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時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想幫助我的摯友,可是怎麼幫呢?告訴她這個足以令她心碎的消息嗎?指出她顯然不想看見的真相嗎?但是我一想到傑甫,就忍不住想狂叫,我衝動地想揭發他。然而我有權為了自己覺得好過些而犧牲蘇嗎?要是傑甫隻是一時逢場作戲,而其實她最好自始至終都不知情呢?我憑什麼斷定怎麼做對他們的婚姻最好呢?我終究保持了緘默,但這項決定並未令我的心緒平靜下來。
幾個禮拜過去了,蘇再次約我見麵時,我答應了,不過卻有幾分畏懼。當她告訴我,她發現傑甫有外遇時,我心中五味雜陳,至少這件事已明朗化,我也脫離困境。然而,關於是否該保密的內心衝突並沒有因此消失。什麼時候一個朋友向她親近的人吐露秘密時,卻變成是在占便宜呢?什麼時候她所傳遞的消息會有趣而無害?又在什麼時候,她對真誠關心她或與秘密有關的那個人要求太過了呢?
知道秘密的人,在衝動地想把自己的重大發現說出來時,應捫心自問幾個問題:你傾吐的對像能用正確的眼光看待這些秘密嗎?還是會一直放在心裏,甚至帶入夢裏?這個對像真能提供什麼幫助嗎?還是你隻是找個人替你分擔心事?時機也很重要。你把秘密說出來,是否突然使原本一團糟的狀況變得更混亂?如果你無法徹底保密,是否至少可等危機過去再說?最後在這裏提出一項決定性的測試:會不會在你傾吐秘密之後,感到好過些了,卻令傾聽的那位密友開始不好過了呢?如果是這樣,你不是在“分擔”,而是在“倒棄”,這當然是不公平的。
至於在“傾聽的人”這一方麵,我們必須明白,往往是我們容許別人傾吐的。很多人以為把秘密透露給你,是施給你恩惠,偏偏又有像我這種會跳起來吃鉺的笨人與他們應和,令他們自以為很重要。結果,我們這些蒙受恩惠的人,得到的卻是寧可永遠都不知道的情報。啊,如果被牽扯進別人的卑汙事情裏是一項恩惠的話,我可真擔當不起呢。從今以後,我絕不會對自己的朋友硬塞給這種恩惠。
當涉及他人的私事時,我知道我若不知道將更快樂。
——這可是我的秘密喲。
再回到餐廳吧。這時候,聽到亞琳要告訴我秘密。我對她微笑著。
“是哪一方麵的?”我問。
“什麼意思?”她一臉的困惑。
“這個嘛,我沒辦法先答應你不告訴別人,得等到我知道是關於什麼的秘密,才能斷定。”我不會再讓自己背負不忠的丈夫或親戚們那些沒人想知道的包袱。
“是希爾第生日的事。”
我放心地吐了口氣。慶賀生日的有些活動倒是挺好玩的,不過,如果她的語氣聽起來事情比較複雜,或者會使我感到煩亂,我就會跳過不聽。這是我現在的原則,當然啦,有時候不聽,自己也會後悔,但是我知道,從長遠看來,我會過得比較快樂。這就是我的秘密。(加達斯·H·卡佩林)
最佳記者
那位記者微笑著拍了拍我的肩:“然而,傾聽是多麼罕有的美德啊!”
那年秋天,我大學畢業,去中西部一家報社做實習記者。因為是新手,我隻負責征婚啟事和訃聞欄目。平淡如水的日子裏,我對那些衝鋒陷陣的無冕之王羨慕不已,尤其是每月獲得“最佳記者”稱號的同事,他們的經曆充滿了刺激和驚險,與我的工作大相徑庭。
一天下午,訃聞專線的電話鈴聲大作。“你好,我……要發一則訃告。”對方口齒似乎不太伶俐。
拿出記錄本和筆,我機械地問:“逝者姓名?”做了兩個月的訃聞,我已經駕輕就熟。
“喬·布萊斯。”
我有種異樣的感覺,他和其他發訃告的人不同,態度不是悲傷,也不是冷漠,而是一種說不出的迷茫和絕望。“死因?”我又問。
“一氧化碳中毒。”“逝世時間?”隔很久,他才含混不清地回答:“我還不知道……就快了。”
火石電閃之間,我猜到了答案,但仍故作鎮定地問:“您的姓名?”
