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六輯 把自己亮出來(1 / 3)

100個新兵站成一排,長官一個也不認識。但如果有一個新兵勇敢地站出列,那麼長官和大家都會記住他。

想成功的人請舉手

沒人給我們機會,我們就要給自己創造機會。

22歲的布羅斯剛進人白宮的時候,在同事中引起了一陣不小的騷動。雖然他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公務員,一個毫無經驗的撰稿人,但他特立獨行的性格還是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他那一頭染成紅色的頭發,更是在西裝革履,素以保守沉穩聞名的白宮撰稿人中顯得格外的刺眼。

布羅斯不僅在衣著上顯得與眾不同,而且對自己的職業也有著不同於別人的看法。白宮的撰稿人是一個很特殊的群體,美國大部分的對外施政綱領和所有的演講稿都是由這些智囊們構思,策劃,撰寫,潤色。從某種角度上說,他們就代表著美國的形象。所以,對撰稿人的選拔也就格外嚴格。他們內部也按著資曆,有著嚴格的等級分別。而布羅斯恰恰沒有看重這種嚴格的等級分別。剛進入白宮不久,他便根據自己從親身實踐中獲得的經驗,向上司陳述了一些自己的意見。可現實畢竟不是童話,布羅斯獨到的見解不僅沒有得到上司的青睞,而且還招來了同事們的冷嘲熱諷。關係不錯的朋友都在私下勸他收斂一下,免得吃虧。初出茅廬便栽了跟頭的布羅斯也漸漸變得沉默寡言,卻在苦苦地等待著新的機會。

2005年,隨著國務卿鮑威爾的辭職,白宮再次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巨變。一朝天子一朝臣。誰也不知道自己的飯碗是否還能保住,白宮撰稿人們都暗暗為自己捏了一把冷汗。不久之後,新上任的國務卿賴斯便召集所有撰稿人開會。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賴斯並沒有裁員的意思,隻是想征詢一下眾人如何撰寫白宮演講稿的意見。沒有了失業的壓力,眾人又恢複了保守沉穩的本性,一個個沉默不語。會議開的非常沉悶,不時有人打著嗬欠。就在失望的賴斯準備結束這雞肋般的會議時,一個紅頭發的年輕人高高舉起了手。眾人紛紛把目光投了過去,接著爆發出一陣哄笑——又是布羅斯,這個性格叛逆的年輕人不知道又會說出什麼讓人吃驚的話來。這是整場會議中惟一主動舉手的人,賴斯讓他闡述自己的觀點。麵對國務卿,布羅斯顯得有些拘謹,有些慌亂地陳述完了自己的想法。賴斯微笑著聽完了他的話,覺得大多數的想法並沒有什麼新意,不過也有一些點子很有創造性。會議結束後,賴斯轉身告訴身邊的助手:“請留意一下這個紅頭發的孩子。”

從那之後,布羅斯很快便從眾多的撰稿人中脫穎而出。很快,他便成了賴斯惟一的撰稿人。一篇篇天才的演講詞從他筆下流淌而出,成就了賴斯,也照亮了自己。年僅26歲的布羅斯在等級森嚴的白宮中平步青雲,成為了白宮中最年輕的高級顧問。他走紅的速度甚至讓以造星出名的好萊塢大跌眼鏡。如今,無論賴斯走到哪裏,人們都會在她身邊看見一個紅頭發的大男孩兒。他已經成了白宮高層必不可少的成員。

這世界上並不缺少機會,缺少的隻是抓住機會的決心。阻礙我們成功的往往不是無人給我們機會,而是我們沒有讓機會發現自己的膽量。我們之所以與成功無緣,便是太在乎他人的看法,在機會麵前猶豫不決。

想成功的人請舉手!在機會未來臨時,我們可以恐懼,退縮,茫然無措;可當機會到來的刹那,我們必須鼓足勇氣,戰勝恐懼,把自己的手高高舉起。沒人給我們機會,我們就要給自己創造機會。

自信的階梯

自信心讓愛德溫學會從善良的角度去理解別人的意思,也讓愛德溫學會了體諒和寬容他人……”

