兩個人看到的兩句話,我們可以概括成一句話:生命隻在今天,不要為明天憂慮。

是的,人的欲望是永無止境的,但不要給自己戴上望遠鏡,不要給自己製定永遠無法達到的目標。最主要的是欣賞自己眼前的每一點進步,享受每一天的陽光。

不去羨慕別人的生活

羨慕別人的代價,常常就是失去自己。

薩依特曾是埃及的一位政府高官,34歲就做了副市長,可謂前程一片燦爛。可惜,就在他飛黃騰達的時候,他主管的城市卻發生了一場火災,於是他被免職。那年他37歲。離官退位後,薩依特的周圍依然是一些顯赫的人士,富翁,高官,大財團的董事長……大家都為薩依特惋惜,認為他會非常痛苦,最少也要來找他們幫忙。誰想,薩依特卻回到鄉村,過起了平民百姓的生活。

他在自家的小菜園上種菜,施肥,捉蟲,過得平淡而有滋味。沒事的時候,他就走村串巷,收集一些民間陶器作為自己的愛好。生活中,他從不理會別人的富貴,更不去羨慕別人的日子。我行我素地過著自己的簡樸歲月。

由於他的知識和才能,他很快就在收藏上有了很大造詣。七八年過去,他竟然收集到了幾十件世界頂級的民間珍寶。前來買賣的人蜂擁而至,薩依特每賣出一件,都在上千萬美元。

有人問薩依特,你怎麼會在收藏上有這麼大的成就。薩依特說,因為我過得十分簡單,從不盲從地去羨慕別人,清靜的生活讓我可以一心一意地鑒別陶器。

不去羨慕別人的生活,這使薩依特不但擺脫了煩惱,也把收藏做到了罕見的頂端,成為世界級收藏大師。

22歲的美國華裔數學家王章程,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畢業後,他的同學多數都去了大財團,大公司,隻有王章程一頭紮進了加州私人研究室,一幹就是十年。十年中,他的生活收入非常低廉,三十歲了還買不起房子。而他的同學們已經是月收入幾十萬,上百萬元的大老板。他們開著高檔車子,住著大房子,帶著漂亮的妻子。而王章程連女朋友都沒有。好在他從來不羨慕別人,隻對自己的事業感興趣。雖然他的生活比別人差了幾個等級,但他本人似乎全然不知。在外人看來,王章程的生活是世界上最糟的一種。

王章程卻不管這些,十年中他默默無聞,如饑似渴地做著自己的研究。在他35歲的時候,他攻克了世界上兩項頂尖級數學難題,從此成果迭現,美國十幾家大學先後聘請他前去任教。多少年過去,在世界數學界,他被稱為數學之王。

非洲黑人哈利默父子,一直過著貧寒的生活,在長達八年的時間裏,一心一意地練習長跑,父親哈利默是兒子的教練。八年中,父子倆從來沒有理會過別人怎麼生活,對於和別人生活上的差距,父子倆從來都是視而不見。正是因此,兩人每天都過著快樂的日子。不去和別人比較,你的生活自然就會快樂。八年後,小哈利默的長跑速度有了驚人的長進,他一路過關斬將,先是奪得非洲長跑冠軍,後又在世界錦標賽上奪冠。父子倆把這一切歸功於對外界的淡漠。在總結生活的發言中,小哈利默說,這些年,我和父親從來沒有理會過別人的生活是怎樣優越的,我們更不會去羨慕別人。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做好自己的事,才不會因為與別人的生活差距而讓我們陷入不幸的煩惱。

包維爾自小就十分喜歡攝影,大學畢業後,他對攝影到了癡迷的程度,無心去掙錢工作。從此包維爾過著簡單的生活,從不理會自己的生活是富有還是貧窮,隻要能夠攝影也就夠了。他穿著破褲子,吃著最簡單的漢堡包。在別人眼裏,他是困苦貧窮的象征。而包維爾自己卻過得異常快樂。

在他二十七歲時,他的人物攝影技術開始登峰造極,成為世界公認的人物攝影大師,並為英國首相拍攝人物照,從此一發而不可收。至今為全世界一百多位總統,首相拍過人物攝影。請他攝影的世界名流更是數不勝數,排隊等候一兩年是常事。包維爾一個真正的世界頂尖級攝影大師。