“喬……喬·布萊斯。”他的聲音顯得疲憊不堪。我知道毒氣已經開始起作用了。
雖然有思想準備,但我的心還是狂跳不止。我一邊向同事做手勢,一邊竭力保持冷靜。
一個編輯向這邊走來。我示意他不要說話,在筆記本上顫抖地寫:“那人要自殺!”編輯馬上會意,抄下來電顯示上的號碼,告訴我:“我去報警。”
“我還需要一些信息,您願意幫助我嗎?”我用最甜美、最溫和的聲調對喬說,想讓他在線上多呆會兒,保持清醒。但喬的回答越來越難分辨。我閉上眼睛,想像自己坐在喬對麵,集中精神聽他說話。同事們安靜而焦急地看著我。
突然電話中一片死寂,喬好像昏倒了。我攥緊拳頭大喊:“喬,醒醒。我在聽你說話。”然後我聽到警笛聲、救護車聲、敲門聲,隨後是玻璃破碎的聲音——救援人員終於趕到了。一個陌生的聲音從電話裏傳來:“我是警察。謝謝你及時報警,病人沒有生命危險。”我的淚水決堤而出,興奮地大喊:“有救,還有救!”頓時掌聲、歡呼聲從編輯部各個角落傳來,我們一邊擦眼淚一邊互相擁抱、握手。
月末總結會上,總編宣布本月的“最佳記者”是我!太不可思議了!看到我驚訝的神情,一個資深記者說:“你當之無愧。如果那天是我接電話,我肯定不會注意到喬要自殺。”“可我什麼也沒做,我隻不過聽他說話……”
那位記者微笑著拍了拍我的肩:“然而,傾聽是多麼罕有的美德啊!”(蘇·杜德)
沉默是金
與人交談時沉默的作用如同數學裏的零,雖無表麵價值,但極其重要。
美國新澤西州一家印刷公司的老板知道另一公司想買下他的一部舊印刷機,十分高興。他仔細計算後,把賣價定為250萬美元,還想好了怎樣談這筆生意。
他坐下來和對方洽談時,心裏有一個聲音叫他:“先等一等。”對方很快就打破緘默,滔滔不絕地指出那部機器的好壞。他則一句話都不說。然後對方說:“我們給你350萬美元,一分錢也不能再多。”不到一小時,生意談妥了。
日常與人往來時,“閉嘴”可以使你得到好處。有時候還可以免掉自討苦吃之虞。比方我的朋友班,他和我們很多人一樣,在不知如何是好或是要表示客氣禮貌時,有時信口說出一些日後會後悔不已的話來,班的新嫂子第一次請他在家吃飯,做了個番茄肉凍。那是他討厭吃的,但為了恭維嫂子,他大加讚賞說:“真好吃!”嫂子聽了好得意,記在心裏。於是,以後15年班每次到她家去。她都不忘饗以番茄肉凍!
有時不假思索說出的話,無論怎樣言之無意,都可能引起嚴重後果。一天深夜,赫羅德夫婦在他們住在公寓大廈裏碰見鄰居的一位太太。他雖然驚訝,但為了表示親善便說道:“聽說你們有喜事!”跟著是一陣難堪的沉默。後來他的妻子提醒他,那位鄰居不久前曾經小產。赫羅德說:“現在我即使一時驚詫不知所措,也會先數十下才開口。”
懂得在什麼時候不開口,不單明智,而且有實際好處。律師都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人被控在打架中咬掉對方的耳朵,辯方律師花了整個早上盤問控方的主要證人後,以為自己已把證人的供詞駁得體無完膚,忍不住再作最後一擊。
“你已承認當時並不十分接近現場,也沒有看到我的當事人咬掉對方的耳朵。你怎麼能指證他?”辯方律師質問。
證人躊躇片刻,然後微笑道:“我看到他吐出耳朵!”
