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三輯 你就是一道風景(1 / 3)

讓個性伴你,站著該是一座山,倒下便是路基。你不比別人多,也不比別人少,你不用注視人們的眸光便可知道,你在陽光下用身影發表宣言:你就是一道風景!

當一條小魚又何妨

要學會當一條魚,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九份的山凹穀裏頭,有一座秘密花園,那是一家小小的咖啡店。兩根鐵絲懸掛著的白色鐵牌上,畫著一條小魚兒,上頭寫著“小魚咖啡”。

來這裏的客人,不是到九份朝聖的觀光客,就是意外探險發現這裏,或者遠從幾十公裏外的城市,專程前來這裏的熟客。我跟朋友發現這個地方之後便愛上了這裏,每次隻要到九份遊玩,沿途一定是先經山頂的陶藝館,搜購鄉野風味十足的杯杯盤盤,然後專程繞到這裏坐上一兩個鍾頭,錯開人聲鼎沸的九份鬧區。坐在小魚咖啡屋,透過窗欞,靜靜等待日落,感受時間一點一滴地流逝,喝著香醇的咖啡,抖落心靈上的一層灰蒙。

雅致的小魚咖啡,裏頭隻有幾張簡單的桌椅,客人不多,素質卻很高,沒有喧嘩吵鬧,沒有玩撲克牌,每個人隻是默默地做著自己的事。有人小聲聊天,笑聲仿佛隔著一道牆,悶悶的;有人從壁櫃裏隨手撿起一本圖畫書,投入作者的感情世界;有人點燃一根煙,隻是吞雲吐霧,盤桓在虛偽與真實的人生之間;我則靜靜的,不想多言語。

白色的牆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熱帶魚,全是老板親手做成的,喜歡的話可以用很合理的價格帶回家。小魚老板最早從事廣告業,後來厭倦一成不變的日子,於是勇敢地攜家帶眷躲在電影《悲情城市》裏的山穀,改行開咖啡店。

看到小魚老板的瀟灑,在事業如日中天之際,毅然決然離開職場,選擇到杳無人跡的山穀從零開始,每日與雲霧做伴、和青山為伍,很多人一定覺得他“頭殼壞去”。不過,能夠逐夢踏實,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不也是一種幸福?雖然收入減少許多,心靈卻得以成長,也算是另一種無形的收入。出走,需要很大的勇氣,我深深佩服他。

最近,我跟朋友一起到墾丁度假,在“悠活”度假飯店裏頭,發現一位笑容靦腆的可愛男生,也跟小魚老板一樣,做個出走的城市人。以他念醫專食品營養科的學曆,若在大城市裏找工作,一個月3萬元台幣以上的收入應該不成問題,可是,25歲的他卻選擇在墾丁海灘的度假飯店工作,一個月領2萬出頭的薪水,問他為什麼,他笑著說:“我真的太喜歡海邊了,白天我去潛水,跟小魚兒做朋友;晚上,我數著天上的星星,我認真享受我想過的生活!”

以都市人的眼光,或許,你會說:“又一個笨蛋!”其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努力工作數月,好不容易存到錢,抽出幾天珍貴的假期,越過近四百公裏的路程來到墾丁,隻為了祈求短暫的愜意與逍遙,然後,稍微感覺到意猶未盡時,又得返回城市繼續過著庸庸碌碌的日子,而那個男孩呢,他勇敢地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們或許隻能眼巴巴羨慕他、祝福他。

法國人會用“魚”來形容一個人帶點愚笨跟天真。說你像一條魚,或許是表現在工作上不會轉彎,或許是對感情非常執著,或許不擅長交際,或許是做了愚蠢的決定。如果有一天你被這麼說,不要急著難過,至少,這代表你活得很真實、忠於原味、不虛偽世故,這樣的人生或許不容易一步登天,但永遠隨性自在,像水裏悠遊的魚,永遠簡簡單單、快快樂樂。小魚老板把店名取名小魚咖啡,或許,正是嘲笑自己是個快樂的愚者。

1999年的時尚界,追逐的是一種奢華的態度,表現在服飾與彩妝上,金銀閃爍各種光芒銳不可當。但是到了2000年春天,設計師們追求的一切似乎回歸零點,那是一種企求心靈平靜、簡單、舒適的渴望,在大鳴大放之後,回歸寧靜,這是一種過程更是一門哲學。而進入秋冬,複古的心情再度被挑起,讓我們的心情回到農村時代的單純,可以領略簡單的美。