正因為他從來不羨慕別人的生活,才會生活在自己的天地裏,才能不受外界的幹擾幹自己的事,也才能取得如此的成就。

生活中常常打擾我們,讓我們感到不安的,往往並不是我們自己,而是別人的生活和別人的模式。

總是羨慕別人的生活,就會給自己造成混亂和迷茫,甚至使自己不得安寧。羨慕別人的代價,常常就是失去自己。不去羨慕別人,你的日子就會變得悠然平靜,從容不迫。不去羨慕別人,你才會找到自己的生活,完成你自己的事業,達到你自己的目標,過好你自己的日子。

光和影的遊戲

美好的東西到處都是,我們有時感覺不到,是因為我們時常視它們為理所當然而不加以重視……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冬日。我興致勃勃地往曼琪亞塔樓走去。在塔樓的天井,我注意到一個盲人。他皮膚蒼白,頭發烏黑,身材瘦長,戴著一副墨鏡,給人一種很神秘的感覺。他和我一樣往塔樓的售票處走去。我心中好奇,放慢腳步,艱在他的後麵。

我發現售票員像對待常人一樣賣給他一張票。待盲人離開後,我走到售票台前對售票員說:“你沒有發現剛才那人是一個盲人?”

售票員茫然地看著我。

“你不想想盲人登上塔樓會幹什麼?”我問。

他不吱聲。

“肯定不會是看風景,”我說,“會不會想跳樓自殺?”

售票員張了一下嘴巴。我希望他能做點兒什麼。但是或許他的椅子太舒服了,他隻毫無表情地說了句:“但願不會如此。”我買了一張票,匆匆往樓梯口跑去。我趕上盲人,尾隨著他來到塔樓的露台。曼琪亞塔樓高102米,曾經有很多自殺者選擇從這裏往下跳。我準備好隨時阻止盲人的自殺行為。但盲人一會兒走到這裏,一會兒走到那裏,根本沒有要自殺的跡象。我終於忍不住了,朝他走了過去。“對不起,”我盡可能禮貌地問道,“我很想知道你為什麼要到塔樓上來。”

“你猜猜看。”他說。

“肯定不是看風景。難道是要在這裏呼吸冬天的清新空氣?”

“不。”他說話時神采飛揚。

“跟我說說吧。”我說。

他笑了起來。“當你順著樓梯快要到達露台時,你或許會注意到——當然,你不是盲人,你也可能不會注意到——迎麵而來的不隻是明亮的光線,還有和煦的陽光。即便現在是寒冬臘月——陰冷的樓道忽然變得暖融融起來——露台的陽光也是分層次的。你知道,露台圍牆的牆頭是波浪狀,一起一伏的,站在牆後麵你可以感覺到它的陰影,而站在牆頭缺口處你可以感覺到太陽的溫暖。整個城市隻有這個地方光和影的對比如此分明。我已經不止一次到這裏來了。”

他跨了一步。“陽光灑在我的身上,”他說,“前麵的牆有一個缺口。”他又跨了一步。“我在陰影裏,前麵是高牆頭。”他繼續往前跨步。“光,影,光,影……”他大聲說,開心得就像是一個孩子玩跳房子遊戲時從一個方格跳向另一個方格。

我被他的快樂深深感染。

我們所置身的這個世界如此豐富,美好的東西到處都是,我們有時感覺不到,是因為我們時常視它們為理所當然而不加以重視,不知道感謝,不懂得欣賞。這些美好的東西不但包括自然美景,也包括許多我們眼前手邊隨時可得的東西,比如光和影,比如人與人之間的善意、親情和友愛。(鄧笛/譯)

今天最好

今天永遠是最美好的一天,也是惟一可以信賴的一天。

在生命哲學中,期盼明天和懷念舊日是一塊金幣的兩個麵。它們是一回事,隻是圖案不同。也許青年人更期盼明日,老年人更懷念昨天。

人就是這麼有意思,他拿著時間這塊金幣,卻不知翻轉過來,把兩麵的圖案都看一看。

從去年開始,股票給國人以深刻的警示。這種刺激在於,今天你買了某種股票,價值x元,過了幾年之後,x元變成了x x元,財富迅速升值。這個金融界的現象給人的啟示成為一個命題:

當年買這支股票重要,還是它現在的升值更重要?