誠如有人說過的“曆來很少有人因為不開口而後悔。”
丈夫在我們的第一個孩子出世時,工作壓力非常沉重,對我和寶寶都疏於照顧。兩三個星期後,情況依然如此,我心疲力竭,恨不得立刻把悶氣發出來。
一天,我寫了封大動肝火的信給他,後來不知怎樣把信擱在一旁。次日丈夫主動替寶寶換尿布,並說:“我想這該是我學習做這些工作的時候了。”
我始終沒發現是什麼令他改變態度的,不過我很欣慰地把信撕掉。嗣後他對我好極了。
等待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忽略了的策略。有時,緘口沉默一會兒,會產生不可思議的神奇效果。
母親回憶她在聖誕節後大減價時陪友人瑪莉安到商店去退禮物的事。當時店內人頭攢動,情況一片忙亂。瑪莉安要求退錢,但忙得團團轉的店員說衣服是不能退的,跟著轉身招呼另一位顧客。瑪莉安便把那件衣服丟在收銀機旁,一聲不響地等著。
十分鍾後,店員回來。在收銀機前忙碌工作。瑪莉安隻是微笑,繼續等候。就這樣又靜靜地過了數分鍾。跟著店員一語不發拿起那件衣服走開。大概三分鍾後,她回來了,手上拿著錢!有禮貌地耐心等待使瑪莉安如願以償。她要是大聲嘮叨不休,很可能不會達到目的。
當然有時候千萬不要不開口,例如在主持正義、安慰朋友、解釋誤會的時候。在那些時刻,我們都必須開口,不過要措詞恰當。同樣,思量一下也能使你的話更精確、更有力。
米雪是我的大學同學,從小就受教友會教徒式的養育,但她的祖父母卻是猶太人,在大戰時死於納粹集中營內。去年,她的朋友不知道米雪的猶太背景,發牢騷說他們的兒子和猶太女子結了婚,他們拒絕跟新媳婦見麵,令兒子日子不好過。米雪雖然很珍惜彼此的友誼,但很討厭那種過份的偏見,權衡二者的輕重後,決定講出她的心頭話。“我對自己的家庭傳統引以為傲。你們有那樣的感受我很難過,”她對他們說,“你們的意見令我很不高興。”
那對夫婦亦為之驚怔,立即向她道歉,並把她說的話記在心裏。不久,他倆便與媳婦和好了。
米雪說這些話之前曾經仔細思量過話的效果,然後才把話率直坦白地說出來,結果是增進了彼此的了解。你決定是否開口以前,必須記住的一項最重要原則是:先問問自己,你所說的話能不能改善情況或關係。
研究對話節奏的學者發覺在我們與人對話和交往時,輪流發言是非常重要的。“沉默可以控製聆聽與說話的節奏,”洛杉磯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古德曼說,“與人交談時沉默的作用如同數學裏的零,雖無表麵價值,但極其重要。沒有沉默就溝通不成”。
你感到憤怒和焦慮,想插嘴的時候,不妨呷一口茶或特意叉起雙手,然後微笑。你會發現這些簡單動作能幫助你控製大局。
《要怎樣說話孩子才會聽,要怎樣聆聽孩子才會說話》的作者之一法布爾講起一位母親如何成功運用不開口的戰術把8歲兒子喬納森哄上床睡覺。
一天晚上,喬納森一如往常地從床上走下來,對母親說:“媽,我睡不著!”
噢,你睡不著嗎?唔……”他媽媽答道。她停下來,以同情的眼胱看著他,並且等著。整整一分鍾,彼此都不說話。
最後喬納森說:我想要是換上我喜愛的那套睡衣,我會比較容易入睡。”跟著他便回床上去。
讓你所愛的人感受痛苦、挫折或憤怒而袖手旁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想替他們解決問題,而不讓他們自己找出解決的方法。
法布爾的十多歲女兒喬安娜有一天放學回家,神情煩惱。法布爾說:“喬安娜,發生事情了?”她女兒卻哭起來。“我們坐在沙發上,她在我懷裏不斷啜泣,”法布爾回憶說,“十分鍾之後,她深深吸了口氣,看著我,歎一口氣。‘謝謝你,媽’她說,然後站起來走掉。”
法布爾始終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喬安娜當時最想得到的是有人充滿愛心地緊緊擁抱著她,然後她便會自行去解決問題。
“你沉默的支持可以助人找到解決方法,”法布爾說,“沉默並不意味退縮,而是表示尊重。那即是說:‘我在這裏等著你,但不會礙你的事。’”
作曲家都明白音符之間的空白,其重要性絕不亞於個別音符。同樣我們必須明白沉默跟我們所選用的字同具豐富表達力,令關係更和諧,更有力。(吉恩·帕溫)
你就是一道風景
你不比別人多,也不比別人少。
生於世界上,存於宇宙間,你不比別人多,也不比別人少,同頂炎炎烈日,共沐皎皎月輝,心智不缺,心力不乏,隻要你勇於展示自己的才華、個性及風采,那麼,你就沒必要去仰視別人。
你,就是一道風景!