如果你平時是一個機靈聰穎的人,吃不得一點虧,建議你有時候不妨別當一頭獅子。假裝自己暫時是一條微不足道的魚,在人生的海洋中快活地泅渡著。當你把尖銳的爪子收起來,或許剛開始會缺乏安全感,可是不久後,你會發現周遭的朋友變多了,事情容易解決了,心情也變得輕鬆很多。當然,你可能會吃點悶虧,可是換個角度想想,吃點小虧如果不會少一塊肉,又何妨成全一下別人。如果因為自己的“讓”,幫別人渡過難過的關口,就當是日行一善。

我有一位朋友,是個十分懂得洞察人心的女人,她最痛恨的事情莫過於男友說謊,偏偏男友愛說謊且說謊的技術很差,每次揭穿,兩人難免大吵一架。

有一次,我的朋友選擇做一條愚笨的魚,原因是她聽從了朋友的箴言:“男人不怕女人凶,隻怕女人的溫柔和眼淚。”好幾次,她都故意對男友的謊言不聞不問,隻是聽著、笑著,隨便他愛怎樣就怎樣。結果,反而使說謊成性的男友主動求饒,對女友不隻吐露真言,而且更加體貼她。朋友說:“早知道如此,我就選擇當條魚也不錯嘛。”

魚看起來愚笨,又似乎相當聰明,在沒有保護色與優勢的條件下,得以愉快地生存著。或許,它擔心的不是A得寵,然後趕緊對長官逢迎拍馬,企圖爭取自己的地位;或者B失勢,立即落井下石,選擇靠邊站。在它們的世界裏,不論世事的是非,不比功成名就,活得很像自己,遠比在別人製定的遊戲規則中打轉來得重要。也因此,它們總是這麼的灑脫,不受束縛,對別人的嘲笑一笑置之,在任何環境下總是篤定地存在著。

所以,要學會當一條魚,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不動聲色、靜靜觀察、不受幹擾、不為所動,凡事淡然處之、不激動、不計較,幽默、一笑置之,像水一樣純,像風一樣輕。這是何等高明的境界!隻有超越聰明的人可以辦到,那麼,愚笨有時候是聰明,聰明反而可能是愚笨,拿捏之間,全憑自己的智慧。

出汙泥必染之

遠離汙泥,比研究怎麼鑽汙泥又開放一朵潔白的花更安全。

做人一不必花哨,二不可僥幸。

別倚仗智力和蹊蹺人周旋,別倚仗體力和煙酒周旋,別倚仗心存良知和烏七八糟的事周旋,人沒那麼大的免疫能力。

舊話道:撼山易,撼嶽家軍難。套用這句話說,撼山易,撼煙難,撼麻將桌難,撼不收禮難,撼酒盅難,撼不說謊難,撼女色難,撼不聽吹捧難,撼表裏不一難。鄧小平有一句名言:實事求是最難。

人有些時候大看重自己,或者說大自信。如果讀一讀《普通免疫學》,便知人的免疫係統其實很脆弱。同樣,人從小受到的教育、人類積累的良知帶給一個人的影響,不見得比一支煙、一杯酒的誘惑更大。國外一家大公司的懲罰條例寫明:從“接受客戶一支圓珠筆……”開始,一律開除。

中國的傳統文化裏麵有一些不知不覺害人的所謂警句,其一曰:“出汙泥而不染”,它的毒害性即它的欺騙性。這句士大夫標榜清高的昏話,一個和人類毫無關係的植物現象的解說,幾經流播變成人們追求的理想。

古往今來,哪一個出汙泥而不染?隋煬帝、希特勒、賈寶玉、李自成,以及吸食毒品的人,誰沒染?除了荷花的花瓣之外,誰都要染。這樣的話怎麼會勵誌呢?如同說抽大煙而不癌、與狗熊肉搏而不傷、用硫酸洗澡而不留疤痕,全是謊言。荷花是花,人是人,兩者完全不可相提並論。人的臉上為什麼不結瓜子呢?為什麼不落蜜蜂呢?因為你不是向日葵。