愛德溫的人生經曆很坎坷。母親未婚生下他不久,父親突然拋棄了他們。母親為了維持生活,每天疲於奔命地賺錢,巨大的生活壓力讓母親的脾氣變得很暴躁,被母親打罵幾乎成了小愛德溫的家常便飯。從小就飽嚐了孤獨和不幸的愛德溫,性格變得非常自卑和孤僻。

在學校裏,愛德溫心裏總覺得同學看不起他,或者是有意捉弄他。扭曲的心理壓力讓他變得極易衝動,常為一點小事與同學大打出手。

中學畢業後,愛德溫拒絕再回學校讀書。母親帶他去谘詢心理醫生,醫生建議說,雖然愛德溫長得魁梧健壯,但是內心卻脆弱不堪,如果換個生活空間也許對他有些幫助。

在醫生的建議下,愛德溫和母親從城東搬到了城南,開始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裏重新生活。

不久,愛德溫應聘到一家汽車加油站工作。但古怪孤僻的性格使得愛德溫常常與同事發生爭吵,加之他的工作業績平平,一年後,愛德溫失業了。

之後,愛德溫又先後找了幾份工作,但最終都以失業告終。而性格的孤僻讓他始終找不到自己夢想中的愛情。

38歲生日那天傍晚,愛德溫到寓所附近的一家超市去購物,當他結完賬走出超市的時候,超市門口的磁條檢測器發出了尖厲的報警聲。

超市的兩名保安人員聞聲趕來,開始對愛德溫進行搜查。一頭霧水的愛德溫傻呆呆地站在原地任憑保安人員用一根檢測棒在他的身上來回搜尋。當檢測棒觸及到愛德溫手中的購物袋時,鳴叫聲再次響起。保安人員仔細地對購物袋進行了檢查,原來是超市的店員忘記扯掉扣在一條皮帶上的磁扣所引發的誤會,忙連聲向愛德溫道歉。

但是,這件事在愛德溫的眼中卻沒這麼簡單。他偏激地認為,超市的人在故意捉弄他。頓時,他如一頭憤怒的獅子,朝超市的一名保安員撲過去,並一拳打傷了對方的眼睛。

幾個月後,愛德溫站在了法庭的被告席上。法庭上,雙方律師就愛德溫打人時是否處於精神失常的情況,展開了激烈爭論。最終,法庭認為,愛德溫存在著較嚴重的心理疾病,但本質上是區別於精神病的。最後,法庭依法判處愛德溫因故意傷人罪入獄兩年。

入獄後,愛德溫變得更加暴躁,常因為一丁點兒小事而與其他服刑人員大打出手。對他的教育成了獄警最頭疼的一件事。就在這時,一位名叫福特的獄警自薦擔負這一重任。

福特警官認為,愛德溫性格上的古怪和偏激,實際上是他的內心世界沒有安全感和缺乏自信心的一種外部表現。為了矯正愛德溫的心理問題,福特警官專門為他設計了一套心理康複計劃。

一天午餐後,福特警官帶著愛德溫來到監獄餐廳的操作間。這裏的一切在愛德溫看來,是那麼的新鮮。福特警官試探著問道:“愛德溫,你願不願意到這裏來工作?”

愛德溫臉上突然劃過一道驚喜,但頃刻間又消失了。他低聲說:“我不行,不行。”

“為什麼?怎麼會不行呢?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做得很好。”看著福特警官充滿肯定的目光,愛德溫冰冷的心生出一絲暖意,於是,他點了點頭。

這裏的工作人員都是和愛德溫一樣的服刑人員,福特警官考慮到愛德溫脆弱和易怒的性格,便特意把他獨自安排在洗刷間,這樣可以讓他不受外界幹擾而安心工作。

隨後,福特警官又讓餐廳工作人員向愛德溫介紹了這裏的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項,他輕輕地拍了拍愛德溫的肩膀說:“這裏就拜托給你了。好好幹吧!你每個星期可以得到20美元的報酬和一杯可樂。”