不要隱於雲海峰巒之後,不必藏於青竹綠林之中,你就是巍巍山巒的一石,就是蒼蒼林莽中的一棒。所以你沒必要敬畏名山大川,沒必要去讚歎大漠孤煙,你的存在,其本身就在解釋世上所有的景致,你的存在,正注釋著時代的一種風情!
不必去擁擠了,你就站在屬於自己的位置上,不斷地展示你內心世界的豐富內涵,給蒼白的四周以綺麗,給庸俗的日子以詩意,給沉悶的空氣以清新。每日拭亮一個太陽,用大自然的琴弦,奏響自己喜愛的心曲。
自然美具有不以人們意誌為轉移的自然性,梅花自有梅花的風韻,紅杏自有紅杏的麗姿,如今認清自己往往比注視別人更為重要。沒必要一味褒揚別人貶低自己,應該果敢地站起,與最佳景觀比肩,隻要你不懈追求,相信你,不比別人差。真的,你行!
翠竹之秀麗,青鬆之壯美,楊柳之瀟灑,蘭草之溫柔,自然賦予各異風情,都在各自的一片土地上展示生命的光輝。如今所需的不是自謙,而是自信。很久很久了,虛假的謙遜毀掉個性的展露,模仿、裝扮、整容,使人無法認清你的真麵目,不知哪個是你自己,那情景似古代磚窯燒出的規格相同的陶俑。
風景這邊獨好!妙在獨好。
我們太忽視這個“獨”了。
世上被人們公認的景點都是獨特的:埃及金字塔,中國古長城,法國凱旋門,羅馬鬥獸場……世上被人讚譽的美景也別具風采:泰山日出,威尼斯水城,熱帶雨林,撒哈拉大沙漠……
大凡能被我們記住的人多富有個性特征:阿Q的“快樂”,魯濱遜的堅毅,王熙鳳的笑裏藏刀,奧賽羅嫉妒殺人……
讓個性伴你,站著該是一座山,倒下便是路基:完整時給人啟示,粉碎時使人誓醒……你不比別人多,也不比別人少,你不用注視人們的眸光便可知道,你在陽光下用身影發表宣言:你就是一道風景!