這句“格言”合乎人心深處的虛偽,即作惡而免於受罰。或者說,偶爾作惡成不了惡人。為什麼?可以“出汙泥而不染”。

就人類而言,就世上每天都發生的戰爭、恐怖活動、犯罪和不公平行為而言,人心遠沒有進化到從善如流的程度。一些大惡常常由小惡積蓄(增殖、裂變)而成。無論什麼人,都沒到達“出汙泥而不染”的境界。

遠離汙泥,比研究怎麼鑽汙泥又開放一朵潔白的花更安全。

這是說,人別用自己脆弱的免疫係統試驗上帝。上帝不愎,傻的是那些往汙泥裏鑽的人。

比黃金更昂貴的是眼光

廢銅是可以變成黃金的,隻需要我們換一種思路和眼光。

在奧斯維辛集中營,一個猶太人對自己兒子說:“我們的家沒有了,所有的財產也沒有了,現在我們惟一的財富就是智慧了,當別人都說1加1等於2的時候,你應該想到大於2.”

這對父子從集中營裏死裏逃生,1946年,他們乘輪船流落到美國,在休斯敦做起了不太起眼的銅器生意。

有一天,父親問兒子:“現在一磅銅的價格是多少?”

兒子想都沒想就回答說:“35美分。”

父親一聽,勃然大怒:“對,一磅銅35美分,這是每個得克薩斯州人都知道的價格,但作為猶太人的兒子,你應該回答3.5美元,不信,你把一磅銅鑄成門把去試試!”

20多年後,父親去世了,兒子獨自經營著銅器生意。他用收來的廢銅做過銅鼓、瑞士鍾表上的簧片,甚至做過奧運會的獎牌。最富傳奇的一宗生意是,他曾把0.5千克的銅賣到過3500美元的天價。

1974年,美國政府決定向社會招標,來清理翻新自由女神像後所扔下的廢料。但幾個月過去了,沒有一個人願意理睬那堆垃圾似的廢料。正遠在法國旅行的他聽說後,立即飛往紐約,匆匆看過自由女神像下堆積如山的廢銅塊、螺絲和木料後,果斷地在招標書上簽了字。

對他的這一“傻瓜”壯舉,紐約許多運輸公司嘲笑不已,因為在紐約州,垃圾的處理有很嚴厲的規定,稍有不慎,就會被虎視眈眈的環保組織起訴,一旦惹上環保組織,那漏子可就捅大了。

就在許多人幸災樂禍地等待這個得克薩斯傻瓜落荒而逃時,他開始組織工人對廢料進行仔細的分類。

他把那些廢銅熔化掉,鑄成微型自由女神像;把木頭加工成微型自由女神像的精巧底座;廢鉛、廢鋁做成紐約廣場的鑰匙;最後,他甚至把從自由女神身上掃下的灰塵都包裝起來,出售給紐約的各個花店。不到3個月時間,經過他的手,這堆無人問津的垃圾廢料奇跡般地變成了350萬美元現金,每0.5千克銅的價格整整翻了一萬倍。

這個讓垃圾變成巨額財富、讓紐約和全世界都驚訝不已的人,就是麥考爾公司的董事長卡爾·麥考爾。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垃圾,在我眼裏,隻有黃金!”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微笑而自信地說。

廢銅是可以變成黃金的,隻需要我們換一種思路和眼光。致富的秘訣就是如此簡單。

不做軟弱可欺的人

是你教會人們怎樣對待你的。如果你把這一條當作指導你生活的原則的話,你就能夠自己解放自己了。

你感到經常受到壓製,被人欺負嗎?你想改變這種處境嗎?請接受我的勸告——

人們是怎樣對待你的?你是不是三番五次地被人利用和欺負?你是否覺得別人總占你的便宜或者不尊重你的人格?人們在訂計劃的時候是否不征求你的意見,而覺得你會百依百順?你是否發現自己常常在扮演違心的角色,而僅僅因為在你的生活中人人都希望你如此?