其實,像愛德溫這樣表現不佳的服刑人員,是不能被安排工作的。然而,福特警官認為愛德溫的情況比較特殊,所以還是努力給他爭取到了工作的機會。

然而,他工作的第三天還是闖了禍。

那是個周六的晚上,人們都在餐廳裏聚餐,所以需要大量潔淨的餐具。於是,廚師便不停地從隔壁的操作間裏催促愛德溫。忙得大汗淋漓的愛德溫洗好一摞盤子,準備遞到操作間去。慌亂中,他的手一滑,一摞盤子全部掉到地上摔碎了。

突如其來的情形讓愛德溫一時間感到手足無措。這時,他聽到隔壁操作間裏傳來竊竊低語聲,愛德溫以為隔壁的廚師在譏笑他,頓時,他火冒三丈,大步衝進操作間與幾名廚師扭打起來。

聞訊趕來的福特警官問清了事情緣由後,耐心地對愛德溫說:“聽著,剛才你聽到廚師們在低語,實際上他們根本不是在譏笑你,而是在研究意大利麵的做法。看,你已經把盤子全部洗好了,所以,你大可不必在別人催促你的時候感到慌亂。你要對自己有信心,這樣你的工作才能更加地有條不紊,對嗎?”

“對不起,福特警官,我給您帶來麻煩了。”愛德溫沮喪地說。

“不,你幹得很好。瞧,洗刷間的一切都讓你打理得井井有條,你真的很棒。”福特警官微笑著說,“別擔心,對於碎盤子的賠償,我來幫助你解決。”

一時間,愛德溫激動得無以言表。福特警官對他的關心和愛護,深深地觸動了愛德溫的心。從那以後,愛德溫更加努力地工作,每當他取得一些成績,即使是很小的進步,福特警官都會在公眾場合讚揚他。這給愛德溫增添了巨大的信心。

一年後,由於工作表現出色,福特警官把愛德溫調到操作間,負責製作三明治。愛德溫從來沒有過製作三明治的經驗,起初他感到有些緊張想要退縮。福特警官卻語氣堅定地對他說:“別擔心,你一定會做得很好,我對你有足夠的信心,你也要對自己有信心!”

聽了福特警官的話,愛德溫緩緩地走上操作台,係上了黑色的圍裙,開始按照台麵上的食品配餐比例說明書認真地摸索著製作三明治。

第二天清晨,愛德溫早早地來到操作台準備早餐。7點半,所有服刑人員在獄警帶領下來到餐廳吃早餐。他們一個一個排著隊到愛德溫的操作台前領取早餐。而愛德溫一邊向來人問好,一邊把準備好的火腿三明治發給他們。

這時,一個人走到他的操作台前,愛德溫抬起頭麵帶微笑地向來人問好。猛地,他認出了站在他麵前的這個大個子。

那是在愛德溫剛剛入獄不久,一次洗澡的時候,愛德溫無意間使用了大個子的香皂。大個子說:“你在用我的香皂嗎?”這句本無惡意的話,卻讓愛德溫感到很刺耳,他覺得大個子是在含沙射影地罵他是個愛占便宜的痞子。因此,他不由分說地一拳掄向毫無思想準備的大個子,大個子的鼻子立即淌出血來。大個子被惹惱了,二人廝打起來。但是,愛德溫根本不是大個子的對手,那一次,他被打得鼻青臉腫。

這時,愛德溫發現準備好的三明治已經全部發完了。此時,他必須要快速製作三明治發給大個子和後麵的人。

愛德溫心裏雖然這樣想,但是此時他感到腦海中一片空白,他甚至想不起應該先在麵包上塗辣椒醬,還是先放薩拉米香腸。

正在他緊張得雙肩顫抖的時候,他突然看到,福特警官正站在餐廳的一個角落裏微笑地看著他,並豎起大拇指為他加油。愛德溫合上雙眼定了定神,接著,他開始鎮定自若地製作三明治。

當他把做好的三明治遞給大個子的時候,大個子甕聲甕氣地說:“你讓我等得太久了。”

“對不起!”愛德溫說。

“哦,你做的三明治看上去好像很美味。”說完,大個子端著盛有三明治的盤子樂嗬嗬地轉身走了。

早餐後,福特警官來到愛德溫的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說:“愛德溫,你知道嗎,這一年多來,你最大的收獲是什麼?”