獨自逛街
獨自逛街,感受內心無聲的世界。
獨自逛街的感覺就像雲在天上漫無目的地流動。一個人把心事默默地塞進包裏,雲靜靜地感受流動的生活;仔細地體味著生命的匆匆而過。個人的思緒是自由的,正如一個人的笑容是自由的一樣,天馬行空,東西南北、隨意飄蕩。思維不定格在狹窄的空間,思緒也並不局限於陰霾的世界,思念盡可隨人流的潮動而隨意蕩漾。於是,真正感覺到自己正在人世間享受寧靜的生活,像雲碰撞著天空的角角落落,喧囂的沸騰扯斷了一個縹緲的精神世界。
獨自逛街的感覺像風在青翠的草地上散步。沒有孤獨的青春獨語;沒有寂寞的生命荒涼;沒有被冷漠的委屈;沒有獨自悲傷的理由。一切的來,一切的去,都輕鬆得似與你無緣。曾經的沉重與心傷都在陽光的焦灼下烤化,變成滴滴流動的液體漫過曆史、漫過世紀。
獨自逛街的感覺像魚兒在大海裏無憂無慮地暢遊。一個人可以佯裝冷漠,可以掩飾庸俗,可以目光居無定所。一個人體味什麼是擦肩而過,一個人細細品味街頭的五顏六色,一個人咀嚼泛濫的音樂,一個人欣賞健步如飛的世界。
獨自逛街像對自己的影子說著貼心的話。把自己扔在熱鬧的人流裏,陽光下真實的自己清晰如昨,你的最愛,你的最恨,你的最真,你的最痛。一並拋在這無名的小巷。你不再為難自己,你不再斤斤計較他人,你盡可以敞開自己的最大音量,你盡可以還原自己最純真的本色。訴說著,淡忘著,輕飄飄的思緒一如輕飄飄的自己遊弋在無我的街頭。
獨自逛街像一匹駱駝走出了茫茫的沙漠。也許負載過沉重,也許曆經過坎坷,也許遭遇過風沙,也許無奈過蹉跎。翻過最後一個沙丘,你滿目的蒼翠,生命的風景在那一刻滋潤得鬱鬱蔥蔥,成長為一片記憶和包容。讓生命重新開始,讓生活重新注解,一切自由自在,裸露無遺於陽光下。
獨自逛街像重新返回歲月之河。一襲便裝,兩股角辮,三步一挪,四方調侃,五髒六腑,七清八濁,九抹斜陽,十分笑容。年輕時的好奇,在一個人的逛街中被一一浸泡在琳琅滿目中,不經意的一瞥,無意間的回望都在記憶中被凝固成一種風景。
獨自逛街,感受真實,感受輕鬆,感受無我;
獨自逛街,體味飄逸,體味生活,體味忘我;
獨自逛街,感受內心無聲的世界。
不死的謊言
在人生的長河中,會有許多磨難與艱辛,不管是麵對死亡,還是麵對絕境,精神往往是第一位的。
1972年,貴州老陀鎮的農民宋玉祥得了一種怪病。老陀鎮是山區,偏僻得很,到一次大城市先要走二十裏的山路,然後再坐大半天的馬車,之後再坐長途汽車,最後是坐火車。需要幾天幾夜的時間。
麵對宋玉祥的怪病,鄉衛生院和縣醫院都一籌莫展,從沒見過。宋玉祥隻好拿上大半生的積蓄,又和村人借了二百塊錢,去省城看病了。宋玉祥經過幾天的周轉,終於到了省醫院。醫生們為他會診後大吃一驚。宋玉祥得的不但是怪病,還是世界上極為罕見的一種病,英國人命名為棗核菌的病。它是一種無菌性神經感染。隻有一種進口藥可以醫治,但也隻是維持。遺憾的是,患上這種病的人,最多隻能存活一年半。更讓人吃驚的是,就在宋玉祥去省城看病的時候,老陀鎮又有六個人出現了與宋玉祥一樣的病。
患病的七個人都是貧困戶,在溫飽線以下。不要說看病,就連去省裏的路費也拿不起。宋玉祥回來了,他知道自己完了!最多隻能活一年半。
麵對七家貧困戶,鎮長何永久卻做出了一個誰也沒有料到的決定。他要替七個病人去省城拿藥。這樣就能省下七家人的路費。為七家人省下的錢隻是買藥。
何永久到省醫院說明情況後,大夫們都很同情,老陀鎮實在是太遠了,農民們怎麼跑得起。醫生們叮囑何永久,告訴他這種病對人的精神打擊很大。如果精神垮了,人就會馬上死掉。
何永久回來,將拿回的藥分發給七戶人家。同時也帶回來一個讓七戶人家感到安慰的消息,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宣布,兩年後,根治這種病的新藥就將誕生。到時候,這種病不再成為不治之症!
何永久帶回的這個消息,比帶回來的藥更管用。七位病人為了活下來,決定不管怎樣,也要熬過這兩年。
幾個月過去,七個病人的藥吃完了。何永久又派幹部到省城拿藥。就這樣,七個病人一天天,一月月忍受著痛苦,頑強地堅持著,時間雖然漫長,但轉眼也接近了兩年。其中三個病人已經臥床不起。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時間接近兩年的時候,何永久又親自去了一趟省城,這次他是去開會,順便為七個病人拿藥。醫生問何永久七個病人的情況,當醫生們知道七個人還都活著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為在世界醫學史上,這種病是沒有救的,最長的也隻活到一年零七個月。而老陀鎮的七個病人竟然還都活著!
