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九輯 感知幸福(2 / 3)

幸福的底線

想要很多很多幸福的時候,幸福是一個魔鬼;當我們不那麼貪得無厭的時候,幸福就是一個天使。

那時,她是那麼漂亮,鮮嫩的肌膚,白裏透紅的臉蛋,說話的聲音像風吹響了窗前的風鈴,很多人都喜歡她。直到辦公室裏小趙從外地出差回來,看到她,大呼小叫,有些戲謔地說道:“怎麼幾天沒見你就長胖了?”從那以後,她沉默了很多,再也聽不到她的歡聲笑語,天天忙著吃減肥藥、節食,中午別人去餐廳吃飯,她躲在一邊咽口水。

說句良心話,她真的不胖,勻稱的體形,健康的身體,花朵一樣的年紀,可是小趙的一句話,從此把她推上了減肥的征途。她每次看到我,第一句話就是,看我最近有沒有瘦些?我隻能實話告訴她,你真的不胖。可惜她並不相信,老是疑神疑鬼,覺得自己又長胖了。一次她竟然餓得在辦公室裏暈倒,我給她一塊巧克力,她死也不肯吃還背後跟人抱怨:“她怎麼那樣,虧我對她那麼好,給我吃巧克力,不是害我嗎?”

一年之後再見到她,她已經瘦得像一根魚刺,臉色蒼白晦暗,連走路都有些打晃。看見我,第一句話仍然是,你看我最近有沒有瘦些?

看著她的背影,我不由得歎氣。她得了厭食症,走入了一個心理怪圈,又不肯去看醫生。花朵一樣的年紀,就那樣一點一點地凋謝了。

想起作家史鐵生說過的一段話:生病的時候,懷念那些不生病的日子;病重了時,又懷想病輕的時光。人總是這樣,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漂亮了還想更漂亮,錢多了還想更多些。我們都沒有自己的底線,得到了還想得到更多;失去時,卻從來沒有想過,還有比失去更糟糕的事情。心中的溝壑不斷地被各種欲望填滿,壓得喘不過氣來,甚至停不下腳步,看一下周圍的風景。

想要很多很多幸福的時候,幸福是一個魔鬼;當我們不那麼貪得無厭的時候,幸福就是一個天使。

如果給幸福劃一道淺淺的底線,那就是擁有健康的身心。常常心存感激,感激那些帶給我們快樂的人,哪怕那種快樂隻有一丁點,隻是極短暫的一瞬。

活著就是幸福

如果一個人的生命去了,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走了,再多的東西對於他都是多餘。

半夜一覺醒來,發現停電了。由於連續多天的高溫,沒了空調運轉的屋子很快燥熱起來。我看了看牆壁上的鍾,時針已經指向淩晨2時40分了,還是到樓下透透氣吧。我剛穿上拖鞋,書房裏的電話忽然急促地響起來。

這麼晚了,誰還會打電話呢?

我走過去一接聽,是在市紀委工作的老同學新炎打來的。新炎頭一句話就是:“文科,你知道嗎,鑫權走了。”

“走了,他去哪兒了,去廣東打工了嗎?”我沒有反應過來。

新炎在電話那頭歇斯底裏地叫:“笨蛋,打你個頭啊。鑫權在學校出了事,到醫院沒有搶救過來,走了!”

“什麼!?”我怔呆了,幾乎不相信新炎的話:“他前天還打電話給我說放假了來我家玩啊。”

當新炎把事情經過簡單介紹後,我的心一下冷了。

鑫權昨天下午在學校打籃球,不幸在投籃時球架子倒下來,剛好砸到他頭上。幾個球友慌忙把他送到醫院,最終因失血過多,搶救無效死亡。

我不得不相信事實,鑫權真的走了,才二十九歲的人啊,這樣說走就走了,我從來沒有感覺到人的生命如此脆弱。

鑫權、新炎都是我初中時的要好同學。鑫權姓劉,同學們都叫“劉法官”,因為他的父親是區人民法庭庭長,家庭條件自然是班裏最優越的。鑫權從來沒有官家公子哥的派頭,相反,他為人熱情、豪爽、大方,班裏哪個同學有了經濟困難,他準是頭個捐款者。

