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陣,又有一個年輕人來到老鞋匠麵前,也問他:“老先生,請問你是不是住在這個城鎮?”老鞋匠緩緩抬起頭,望了這個年輕人一眼,回答他:“是的,我在這裏已經住了四十多年了。”這個年輕人又問:“請問這裏的人都怎麼樣呢?”老鞋匠默默地望著他,反問:“你從哪裏來?你們那兒的民情風俗如何?”年輕人回答:“我是從某個地方來,那裏的人真的都很好,每個人都彼此關心,每個人都急公好義,不管你有什麼困難,隻要鄰居、周圍的人知道,都會很熱心地來幫助你,我實在舍不得離開,可是因為工作的關係,不得不搬到這裏。”老鞋匠注視著這個年輕人,綻開溫暖的笑容,告訴他:“你放心,我們這裏每一個人都像你那個城鎮的人一樣,他們心裏都充滿了溫暖,也都很熱心地想要幫助別人。”
同樣的一個城鎮、同樣的一群人,這位老鞋匠卻對兩位年輕人做了不同的形容和描述。聰明的讀者一定已經知道:第一位年輕人無論到世界的哪個地方,都可能碰到虛偽、冰冷的麵孔;而第二位年輕人,無論到天涯海角,我想到處都。有溫暖的手、溫馨的笑容在等待他。
現在我們來看看“我是一切的根源”,看看我們生命裏過去的經驗、我們的潛能、我們許許多多的製約為我們創造出什麼樣的世界。在潛能開發的領域裏,我們又該如何協助自己創造生命裏更大的可能性。
我想你一定有這樣的經驗:當你正在戀愛時,所看到的世界是多麼美好,到處都是光明的,人生充滿希望,你看到的每一個人都是如此可愛,身邊人所做的許多原來你不能接受的事情,你也都能夠一笑置之。可是當你遇到挫敗時,同樣的人、同樣的事、同樣的物卻變得如此無法忍受!其實世界可能仍是相同的,可是因為你內在感覺的不同,所看到的將是不同的世界。“我是一切的根源”,你現在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為自己所創造出來的,而那一切的根源就是你自己,也就是你潛意識裏從小到大所有的經驗。如果你願意,不妨在你匆忙的人生腳步裏,停下來,好好覺察在你生命裏有哪些模式,為你創造出什麼樣的結果。
運 氣
“你是怎麼找到我的?”她問道。“運氣,”我微笑著說,“就是一點小運氣”。
一位姑娘把一束鮮花放在火車站的書攤上,選取好一本雜誌,然後打開錢包。那束花開始向邊上滑去,我伸出手去將花擋住。她當即對我嫣然一笑,接著拿起雜誌和花轉身走了,我上了火車後,又在車廂裏見到了那位姑娘,她旁邊有還有一個空座位。“這裏有人坐嗎?”我問她。她抬起頭說:“沒有,你請坐吧。”
於是我就坐了下來。我想與她交談,但又找不到話題,真是可笑。於是我就抬頭看行李架。她的那束花放在上麵,還有她的藍色小提箱。我看見小提箱上印著她姓名的縮寫字母Z·Y。這個名字不多見,我心裏想。
火車開動了,駛出站台時,她站起身來推窗子。
“等等。讓我來。”我說,連忙起來把窗子打開。
“我來來是想把窗子關上的。”她微笑著說。自然我表示了歉意,並把窗子關上了。從這以後就隨便多了,我們開始交談起來。
“你是去度假嗎?”我問她。
“不,”她回答說,“隻是去和父母親住幾天。”
“我也是,去一個星期。”
列車員推著食品車過來了,我提出請她喝咖啡。
“謝謝,”她說,“從早晨4點到現在,我還未喝一口水。”
後來我們又交談了一會兒,當火車到達一個車站時,她站起身來,從行李架上拿下她的東西。我問她是否要下車,她說:“是的,要換車了。”“希望能再次見到你。”我對她說。
她說她也希望如此,然後下車走了。火車離開車站時我才突然意識到自己太笨了,連她的姓名也沒有問。我不知道她住在哪裏,也不知道她在哪裏工作。我或許在這個城市裏轉上數年也不會碰到她。
而我很想再見到她,但有什麼辦法呢,關於她我知道什麼呢?當然,我知道她姓名的首個字母是Z·Y,這又能告訴我什麼呢?她叫“佐伊·耶頓”,還是“普諾比亞·亞羅”?不得而知。
返回市裏以後,我翻看了電話本,以Y開頭的姓有幾頁紙,但沒有以Z開頭的名字。
看來是沒有希望了。我努力回憶著,有關她的情況我還知道些什麼。她有一隻印著她姓名首個字母的小提箱,她還拿了一束花。
花!她不可能是早上買的花,因為花店要9點才開門,而我們乘的火車是8點50分開。對了,火車站的西邊有一家已經開門營業的花店。要看得見這花店,她一定是從西邊進站的。
在西邊停的有哪些公共汽車呢?我查詢著,一共有3路,都通向市郊。
我還能想起些什麼來呢?書攤,她在那裏買了一本雜誌。是什麼雜誌呢?我不知道,但我確實記得她挑選雜誌的那個書架。我走到那個書架前看了看,上麵擺放著各種雜誌:《建築業者專刊》《高保真畫刊》《教師月刊》……她會不會是個教師呢?這不可能——她乘車那天不是周末。還有《電子學評論》《護士雜誌》……難道她是位護士?