“我想應該是自信心。”愛德溫不假思索地說。

“對!正因為你對自己有了自信心,才對他人消除了敵意和抵觸。”福特警官接著說:“剛才,大個子發牢騷時,我以為你會反感他,但是,我聽到你謙虛地向他說出‘對不起’的時候,我意識到,愛德溫不再是過去那個脾氣暴躁的愛德溫了,自信心讓你學會從善良的角度去理解別人的意思,也讓你學會了體諒和寬容他人……”

幾個月後,愛德溫因在服刑期間表現出色,而獲得了減刑。幾個月後,他終於邁出監獄大門而重獲自由。

後來,在福特警官的幫助下,愛德溫應聘到鬧市區一家知名的快餐店做招待員。此時,呈現在人們麵前的愛德溫已是一個自信而謙和的人,看著他善意的微笑,誰會想到眼前這個氣質優雅的男人,是這樣驅散生活的陰霾,從煙雨中一路走來……

把自己亮出來

把自己亮出來吧,隻有這樣,你才覺得自己是一塊寶石……

我佩服毛遂敢於亮出自己才能的膽量,卻討厭蔣幹自不量力的行為。亮出你自己前,要看一下自身的實際情況:倘若是一頭虎,顯示自己的強大就是一件好事,但若是一頭豬,誇耀自己的肥大就不是好兆頭了。

“好酒不怕巷子深”,但既然是好酒,為什麼就非得把它放在巷子深處呢?早些供識貨之人飲之,讚之,從而口碑載道,不是更好嗎?所以這句話應改為“好酒不怕君子飲”。人生更與酒不同,酒越陳越香,而人卻越老越鈍。既然如此,人生就應在風華正茂時勇敢亮出你自己,或崛起於風起雲湧之時,或屹立於風雨交加之中。風雨飄搖之時,挺身而出,傲立於時代的潮頭;風平浪靜之際,銳身自任,譜寫出壯麗的樂章。

“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韓愈指出了伯樂並不多,這就更需要我們把自己亮出來,使每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也知道你是千裏馬。“自古英雄出少年”,要是這些英雄到了遲暮之年才想到報答社會,那也隻能是“老驥伏櫪,壯心不已”而無能為力了。在人生最旺盛的時期,就應該以自己的光芒照亮前程,普照天地,別待到變成螢火之光時才去與日月爭輝。

曾經有一位先生問上帝:“我處處都想著把自己的才能發揮出來,可為什麼就是無人發現我呢?”上帝隨地拾起一石向遠處拋去,接著便叫那位先生去把剛才那塊石頭拾回來,那位先生說做不到。於是上帝又拋出一塊金子,然後再叫那人拾回來,結果很快就拾回來了。就在那位先生把自己拾回來的金塊還給上帝時,他找到了答案。

人生旅途中也時常有這樣的事發生。當一個人總是抱怨為什麼自己未被發現時,何不反過來想一下自己在別人眼中是不是一塊石頭。若自己真是一塊黃金,那隻能怪別人走眼;若自己真是一塊石頭,就應該使自己變成寶石。

把自己亮出來吧,隻有這樣,你才覺得不枉此生;把自己亮出來吧,隻有這樣,你才覺得自己是一塊寶石;把自己亮出來吧,隻有這樣,你才覺得自己也曾為社會做過貢獻,才可能在人生的天幕上畫出一道優美的弧線!

堅毅的行者

如果她是男人,我可以說她是個“真正的男子漢”。

我甚至不知道一個人原來是可以這樣旅行的,在我遇到她之前。

我和朋友坐在郊外的草地上小憩,突然聽到“嗨”一聲,一個金發碧眼的女子朝我走來,她背上的帆布包高出她的頭半許,我想,她是一個背包客。

原本我以為,她多少會些中文,可一旦開口,我才知道她連最簡單的句式也聽不懂,隻會照著一張標滿拚音的地圖指點,吐出的詞彙讓人似懂非懂。還好,我的英語老師救了我,或說是救了她,我用一句三頓的英文同她“交談”,還馬虎過得去。

聽懂我請她歇息後,她“哦”的一聲長噓,帶著疲憊的神色坐了下來。

我很好奇,我見到的國外背包容多是三兩人同行,好歹有個照應,難道她真是一個獨行俠?略作溝通後,她還真是一個人來的,聽說到中國之前,她還去了越南和東南亞的一些地方,不禁讓我心生敬意,她一個人?一個僅會母語的單身女子,居然能徒步走天下?