我從訴訟人和朋友們那兒最常聽到的悲歎所反映的就是這些問題。他們從各種各樣的角度感到自己是受害者,我的反應總是同樣的。“是你自己教給別人這樣對待你的。”

蓋伊爾來找我,因為她感到自己受到專橫的丈夫冷酷無情的控製。她抱怨自己對丈夫的辱罵和操縱逆來順受。她的三個孩子也沒有一個對她表示尊重。她已經是走投無路了。

她對我講述了她的身世。我聽到的是一個從小就容忍別人欺負的人的典型例子。從她性格形成的時期開始,直到結婚為止,她的行動一直受到她的極端霸道的父親的監視。沒想到她的丈夫“碰巧”也和她的父親非常相像,因此婚姻又一次把她推入陷阱。

我對蓋伊爾指出,是她自己無意之中教會人們這樣對待她的。這根本不是“他們的”過錯。她不久就理解了,那麼多年她一直是忍氣吞聲,實際上是自己害了自己,她的任務應當是從自己身上而不是從周圍環境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蓋伊爾的新態度就是設法向她的丈夫及孩子們表明:她不再是任人擺布的了。她丈夫最拿手的一個伎倆就是向她發脾氣,對她表示嫌棄,特別是當孩子們或者其他的成年人在場的時候。過去她不願意當眾大吵一場,因此對丈夫的挑釁總是毫無辦法。現在,她要完成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理直氣壯地和她丈夫抗爭,然後拂袖而去,當孩子們對她表現出不尊重的時候,她堅決地要求他們有禮貌。

在采取這種更有效的態度幾個月之後,蓋伊爾高興地向我彙報說:她的家庭對她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蓋伊爾通過切身經曆了解到,的的確確是自己教會別人怎樣對待自己的,三年之後的今天,她已經很少再被別人欺負、被人不尊重了。

蓋伊爾還懂得了,自己解救自己的關鍵是:用行動而不是用語言去教育人。如果你打算通過一次冗長的討論來讓人理解你不願再受侵犯的重要信息,那麼你得到的好處將僅僅局限在你和欺負你的人之間的談話過程中,也許你還會和欺負你的每一個人進行多次“交流”,但是必須等到你學會了有效的行動方式,否則你仍然會受到煩擾。這就證明,你的表明決心的行動勝過千百萬句深思熟慮的言辭。

許多人以為斬釘截鐵地說話意味著令人不快或者蓄意冒犯。其實不然。它意味著大膽而自信地表明你的權利,或者聲明你不容侵害的立場。

托尼在和售貨員打交道時總是缺乏膽量。由於害怕售貨員不高興,他常常買回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他正在努力使自己變得更果斷一些。一次,他去商店買鞋,看到一雙自己喜愛的鞋,就告訴售貨員,他要買下這一雙。但是,正當售貨員把鞋裝進鞋盒的時候,托尼注意到其中一隻的鞋麵上有一道擦痕。他抑製住自己當即萌生的不去計較的念頭,說道:“請給我換一雙,這隻鞋上有擦痕。”

售貨員回答道:“行,先生,這就給您換一雙。”這個時刻對於托尼一生來說是一個轉折點,他開始鍛煉自己果斷行事。新的處世方法的報償遠遠超過了買到一雙沒有擦痕的鞋子。他的上司,他的妻子,以及孩子們和朋友們都感覺到,他變成了一個新的托尼。他不再是一味應承的了。托尼不僅更經常地得到己所欲求的東西,而且還獲得了不可估量的尊敬。

下麵就是一些策略。你可以運用這些策略來告訴別人如何尊重你。

盡可能多地用行動而不是用言辭作出反應。如果在家裏有什麼人逃避自己的責任,而你通常的反應就是抱怨幾句然後自己去做,下一次就要用行動來表示,如果應當是你的兒子去倒垃圾而他經常忘記,就提醒他一次。如果他置之不理,就給他一個期限。如果他無視這一期限,那麼你就不動聲色地把垃圾倒在他的床頭。一次這樣的教訓,要比千言萬語更能讓他明白你所說的“職責”的意思。

拒絕去做你最厭惡的、也未必是你的職責的事。兩個星期不去割草坪或者洗衣服,看看會發生什麼情況。如果你能付得起錢,就雇個人幫你做,要麼讓家裏其他的成員自己動手照料自己。一般來說,家裏一切下等活都由你幹,僅僅是說明,你已經向別人表明你會毫無怨言地幹這些活。

斬釘截鐵地說話。即使是在可能會顯得有些唐突的場所,毫無拘束地對服務員、售貨員、陌生人、秘書、出租汽車的司機說話,對蠻橫無禮的人以牙還牙。你必須在一段時期內克服你的膽怯和習慣心理。你必須心甘情願地邁出這第一步。記住: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不再說那些招引別人欺負你的話。“我是無所謂的”,“我可沒什麼能耐”,或者“我從來不懂那些法律方麵的事”,諸如此類的推托之辭就像是為其他人利用你的弱點開了許可證。當服務員合計你的帳單時,如果你告訴他你對計算一竅不通,那你就是暗示他,你不會挑什麼“錯兒”的。