我突然記起來,在火車上她說從早上4點起一口水也沒有喝。早上4點,說明她剛下夜班。
我又看了看公共汽車的路線表,其中有一路車經過一家醫院——皇家醫院。
我來到這家醫院,站在門口的車道上,觀察著該在哪裏詢問。我看到一間房上寫著“問詢處”正想往那裏走去,突然一輛救護車飛快地駛入,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沒有及時讓開,我隻覺得被車的側麵刮了一下,以後便什麼也不知道了。當我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床上,我問道:“我這是在哪裏?”
“你在醫院。”一位護士告訴我。
“你們這裏有沒有一位姓名的首個字母是Z·Y的護士?”我問她。
“我就是,”她說“我名叫澤娜·耶茨。有什麼事嗎?”
“你不可能是,”我說。“任何一家醫院有不可能有兩個姓名首個字母都是Z·Y的人。”
我在那裏想了好幾個小時,思考著如何才能找到我要找的人。後來我與這個名叫澤娜·耶茨的護士說起那件事,她解開了這個迷。“我把自己的小提箱借給了另外一位護士,她的名字叫瓦萊裏婭·沃森。”
我想見的她最後終於出現了。她坐在我床邊,嘴角帶著一絲愉快的神情。
“你是怎麼找到我的?”她問道。
“運氣,”我微笑著說,“就是一點小運氣”。
人生最好的教育
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在貧窮中什麼也學不到,並進而失去人的自尊。
一個青年來到城市打工,不久因為工作勤奮,老板將一個小公司交給他打點。他將這個小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條,業績直線上升。有一個外商聽說之後,想同他洽談一個合作項目。當談判結束後,他邀這位也是黑眼睛黃皮膚的外商共進晚餐、晚餐很簡單,幾個盤子都吃得千幹淨淨,隻剩下兩隻小籠包子。他對服務小姐說,請把這兩隻包子裝進食品袋裏,我帶走。外商當即站起來表示明天就同他簽合同。第二天,老板設宴款待外商。席間,外商輕聲問他,你受過什麼教育?他說我家很窮,父母不識字,他們對我的教育是從一粒米、一根線開始的。父親去世後,母親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學。她說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你自個兒的事就中……在一旁的老板眼裏滲出亮亮的液體,端起酒杯激動地說:我提議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過人生最好的教育!