簡明的答案在於:當年不買這支股票,就不會有今天的增值。買了股票,不一定都會在今天升值?但不是買那支股票,肯定永遠不升值。

透過這個例子,我想說的話在於,今天較重要,今天就是原始股。

今天是你搬來的一塊磚,雖然樸素不足道,卻墊起了你明天的一段高度。

今天是一件披在身上的棉襖,雖然不夠闊氣,卻能擋住寒氣,使你明天不會感冒。

今天是擰開水龍頭衝出的清水,可以灌足,可以洗衣,可以變為香茶一杯。

我現在後悔了,為許許多多的“今天”後悔。在灰暗的日子中,灰暗的是人而不是日子。因為在那些日子中,曾有過別人的輝煌。我曾擁有時間,卻不知怎樣支配時間。今天,我很想粗讀一遍《明史》,我想了解一些植物學的知識,我想把古今皇帝與朝代的年表背下來,但我沒有時間。我深悔過去沒有在某一個“今天”中完成這件事。

然而我又悟出,生活的內容,既不能寄托於未來,也不可埋怨於舊日。我們所有的生活,隻發生於“今天”。

因而,今天永遠是最美好的一天,也是惟一可以信賴的一天。如果沒有今天,我們什麼都沒有了。

今天即使是一個沮喪的日子,譬如陰雨連綿,諸事不遂,也是可慶幸的一天,因為這是你的“今天”。

如果今天是好日子,更要加倍愛惜。原因在於它由過去的無數“今天”積累而來。

今天劃下了你生命的一道刻痕,所以最好。

讓日子發亮

美麗的東西不用它,平白冷落,便是糟踏。

美麗的東西似乎要有用,才能更見光華。

一直根喜歡陶瓷的瓶瓶罐罐,或者透明的玻璃器皿,看到就忍不住想擁有。直到近幾年才驚覺任自己的物欲泛濫,真是可怕,而開始止於欣賞,如果回家後還感覺無時無刻不想它時,才會再折回頭重新考慮是否真的要擁有。不過,更重要的是,有一天,檢視自己曾經擁有的那些美麗的器皿,竟然很少用它,任其蒙塵,才更驚異於自己的浪漫如此不可原諒。

嚴格地說,自己不是因為已經買它們回來,如道已經擁有,於是擱置一旁,而是因為這些美麗的東西天性脆弱,不但不堪一擊,似乎也經不起磨損,擔心傷了它,折損它的光彩,於是束之高閣,止於欣賞而已。

那天,到一個學設計的朋友家中小坐,發現她正在清洗她的瓶瓶罐罐,將湯匙、咖啡杯盤整整齊齊放在櫥櫃裏,以為她跟自己一樣。待兩人坐定,她從冰箱捧出一壺自己榨的橙汁,鮮黃色的果汁在透明的玻璃壺內閃著清涼的光。接著,她找了兩套透明的玻璃杯盤,將果汁倒入杯內後說:“用嗎!”兩杯果汁旁還有一隻也是透明的玻璃盤,放了一些幹果,我仔細地看了兩套玻璃杯,發現有些擦痕,是經常使用的模樣。當時做客的心情,是感覺自己至高無上,有潔淨的餐桌,泛光的杯盤,朋友絮絮叨叨地說些家常,發發牢騷,感覺,真是滿意極了!

生活並不一定要如此講究才滿意,其實朋友的房子是租來的,所用的杯盤也不特別高貴,但是,她把自己喜歡的東西用在生活中的瑣碎情節中,卻使她的日子顯得明亮起來;而我,擁有同樣的美麗器皿,卻老是把它們冷落一旁,創造不出同樣的美麗心情,真的不是罵一句“浪費”就可以贖罪的,朋友用了心,生活露出光華。自己忙忙碌碌,竟騰不出一點心情把自己喜歡的東西與家人、朋友共享,生活有如糟粕。

不舍的心情,應該是會留下許多珍貴的寶貝,現在卻發現我因為不舍而造成更多的浪費。美麗的東西不用它,平白冷落,便是糟踏。美麗的衣服不穿它,多擱幾年,身材變形走樣,再美麗也是枉然,隻能增加歎息而已。大學時代就曾如此。

沒念過書的母親認為女兒能念大學是件大事,每適寒署假,總是十分舍得買些好衣料做給我穿,結果我總是心疼母親的鈔票,心疼這些美麗的衣裳會被穿舊了,而把它留在衣櫃裏。大學畢業後,浪漫、孩子氣的衣服不再適穿,這些美麗隻能留在衣櫥裏,留在記憶裏了,流逝的青春,反而沒能因此更添光彩。

現在決定,要把光鮮穿在身上,寫在臉上,用在生活的瑣瑣碎碎中,讓日子發亮。

沙鼠的焦慮

人的一生,有許多擔心都是沒有必要的,多餘的。

在撒哈拉大沙漠中,有一種土灰色的沙鼠。每當旱季到來之時,這種沙鼠都要屯積大量的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