對盛氣淩人者以牙還牙。

當你碰到吹毛求疵的、好插嘴的、強詞奪理的、誇誇其談的、令人厭煩的,以及其他類似的欺人者,冷靜地指明他們的行為。你可以用諸如此類的話聲明:“你剛剛打斷了我的話”、或者“你埋怨的事永遠也變不了”。這種策略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它告訴人們,他們的舉止是不合情理的。你表現得越平靜,對那些試探你的人越是直言不諱,你處於軟弱可欺的地位上的時間就越少。

告訴人們,你有權利支配自己的時間去做自己願意幹的事。從繁忙的工作中或是熱烈的場合中脫身休息一下是理所當然的。把你支配自己休息和娛樂的時間視為是無可非議的,這是不容他人侵犯的正當權益。

敢於說:“不!”它摒棄了那種支支吾吾的態度,它容易給人造成誤解你的空子。和隱瞞自己真實感受的繞圈子的話相比,人們更尊重那種不含糊的回絕。同時,你也會更加尊重你自己。

不要為人所動,並因此對自己所采取的果斷態度感到內疚。如果有人對你作出受了委屈的表情,向你說好話,許給你好處或是表示生氣時,你不要感到不好受。一般來說,你過去已經教會他怎樣欺負你,對這樣的人這種做法你是不大知道該如何反應的。在這種時候,你要站穩腳跟。

記住:是你教會人們怎樣對待你的。如果你把這一條當作指導你生活的原則的話,你就能夠自己解放自己了。(韋恩·戴爾)

花不是玫瑰的全部

花死了,隻要有根,玫瑰就還存在,或許還能長出新的花蕾。但如果玫瑰死了呢,那花便隻能是子虛烏有的幻想了。

一筆房產投資生意,讓他損失慘重。慘淡經營了半年,他終於沒有東山再起。要知道,商場上競爭激烈,好像千軍萬馬衝上山頭,一旦失敗,失去了當時的優勢,錯過了適當的時機,要想再爬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

那一天,他喝了很多酒,由於原來的兩輛轎車都抵了債,他開著一輛在倉庫裏擱置了很久的破吉普車來到郊外。天陰沉沉的,下起了蒙蒙細雨。窗外的雨聲,越發讓人覺得人生沉重。借著一點酒勁兒,他把車子開得很野,想在極速中釋放那種無法揮去的痛苦和憤慨,他甚至想:如果前麵能有一個懸崖就好了,就這麼衝過去,然後,就能擺脫所有的痛苦和壓力了。

幾十年的拚搏轉眼間就一無所有,是不是一種最大的諷刺?人生還有什麼樂趣可言?一無所有,一無所有……他想哈哈大笑,又想悲哀地咧開嘴號啕大哭。

就在他的悲憤、無奈、鬱悶達到極點的時候,他聽到一聲悶響,車胎突然爆了。車子撞到路邊一棵樹上,停了。真是人走背運,什麼都不順!他沒帶備用胎,就像這筆生意一樣,一向精明的他過於自信,沒有留出充裕的備用資金,結果中途資金周轉不暢,幾乎導致全軍覆沒。

這荒郊野外的,哪有什麼修車的。他下了車,反正前途渺茫,心裏充滿生死未卜的荒涼,幹脆四處隨意轉悠起來。

走了約一裏路,他看到前麵有一個很大的花木場。他走了進去,花木場裏花香四溢,但那些嫣然含笑的花朵隻讓他徒增悲傷。尤其是看到那些將要凋零的花朵,還有被擱置在一邊要丟棄的幹枯的樹苗或盆景,他就聯想到自己也是那孤零零快要被拋棄的樹木花草,雖然也曾春光明媚,大紅大紫,但現在輸得一敗塗地,一無所有,連路邊一株野草都不如了。

你已經輸得什麼都沒有了!失去了事業,失去了金錢,失去了尊嚴,還給自己的家庭帶來那麼多的煩惱……人生的意義都喪失了,你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芽他又一次痛苦地想,不如幹脆……他不敢再想下去了。