一個人受過苦,便知道珍惜;一個在貧寒中長大的人,不會不知道勤儉的重要;一個自小就知道努力做事的人,不會不對自己和他人負責……
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在貧窮中什麼也學不到,並進而失去人的自尊。
掌握自己的命運
無論你會做什麼,或幻想你會做什麼,立刻做吧。
伊索寓言有一則講的是:父子二人趕驢到市集去,途中聽人說:“看看那兩個傻瓜——他們本可以舒舒服服地騎驢,卻自己走路。”老頭子覺得這主意不錯,便和兒子騎驢而行。不久,又遇見一些人。其中一個人說:“看看那兩個懶骨頭,把可憐的驢背都快要壓壞了,沒有人會買它。”老頭子和兒子商量一下,便決定用另一種方式前進。近黃昏時,兩人來到市鎮附近一座橋,累得直喘氣。他們綁著驢的四足,倒掛在扁擔上抬著走!過橋時憤怒的驢子掙脫束縛,墜落河中淹死了。
這則流傳已二千五百年之久的寓言,提醒我們每代的人,都必須學會有主見,掌握自己的生命。伊索寓言告誡我們:“你無法討好每一個人”,這是不變的真理。
怎樣才有自知之明?不要一開始就坐下來批評自己。不要擔心你比別人好或壞,而要設法了解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人。
以下幾個問題是用來幫助你的。坦白找出答案,即使顯露出來的形象令你不快,也不要失望。
你認為生命中什麼東西最重要?什麼事物令你興奮?上一次真令你激動的事發生在什麼時候?以前五、六次又在何時發生?這些答案是令你了解自我的有力線索。假如你回答說很少感到興奮,便要仔細想想了。
你怎樣消閑?有沒有真感興趣的嗜好?有的話,你也許找到揭露自己秘密的線索。可是你本來有空就睡覺、遐想或看電視,而現在卻在閱讀可能改變你生命的文章,那就是個很好的現像。消極地沉迷幻想,可能表示你真正喜歡做的人主要是存在你的幻想中。
你對工作時間有什麼感想?你喜歡工作或學校生活的哪一部分?你得到什麼滿足?無論做什麼事,能不能找出其中的興趣和意義,可以衡量出你的創作力和適應力。要是你能隻為了把一樁工作,那怕不是你喜歡做的工作,做得好而高興,那你就已經有了幸福和成功的基礎。
另一方麵,如果你總是不喜歡為了生活而非做不可的事情,你就造成了雙重負擔。我們經常有棘手或沉悶的事不能不辦。要是你隻想到自己的憎惡,那你便失去了設法使工作做起來更容易更迅速而且更有趣的機會。
你能夠麵對現實嗎?我們知道世人多半是凡夫俗子。聖人有如鳳毛麟角,這是少數聊以自慰的事實之一。你一直告訴自己的事也許有些不是真的,你可能犯了錯誤,這一點你可以接受嗎?麵對現實,並不是把生命中的錯誤和誤解加以強調或誇大,而是不論好壞都要接受。
你願意改變嗎?畫家會偶爾退後幾步而欣賞他的作品,看看怎樣使它更有深度。有創造力的人同樣地會不時“退後幾步”,檢討自己,看看有什麼地方可能要改進。顯然有些方麵是遺傳的,改變不了。但你不必把自己看作預先包裝好的製成品。你在人生旅途中會不斷得到新見識,使你進一步認識自己。事實上,完全依照自己認為適當的方式去改變自己,即使不是你的義務,也是你的權利。
你能“聽到”自己的心聲嗎?像許多人一樣,你也許認為隻有從別處聽到或讀到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而聽從自己的主意無疑是放縱自己。假如你這樣想,就是在欺騙自己。你自己的思想和意念,可以引導你到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
如果你堅強地麵對一些令你困擾的情緒,例如憂慮和沮喪,便能使這些情緒緩和,而能夠控製。事實上,憂慮可能是一種信號,告訴你會有新挑戰或新機會。
例如:一個四十歲的男子坦白地告訴朋友說,他一直希望做醫生,可是怕自己年紀太大:“四年後,我就四十四歲了。”
“即使你不去讀醫科,”朋友答得很中肯,“四年後你也是四十四歲啊。”
最後是句鼓勵的話。你一旦能跟自己相處,一旦能認識自己,掌握自己,就會開始看到以前從不知道的機會和潛力,你就會有勇氣運用自己從來不知道的力量和創造力。歌德在一首詩中,把這個意思表達得很美:
無論你會做什麼,或幻想你會做什麼,立刻做吧。
勇氣含有天才、力量和魔力。
現在就開始做吧。
從設定目標開始
真正的人生之旅,是從設定目標的那一天開始的,以前的日子,隻不過是在繞圈子而已。
比賽爾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顆明珠,每年有數以萬計的旅遊者來到這兒。可是在肯·萊文發現它之前,這裏還是一個封閉而落後的地方。這兒的人沒有一個走出過大漠,據說不是他們不願離開這塊貧瘠的土地,而是嚐試過很多次都沒有走出去。