如果不是朋友的手機上有英漢詞典,我絕對不會對她了解得更多——她告訴我,因為感情上的失意,讓她萌生了徒步看世界的念頭,之所以她沒有突擊外語,是因為她怕冗長的學習過程將她心中的熱情澆滅了。

我從斷斷續續的交談中知道,其實,語言溝通的困難相較旅途的艱險,其實算不得什麼。如果是落腳城市還好說,在多數獨行山野的日子中,她遇到過很多危險,還好,都有驚無險地過去了。

她的身材並不算高大,也遠非強壯,但我能從她的眼神中窺到一種力量。在描述中,她用了challenge(挑戰)。在生活中,我常聽到這個詞用來詮釋同事業相關的事情,多是社會性的,可從她那裏,我對這個詞體會到更深層的東西一對人生、對自然的挑戰,和財富、成功、地位無關,這也是我由衷佩服她的原因。

我不知道該怎樣形容她?

如果她是男人,我可以說她是個“真正的男子漢”。

可如今,當一個體格柔弱的女子在默默挑戰自我時,我詞彙的匱乏恰好也是我所受震撼的側麵證明,或我隻能說,她是一個堅毅的獨行者,懷揣著我所不能深明的追求。

天色漸晚,我離開時,她告訴我,她將會在樹林邊找個地方宿營。

我突然在想,自認如水的女人終其一生,一直期望找一個“可以依靠的肩膀”,是男人嗎?

不,不是,那將是自己如鐵一般的意誌,隻有那樣的意誌,才能恒久依靠。

改變人生的一步

100個新兵站成一排,長官一個也不認識。但如果有一個新兵勇敢地站出列,那麼長官和大家都會記住他。

這天,河北省一個偏僻小山村的機耕路上,突然出現一輛高檔越野小汽車,把村子裏的人吸引出來。

小汽車在村口停下來,從車上下來三個人,其中一個頭戴貝雷帽、身穿T恤衫的中年男子問圍上來看熱鬧的村民:“你們想不想拍電影?誰想就請站出來。”他一連問了幾遍,村民們都不敢吱聲,好多人隻顧著和身邊的人竊竊私語。

這時候,一個十六七歲的女孩子站了出來,大聲說:“我想去!”她長得並不漂亮,一對單眼皮,臉蛋兒紅紅的,透出一股山裏孩子特有的倔強與淳樸。

中年男子盯住女孩,問:“你會唱歌嗎?”

女孩大大方方地回答,說:“會啊!”

中年男子說:“那你現在就唱一個。”

“行!”女孩開口就唱,“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花園的花朵真鮮豔……”她還一邊唱歌一邊扭動腰肢,引得眾人哄堂大笑——因為她唱得實在不好聽,不但唱走了調,還唱到一半時就忘了後麵的歌詞。

出乎眾人意料,中年男子抬手一指,說:“好,就是你了!”

這個在人群裏勇敢地向前跨出了一大步的女孩子叫魏敏芝,她十分幸運地被那個中年男子——著名導演張藝謀選中。兩個星期之後,魏敏芝進入劇組擔當了影片《一個都不能少》的女主角。這部影片榮獲了第52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影片在全國發行放映之後,魏敏芝成了媒體追逐的焦點,幾乎在一夜之間變成了名人。7年後,她考上了西安一所大學的編導專業,最近又參演了一部上下集的電視劇《夜的童話》,而她本人也擔任了此片的副導演……