他走到一片玫瑰花圃前,一個老人正在修剪花枝,這時他詫異地看到老人把許多好好的玫瑰花剪掉,隨意地丟棄在地上。

嬌豔欲滴的玫瑰被丟棄在泥地上,讓他想起以前每次情人節時都要送玫瑰花給妻子,那玫瑰花多貴啊。出於生意人的慣性思維,他問:“好好的玫瑰幹嗎就這麼剪掉,太可惜了!”老人頭也沒抬,卻一字一句地說:“我剪的可不是‘玫瑰’,是‘玫瑰花’。”

看來這是一個喜歡抬杠的老頭。他悻悻地嘿了一聲,既然話不投機,準備轉身就走。

“玫瑰花隻是玫瑰的一小部分,玫瑰還有葉、枝、根,這些可比花還重要。剪掉兩朵花不算啥,花花草草都要修剪的,剪掉一些,才能讓別的開得更好。”老人還在慢條斯理地說著。看來,也許是因為寂寞,老頭子還挺饒舌的。

雖然他不搭話就轉身了,老人還在嘀咕:“奇怪,進來看的人都是這麼問。也真是,他們不關心玫瑰長得好不好,隻會看花好不好。”

他聽到了,憤憤地想:花就是玫瑰,玫瑰就是花,這老頭,真會鑽牛角尖!

車子沒法發動,他隻好慢慢一路走回去,不知道為什麼一路上老頭的話總在腦海裏盤旋——“花不是玫瑰的全部。玫瑰還有枝枝葉葉和地下的根須。”一直,在他眼裏,玫瑰花就是玫瑰的所有,因為那是玫瑰最華美、嬌豔、光彩照人的部分,就像事業、名聲是所有生命的意義一樣,至於那些枝葉和根,誰在意呢?

突然,他腦海中電光石火般閃過一個念頭。

他從來沒去注意過玫瑰的其他部分,從來沒去思考過玫瑰花僅僅是玫瑰的一個部分而已。花死了,隻要有根,玫瑰就還存在,或許還能長出新的花蕾。但如果玫瑰死了呢,那花便隻能是子虛烏有的幻想了。

太執著的人,容易把生命中某些東西看成生命的全部,比如:事業、名譽或者愛情。當然,這些都是生命所能綻放的最美好也是最奪目的花朵,但是,花不是玫瑰的全部啊。人生的意義紛繁複雜,又何止一朵玫瑰花可以概括?他隻不過失去了一朵花,就誤以為一無所有了,多可笑啊。

想起家裏的父母妻兒都在牽掛著等他回家,想起還有很多責任未能完成,想起醉眼朦朧中把車開得那麼快……他突然很害怕,心跳得怦怦響。幸好,前麵並沒有懸崖,讓他差點釀成大錯;幸好,車輪爆胎了,製止了他固執的思路;幸好,那個饒舌的老人無意中告訴他:花不是玫瑰的全部。

羨慕自己

人,不可以夜郎自大,卻也不必妄自菲薄。也許在你羨慕別人的時候也被別人羨慕著。

雅典的奧運聖火漸漸熄滅,但是那一次次激動人心的時刻卻不會被人們遺忘。當一個個勝利的英雄站在領獎台上的時候,金牌彰顯的高貴、鮮花簇擁的驕傲和掌聲贏來的尊重引來了多少羨慕的眼光。

曾經看過這樣一段新聞:記者去采訪一所青少年足球學校時,詢問了一位學生為何要來學習足球,答曰:“做球星可以掙到很多的錢。”天真的眼神伴著稚嫩的言語,無形中表露了對球星或是對金錢的某種羨慕。

何嚐不羨慕飛鳥,以天為梁,以地為壟,凡是有風吹過的地方就是自己歌唱的舞台;何嚐不羨慕遊魚,跡遍四海,凡是有水流經的地域就是自己嬉戲的樂園。可是,子非魚,焉知魚之樂?鳥兒縱然自由,卻要時時提防獵人的獵槍;魚兒而縱然歡快,卻要處處避讓漁夫的魚網。金牌中充盈著多少汗水,鮮花中蘊含著多少眼淚,掌聲中摻雜著多少斥責,難道這一切在輝煌的那一刻都被遺忘了嗎?也許是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模糊了自己的視線、左右了自己的想法,使其忘記了平靜的大海深處還有暗潮洶湧。其實,如今的輝煌也有過滄桑,成功的背後也有過失望,幸福中也有不甘,所以我們不必羨慕。