肯·榮文當然不相信這種說法。他用手語向這兒的人間原因,結果每個人的回答都一樣:從這兒無論向哪個方向走,最後都還是轉回出發的地方。為了證實這種說法,他做了一次試驗,從比塞爾村向北走,結果三天半就走了出來。
比塞爾人為什麼走不出來呢?肯·榮文非常納悶,最後他隻得雇一個比塞爾人,讓他帶路,看看到底是為什麼?他們帶了半個月的水,牽了兩峰駱駝,肯·榮文收起指南針等現代設備,隻拄一根木棍跟在後麵。
十天過去了,他們走了大約八百英裏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們果然又回到了比塞爾。這一次肯·榮文終於明白了,比塞爾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認識北鬥星。
在一望無際的沙漠裏,一個人如果憑著感覺往前走,一他會走出許多大小不一的圓圈,最後的足跡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狀。比塞爾村處在浩瀚的沙漠中間,方國上千公裏沒有一點參照物,若不認識北鬥星又沒有指南針,想走出沙漠,確實是不可能的。
肯·萊文在離開比塞爾時,帶了一位叫阿古特爾的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訴這位漢子,隻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著北麵那顆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爾照著去做,三天之後果然來到了大漠的邊緣。阿古特爾因此成為比塞爾的開拓者,他的銅像被豎在小城的中央。銅像的底座上刻著一行字:新生活是從選定方向開始的。
我不知道這個故事能給人帶來什麼。根據我自己的經驗,我認為,一個人無論他現在多大年齡,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從設定目標的那一天開始的,以前的日子,隻不過是在繞圈子而已。
人生的圓圈
如果你老是在自己的舒服區裏頭打轉,你就永遠無法擴大你的視野,永遠無法學到新的東西。
大約10年前,我在一家電話推銷公司作為業務員接受培訓。
主管為了激勵我們,有一次在培訓課上用圖詮釋了一個人生寓意。
他首先在黑板上畫了一幅圖:在一個圓圈中間站著一個人。接著,他在圓圈的裏麵加上了一座房子、一輛汽車、一些朋友。
然後,他問大家:“誰能告訴我,這圖意味著什麼?”一陣沉默後,一位學員回答:“世界?”主管說:“基本正確。這是你的舒服區。這個圓圈裏麵的東西對你至關重要:你的住房、你的家庭、你的朋友,還有你的工作。在這個圓圈裏頭,人們會覺得自在、安全,遠離危險或爭端。”
“現在,誰能告訴我,當你跨出這個圈子後,會發生什麼?”教室裏頓時鴉雀無聲,還是那位積極的學員打破沉默:“會害怕。”另一位認為:“會出錯。”接著又是一陣沉默,這時主管微笑著說:“當你犯錯誤了,其結果是什麼呢?”最初回答問題的那名學員大聲答道:“我會從中學到東西。”
“正是,你會從錯誤中學到東西。”主管於是轉向黑板,畫了一個箭頭,從圓圈當中的人指向圈外。他繼續說道:“當你離開舒服區以後,你就把自己拋到了一個你感到不自在的世界裏麵。結果是,你學到了你以前不知道的東西,你增加了自己的見識,所以你進步了。”他再次轉向黑板,在原來那個圈子之外畫了個更大的圓圈,還加上些新的東西,如更多的朋友、一座更大的房子,等等。
“如果你老是在自己的舒服區裏頭打轉,你就永遠無法擴大你的視野,永遠無法學到新的東西。隻有當你跨出舒服區以後,你才能使自己人生的圓圈變大,你才能挑戰自己的心靈,使之變得更加堅強,最終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更優秀的人。”
有鬥誌者人生不敗
每種逆境都含有等量利益的種子。
在祖國西部草原的一個牧場裏,有很多牧民。
有一次,一個牧民的女兒拉開了牧場主的帳篷。
牧場主很不高興,狠狠地問道:“你有什麼事?”
那女孩聲清氣朗地回答說:“我母親讓我向你要十塊錢。”
“不行,你走吧。”
“行。”女孩答應著,可是一點也沒有離開的意思。
牧場主非常生氣地說:“我叫你回去,你聽不懂嗎?再不走,我讓你難看!”
女孩還是應了一聲“行”,但仍然原地不動地站著。
這下可真把牧場主氣火了,他氣急敗壞地抓起羊鞭朝女孩走去。
然而,那女孩臉上毫無懼色,不等牧場主走近,反而先朝著他踏前一步,凜然的眼神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凶神惡煞的牧場主,斬釘截鐵地說道:“我母親說了,無論如何都要拿到10塊錢!”