如果魏敏芝當初沒有勇敢地站出來,也許她現在仍在那個偏僻的小山村裏,麵朝黃土背朝天地辛勤勞作。

100個新兵站成一排,長官一個也不認識。但如果有一個新兵勇敢地站出列,那麼長官和大家都會記住他。這個理論被西方社會學家歸結為“站出來才被看得見”。

重要的是選準方向

許多時候,僅有熱情和能力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要選準成功的方向。

美好的生活,從選定方向開始。在浩瀚的撒哈拉沙漠腹地有一個小村莊叫比塞爾,它緊貼一塊僅有1.5平方公裏的綠洲旁,要走出這塊沙漠,隻需大約三晝夜的時間。為貧瘠的生活條件所迫,村民們曾一次次試圖離開那裏,但無論向哪個方向走,最後他們又都一次次地返回了原地。

1926年,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肯·萊文帶著極大的困惑來到了這裏。他收起了指南針等設備,雇用了一個比塞爾人,讓他帶路,想看看他們究竟為什麼走不出沙漠。他們準備了足夠用半個月的水,牽上兩匹駱駝,一前一後上路了。

10天後,他們走了大約800英裏的路程,第11天早晨,他們麵前出現了熟悉的那小塊綠洲,他們竟又回到了比塞爾。

此時,肯·萊文終於明白了——比塞爾人之所以走不出沙漠,是因為他們沒有選準方向。要知道,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中憑著感覺前行,一定會走出許多大小不一的圓圈,而比塞爾在方圓上千公裏的沙漠中央,沒有指南針,又不識北鬥星的比塞爾人,他們的最後足跡十有八九會是卷尺的形狀——從終點又回到起點。

後來,肯·萊文教比塞爾人認識了北鬥星,沿著北鬥星指引的方向,隻用了三天,就走出了大漠。其實,現實中很多的成功,都像上麵這個小故事喻示的那樣——許多時候,僅有熱情和能力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要選準成功的方向,隻要朝著非常明晰的方向努力,就一定會走出荒漠,找到希望的綠洲。

我是一切的根源

你現在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為自己所創造出來的,而那一切的根源就是你自己。

我們常常以為自己看到的是事實的真相,其實我們看到的隻是自己。

在喧鬧的街頭,我們經常看到,兩輛汽車相互碰撞時,或許從車內出來的司機一下車就破口大罵對方:“你是怎麼搞的,會不會開車!有沒有長眼睛!怎麼把車開成這樣子!”他不會去想事情是怎麼發生的,對他來說,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先發製人、破口大罵;當然也有些司機一下車就先檢查自己的車子有什麼損傷,然後心裏盤算著大概又要花多少修理費,這個月的薪水大概又要花掉多少,或者該怎麼樣向保險公司報這筆賬;我們也可以看到有些人一下車,二話不說先找附近的交通警察,或去報案請警察來處理;也有些人一下車,會先打量一下對方,以對方身材的大小、長相來決定要用什麼態度與對方應對;也會有一些人下車後,會先問對方有沒有受傷。麵對同樣的車禍,不同的人表現出了各種不同的反應。

曾經聽過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有一位老鞋匠,四十多年來一直在進人城鎮必經的道路上修補鞋子。有一天,一位年輕人經過,正要進入這個城鎮,看到老鞋匠正低著頭修鞋,他問老鞋匠:“老先生,請問你是不是住在這個城裏?”老鞋匠緩緩抬起頭,看了年輕人一眼,回答說:“是的,我在這裏已經住了四十多年了。”年輕人又問:“那麼你對這個地方一定很了解。因為工作的關係,我要搬到這裏,這是一個怎樣的城鎮?”老鞋匠看著這個年輕人,反問他:“你從哪裏來,你們那兒的民情風俗如何?”年輕人回答:“我從某個地方來,我們那裏的人哪,別提了!那些人都隻會做表麵文章,表麵上好像對你很好,私底下卻無所不用其極、勾心鬥角,沒有一個人會真正地對你好。在我們那裏,你必須很小心才能活得很好,所以我才不想住在那裏,想搬到你們這兒來。”老鞋匠默默地看著這個年輕人,然後回答他說:“我們這裏的人比你們那裏的更壞!”這個年輕人啞然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