有一天,鳥對魚說:“真是羨慕你啊!可以在水中盡情暢遊,探索著海底的奧秘,而自己卻隻能在風雨中不停的穿梭,神奇而驚險的海底究竟是什麼樣子,自己永遠都不能知道,生活過的毫無新意。”聽完,魚說:“倘若我有一雙自由的翅膀,定要衝上藍天,一覽天地間的無限風光,不必躲在這陰冷的水裏,終日不知所謂的遊來遊去,生活的毫無生氣。”二者相對而視,無奈相笑,良久。

有過這樣的體會:當自己還是學生的時候,總是羨慕那些已經工作的人,認為他們不必仔細盤算口袋中的金錢該如何支配;不必麵對老師的嘮叨、功課的煩瑣。可是,等到自己工作了,才發現工作上的壓力要遠比每次考試前的壓力沉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遠不如同學之間的友誼來得那麼簡單自然。

人,不可以夜郎自大,卻也不必妄自菲薄。也許在你羨慕別人的時候也被別人羨慕著。也許你沒有與生俱來的天賦,然而你卻學會了勤奮刻苦;也許你沒有一帆風順的前途,然而你卻學會了堅忍不拔;也許你沒有得到別人的掌聲,然而你卻贏得了別人的尊重;也許你沒有聽到別人的誇耀之詞,然而你卻擁有了朋友的刻骨諍言。

人在路上走,魚在水中遊。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路要走,自己不必去模仿他人、羨慕他人。與其羨慕他人,倒不如羨慕自己,不,不是羨慕,是熱愛,熱愛自己,熱愛自己的生活。一旦你學會了熱愛自己的生活,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你便會發現:原來自己已過的很好,又何必去羨慕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呢?

看見自己

人的兩隻眼睛專門看別人,如果沒有鏡子,人是無法知道自己長什麼樣子的。

人們雖看見電梯鈕已經亮了,還要再按一下才安心,好象別人按的都不算,非得自己的“魔術指”按一下,電梯才會來。這個老板在電梯旁貼了很多告示,都沒有效。最後他貼出懸賞,若有人能使乘客改變這種習慣,將給予重獎。

結果一位心理學家在電梯門上裝了一麵大鏡子,輕易解決了問題。因為鏡子使乘客看見了自己的猴急樣,他們隻要一站到鏡子前,立刻變得有禮貌了:原先爭先恐後的人,在鏡子前都成了紳士、淑女,耐心等待電梯。這就是鏡子的妙用。

很多時候,人不是故意要做出某些惡行惡狀,他隻是不知自己這樣做是什麼樣子,苦於不自知而已。

我一直很好奇,進化為什麼沒有使人的眼睛分開生長,一個看外麵,一個看自己呢?人的兩隻眼睛專門看別人,如果沒有鏡子,人是無法知道自己長什麼樣子的。

這個“我”是很晚才發展出來的,嬰兒要到兩歲左右才知道鏡中人是自己,靈長類除了黑猩猩外,其他動物都不知道鏡中的對象是它自己。實驗者把動物麻醉後,將紅點塗到它們臉上,讓它們醒來後照鏡子,結果除了黑猩猩會去摸自己的臉外,其餘的都不會,這表明它們不知道鏡子中的對象是自己,可見自知需要很高的智慧。

有個實驗非常有趣,實驗者想知道寄生在別人窩裏的小鳥,如何知道它自己是誰。像椋鳥專門把蛋下在麻雀窩裏,讓麻雀替它孵蛋,但小椋鳥長大了並不會以為自己是麻雀,還是去找椋鳥交配。它如何知道自己跟養父母不一樣呢?

康乃爾大學的實驗者把剛孵出來的椋鳥隔離,讓它在成長過程中見不到任何一隻椋鳥,然後把一些小鳥的羽毛染色,另一些則保留原來的顏色,等小鳥長到兩個月大,再把兩隻成年椋鳥放進實驗室,一隻染了色,一隻沒染,結果發現小鳥喜歡跟與自己一樣顏色的大鳥在一起。這表明它會檢視自己,知道自己的特征,在腦中形成樣板模型將其他的鳥與自己相比,產生我們看到的“物以類聚”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