牧場主一下子愣住了,細細地端詳著女孩的臉,慢慢地放下了高舉的羊鞭,從口袋裏拿出了10塊錢給女孩。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當你麵對困難的時候,你應該如何處理呢?當別人對你不理解時,當你遭遇到挫折、失敗時,當你感到一切都暗淡無光時,卻又無法找到解決途徑時,你又該怎麼麵對呢?
難道任隨困難把你壓倒嗎?難道你就毫無對策,逃之夭夭嗎?
麵對困難你能激勵鬥誌,把不利因素轉為有利因素嗎?
拿破侖·希爾說:“每種逆境都含有等量利益的種子。”你想想:在過去有些事情似乎有巨大的困難或不幸的經曆,但它們卻鼓舞著你去奪取屬於你的成功和幸福。為什麼呢?
是你的鬥誌。是困難和不幸激發你的鬥誌,使你不但沒有被打敗,反而獲得了更大的動力,從而取得新的成功。
在1914年一個冬天的晚上,大發明家愛迪生的實驗室在一場大火中化為灰燼。損失超過200萬美元。在短短的一個晚上,愛迪生一生的心血在濃煙滾滾的大火中付之一炬。
在大火猛烈燃燒的時候,愛迪生的兒子在濃煙和灰燼中發瘋似地尋找父親。他看見父親正平靜地看著火中的實驗室。當愛迪生看見兒子就大聲嚷道:“查理斯,你母親去哪裏了,去,快去把她給找來,她這輩子恐怕再也見不到這樣的場麵了。”
第二天清早,愛迪生看著一片廢墟說道:“災難自有它的價值,瞧,這不,我們所有以前的錯誤都被大火燒得一幹二淨,感謝上帝,這下我們又可以從頭再來了。”
火災剛過三周,60多歲的愛迪生就開始著手推出世界上的第一部留聲機。
想想,要是生命中的每一個我們所求的成功,隻要付出極少的努力就可以達到預想目的的話,那我們將什麼也學不到,而生命也將索然無味。
我生長在偏遠貧困的農村家庭,經曆過清苦的童年,飽受過學生時代的艱難,挑戰過數載雪域高原的軍營,在世間變化無窮、競爭激烈的商戰中掙紮過。雖然我沒有達到目的,但充滿鬥誌的我更容易堅持到底,永遠不會被打敗,相信你也不會。隻要你還有鬥誌就有不敗的人生。
漁夫的經驗
水流湍急浪花飛濺之處是大魚,命運沉浮遭遇坎坷將砥礪出巨人。
一群年輕人常常結伴在一泓深潭邊釣魚,令他們奇怪的是,有一個漁夫總是在潭上邊不遠的河段裏捕魚,那是一個水流湍急的河段,雪白的浪花嘩嘩地翻卷著。
年輕人都覺得這個漁夫很可笑,在浪大又那麼湍急的河段裏,怎麼會捕到魚呢?有一天,有個好事的年輕人終於忍不住了,他放下釣竿走到漁夫麵前,隻見漁夫提起他的魚簍往岸邊一倒,頓時倒出一團銀光。那一尾尾魚不僅肥,而且大,一條條在地上翻跳著。
年輕人一看就傻了,這麼肥這麼大的魚是他們在深潭裏從來沒有釣到過的。他們在潭裏釣上的,多是些小魚,而漁夫竟在河水這麼湍急的地方捕到這麼大的魚。這是為什麼呢?
漁夫笑笑說:“潭裏風平浪靜,所以那些經不起大風大浪的小魚就自由自在地遊蕩在潭裏,潭水裏那些微薄的氧氣就足夠它們呼吸了。而這些大魚就不行了,它們需要水裏有更多的氧氣,沒辦法,它們隻有拚命遊到有浪花的地方。浪越大,水裏的氧氣就越多,大魚也越多。”漁夫又得意地說:“許多人都以為風大浪大的地方是不適合魚生存的,所以他們捕魚就選擇風平浪靜的深潭,但他們恰恰想錯了,一條沒風沒浪的小河裏是不會有大魚的,而大風大浪恰恰是魚長大長肥的條件。大風大浪看似是魚兒們的苦難,但這些苦難卻是魚兒們的天然給氧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