他喜歡體育運動,尤其愛好打籃球,是年級籃球隊隊長。我和鑫權、新炎都是一個村子的,我們天天早上一起步行十裏地上學,下午一起回家,成了鐵哥們。鑫權籃球打得好,學習成績卻一直很差,初二時還在中等位次,到了初三時降到了倒數後十位,而我和新炎的學習成績一保持在全班前三名。照班主任老師的話,是全校考重點中專和省重點高中的苗子。那時侯,我們農村的孩子能夠考取中專,相當於現在考取全國重點大學,是最大的喜事,要辦酒請客放電影的。記得當時我們那屆考取了十八個中專生,打破全校曆史記錄,新炎考取的是衡陽農校,我卻在中考前夕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重病錯過了中考,榜上無名。名落孫山的鑫權大徹大悟,發誓要考取大學。為此,他居然連降三級,重新從初中一年級讀起。而我呢,因為母親患上胃癌早逝,家裏負債累累,放棄了重讀初三,迫於生計遠走廣東韶關山區學做木工,後來又在郴州市裝璜公司搞裝璜。期間,鑫權一直與我保持通信聯係。他總是勸我重返校園,接受更高一級的文化教育。我經過兩年流浪,同樣深深感受到文化知識的重要。於是,我重新返回家鄉參加中考,以優異成績考取了衡陽市一所成人中專學校,攻讀財會專業。兩年學習期間,我和鑫權通信頻繁,相互鼓勵,他還多次跑到衡陽看望我,使我深深感受到友情的溫暖。

1993年中專畢業後,我四處找工作。記得頭回是遇到耒陽市農業銀行招考6名儲蓄員,我在全市300多個應聘者中考取了第五名,卻因為不懂打通社會關係而泡湯。緊接著,我參加市廣播電視局記者招考,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卻因為身高不夠一米六八會影響電視台形象被拒之門外。絕望中,已在耒陽城讀高中的鑫權托一個同學幫忙,介紹我去一家私人米粉廠打工。由於工價低得可憐,每月隻有80元,我隻做了兩個月就跑到了一個建築隊賣苦力。白天,我以瘦小的身子挑磚抬水泥預製板,晚上,躲在陰暗的工棚裏看書寫作。記是有一回,鑫權和已在鎮政府工作的新炎一起來看我。鑫權看見我的一身泥水的樣子幾乎要掉淚,他說:“你這樣賣命,何苦呢?你還是想辦法做生意啊,哪怕每月隻賺幾百元生活費也比賣苦力強。”可是,我父親年已七旬,根本無力在經濟上支助我做生意。鑫權就想辦法借了兩千元給我,幫我在城區五一東路擺了個書攤。慢慢地,我的生活固定下來。一年後,也就是1996年2月春,耒陽市水泥廠麵向全市招工,我以第一名的成績順利地關,成了一名企業職工,也結束了我長達三年的流浪歲月。就在這一年,鑫權考取了長沙市某所高校。每次回家,他依然來看我。大學畢業時,他的父親幫他弄了個當法官的指標,可他卻讓給了哥哥,回在家鄉中學任教。他說,父親雖然是個法官,但他永遠是農民的兒子,他願意把畢生的精力,奉獻給家鄉的教育事業,去建設一個文明、富裕的新農村。

然後,他果然去了農村。第二年春,我也通過自己的努力有幸進入了公安機關工作,我們的聯係就很少了,但是那份珍貴的友情一直藏在我的心中。我偶爾會從已經調到市紀委工作的新炎口中,間接了解到他的一些情況,知道他工作很出色,為他的進步而高興。而今天,他卻走了,永遠地走了。難道人的生命原本這樣脆弱,脆弱得像稍縱即逝的流星!