何永久回來時,七家人都急切地問,根治這種病的新藥到底出來了沒有?
何永久說他問過醫生了,醫生說正在動物身上實驗,大概還要等半年到一年。
七位病人雖然十分沮喪,但近兩年的時間都熬了過來,還怕再等上半年或是一年嗎?七位病人又樂觀地支撐下去。幾個月過去,還是沒有新藥問世的消息。這時那三位臥床的病人,病情更加嚴重,幾乎已經無法下床。他們每分每秒都在關心著新藥的問世,萬分焦急。又過去了兩個月,其中的兩位病人再也挺不過去了,讓何永久無論怎樣,也要再跑一趟省城,打聽這種新藥的消息。何永久十分無奈,躲到縣裏的朋友家住了幾天。回來時他告訴大家,這種新藥頂多再有四五個月就能問世。
還要等四五個月?!躺在床上的三個危重病人咬著牙,不知道他們是否真能活到那一天。一村的人,都來給他們打氣,讓他們無論如何也要再堅持四五個月。
其實七位病人,都已經到了病情反複發作的高頻期,隨時都會離世。
何永久背著大家,去給菩薩磕頭了,讓菩薩原諒他一次又一次所說的瞎話。他並無惡意,隻是希望七個病人能多活幾天,再多活幾天。現在他再也不能騙下去了。在這個世上,根本沒有能根治這種病的新藥。何永久準備把實情告訴給七家人。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奇跡發生了。省醫院傳來消息,英國人已經研究出了醫治這種病的新藥,包括中國等許多國家都已經進口。這可真是天大的巧合。何永久接到電話,完全愣住。接著,他派人飛快地去省醫院,取回了這種新藥。
七個病人一個也沒死。老陀鎮創下了天下最大的奇跡。創造了此種病人存活最久的世界記錄。
何永久的謊言被老天爺應驗了。如此的結果,驚訝的不是別人,正是何永久自己。他沒有想到,他的話成為了七個病人的巨大精神支柱,產生了神奇的效果。上蒼為他的謊言安排的期限是那麼的準確一致。這段真實的謊言在幾年後才被媒體披露。人們大驚。
除了何永久的謊言,人們還總結出另一條真理,那就是七位深山裏的病人,太樸實,太純真,太簡單了。他們對謊言的忠心耿耿,對何永久絕對的信任幫助了他們,使他們身上出現了奇跡。
其實世界上有許多這樣的奇跡,許多得了不治之症的患者,隻要滿懷信心,多活一天,再多活一天,就有被醫治的可能,就有可能發生神奇的事情。希望不僅隻是精神的支柱,往往還是生活中的現實。
在人生的長河中,會有許多磨難與艱辛,溝溝坎坎,不管是麵對死亡,還是麵對絕境,精神往往是第一位的。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人生的一切希望就在其中!
維護你的尊嚴
你自己的行為正是別人應該怎樣對待你的樣板。
交際中,人們需要有自己的尊嚴和獨立的人格。這兒有一些你用得著的策略,它能教人如何對待你。
要用盡可能多的行動而不是僅僅用語言來表現你的反抗。如果你的家人願承擔家庭義務,而你通常的反應隻是發發牢騷,然後仍由自己把活幹了,那麼下次的結果仍將如此,與事無補。若你的兒子應該把垃圾倒掉,可他總忘,那麼你隻應提醒他一次。假如他在你限定的時間內還不幹,你就心平氣和地把垃圾倒在他的床上。用叫他立即把床上垃圾倒掉的做法來教訓他,這要比你說很多話來教訓他更為有效。
不要幹你非常不願幹、或者不必由你承擔的工作。兩星期內不要割草坪的草也不要去洗衣店,看看會發生什麼情況。如果你經濟條件好,就試著雇個人來幹這些活;或者向家人宣布:自己的事情自己幹。一般來說,你之所以幹著仆人的活,就因為你讓人們覺得你將會幹這些活,而且毫無怨言。
說些果斷的話,哪怕在毫無意義的場合下也要這樣做。對飯店服務員、售貸員、陌生人、辦事員和出租車司機要高聲講話。對專橫的人要予以反唇相譏。你必須邁出這第一步,要克服恐懼的習慣。
不要說會招來人們損害你的話。比如,別在人前對自己下這樣的評語:我沒什麼了不起;我並不精明;我從不明白法律上的問題。這些說法,實際上是在準許別人看不起你,甚至利用你。如果在一個飯店服務員算帳時,你告訴他你不善計算,那無異告訴他你不能夠找出他計算中的差錯。
當你碰到訴苦者、阻礙者、爭論者、吹牛者或其他令人討厭者時,你就平靜地用這樣的話來提醒他:你打擾了我;你在抱怨永遠改變不了的事情。你在對方麵前表現得越鎮靜,越直率,你處於犧牲者地位的可能就越少。
讓別人知道,你有權擁有自己的時間。工休時,大膽地從繁忙的公務或高溫爐邊離開,休息一會,這種態度要堅決。不許別人侵占你的這些時間是最關鍵的。
要大膽地說“不!”這是世界上最好的否定詞。忘記“嗯嗯呃呃”吧,這種聲音會給別人造成誤解。人們更尊敬的是“不”,而不是吱吱唔唔的搪塞。搪塞隻能隱藏真情,但真情首先需得到自己的尊敬。
不要為自己的果敢行為而內疚。當有人對你表現出一副被刺痛的樣子,或者送你一件禮物,或者回敬一名憤怒的答複時,你不要擔心自己做錯了,要抵製住這種想法的誘惑。在一般情況下,當你教訓那些損害你的人時,他們對你此舉會不知所措。所以遇到這種情況,千萬不要動搖。
記住:你自己的行為正是別人應該怎樣對待你的樣板。如果你把它作為生活原則,那麼你也就能維護自己的尊嚴和獨立的人格,掌握自己的命運。(韋恩·韋德伊爾)
為了看看陽光,我來到世上
為了看看陽光,我來到世上。為了成為陽光,我祈禱於世上。
“為了看看陽光,我來到世上。”巴爾蒙特的這句話,自從我第一次讀到它,就幾乎一天也沒有忘記過。詩人就像一個從來沒有受過傷害的人一樣,如此誠摯、欣喜、寧靜地歌頌著大地、陽光和人歡馬叫、喧騰不息的世界。
普魯斯特在《追憶逝水年華》中,寫到“我”在火車停站時,見到一位賣牛奶的姑娘:“……晨光映紅了她的麵龐,她的臉比粉紅的天空還要鮮豔……有如可以固定在那裏的一輪紅日,我簡直無法將目光從她的麵龐上移開……”
普魯斯特對於陽光的敏感與迷戀,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體驗陽光、體驗美、體驗幸福、體驗純淨、體驗溫馨、體驗柔情、體驗思念和懷想。這樣的精神生活,這樣的心理空間,實在太有魅力。即使是受盡心理折磨的尼采,到了晚年還依然懷戀著年輕時代“那些充滿信任、歡樂,閃爍著崇高的思想異彩的時光——那些最深沉的幸福時光”。那些最深刻最博大的靈魂,幾乎都是既能充分體驗人性之暗昧,又能充分體驗陽光的明朗和溫暖的人。
究竟是傷痕累累的心靈容易感到人世間的美麗溫馨,還是沒有受過傷害的心靈更容易感受到這樣的美麗溫馨?我老是被這樣的問題所縈繞。也許無論是否受過傷害,一顆善良的靈魂總是可以敏銳地感受陽光與溫暖的。
但是,沒有受過傷害的心靈,他不隻是能夠感受陽光,他就是陽光本身,隻要你見到他,你就不難感到他的純淨、透明與溫暖。這是任何受過傷害的心靈所不可比擬的。
一顆純淨的心需要另一顆純淨的心的相互映照,一顆黑暗的心更需要一顆純淨的心的照耀與沐浴。由黑暗而光明,由痛苦而幸福,這是一種漫長的靈魂洗禮。
為了看看陽光,我來到世上。
為了成為陽光,我祈禱於世上。(摩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