好朋友在失去的時候,才感到他的珍貴,這是我過去所未曾想到的東西。因為在此之前,我一直在埋怨自己的不幸,一直在怨恨命運對我的不公,並未意識到一個好朋友曾經對我說的每一句鼓勵的話,給予我的每一次熱情相助,甚至每次和我見麵的喝咖啡渴酒聊天,就是一種幸福!如今想來,過去十幾年來和鑫權相處的每一個細節,都是那樣的親切和溫馨。是他,在我最坎坷的歲月,給了我一份珍貴的友情;是他,在我最困難的時刻,給了我許多的幫助。而我,卻從沒有想過該怎樣珍惜,怎樣感激,怎樣報答!

人就是這樣,當我們擁有健康時,並不會想到健康是福,反而責怪父母親為何不給自己漂亮的麵孔魁梧的身材;當我們擁有工作時,並未感到工作是美麗的,反而在埋怨工作辛苦工資太低;當我們擁有友情時,並不懂得珍惜,反而覺得對方的關心幫助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當我們擁有婚姻時,並不感到知足,反而會為一些鎖事與丈夫妻子爭論不休……其實擁有的東西再光彩奪目,日子久了也會覺得普通平凡。這就象花朵,聞久了不見其香,當凋謝成泥土時,我們才會回味到它的清香。如果,我們在健康時,多想想躺在病床上忍受病痛的人,如果我們在擁有工作時,多想想還有成千上萬下崗職工在為再就業四處奔走,如果我們在失戀或者婚姻不幸時,多想想還有很多人一生中沒有擁有過愛情,如果我們在擁有友情時,多想想那些孤獨而艱辛的時光,我們就不會縱容自己,就會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花兒謝了還會再開,寵物走了可以再買,愛情沒了可以再尋找,今天走了還有明天,春天去了明年再來。如果一個人的生命去了,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走了,再多的東西對於他都是多餘。人的一生,在不斷地獲得,又不斷地失去。在獲得的時候,倘若能夠想到:我將在刹那間失去它們,我現在該怎樣對待它們,也許留下的遺憾和傷痛就會少了許多。

好好珍惜生命吧,朋友,活著就是希望,活著就是幸福。

女人的幸福跟什麼有關

女人的幸福與否,跟她遇到的人有關。

在和朋友探討,女人的幸福與什麼有關?朋友甲說是漂亮,漂亮的女人總是更容易幸福的。朋友乙反對,說自古情多累美人,女人如果光漂亮沒腦子,還不如長相平平但心靈手巧呢。朋友乙認為,幸福的女人必須是才貌雙全色藝俱佳,否則沒戲。朋友丙聽了說:女人又漂亮又聰明也不見得幸福。他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說科學家研究發現,豬的智商要比狗貓都高,基本上可以算是最聰明的畜生,而且豬一般都是大眼睛雙眼皮,據說還生性愛清潔,可是它們幸福嗎?大多數命運悲慘,住的是肮髒的豬圈,吃的是添加了避孕藥的合成飼料,而且一旦養肥就是一刀宰殺,很少有可能壽終正寢,所以說聰明漂亮管什麼用?朋友丙的意見是性格即命運,一個女人幸福與否,取決於她討人喜歡的能力。女人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為可愛而美麗。有的女人跟寵物似的,雖然沒什麼能力,但善於依賴,善於邀寵,善於依附,所以,反而比那些又美麗又聰明的女人費的力氣少,但得到的回報卻多。

他們問我到底支持誰的觀點——我給他們講了我們家的六隻貓的故事。這六隻貓的媽媽是一隻流浪貓,極其普通的一隻白貓。有一天被我老公發神經撿了回家,不久這隻流浪貓生下顏色不同長相各異的六隻小貓。我當場就瘋了,到處遊說朋友們認領。也有喜歡貓的朋友到我們家去,一看就說,這就是土貓吧?我說是,是,是流浪貓。朋友說要是名貓還能將就送出去,這麼低微的出身,懸。後來,我們把貓的圖片發到網上,把貓的照片存到手機裏,逢人就拿出來。好容易給貓找到幾個東家,先來挑的,都是挑那群貓裏最漂亮最活潑的,留到最後還有三隻小貓和那隻老白貓。我一個心地善良的朋友偶爾到我家來,動了惻隱之心,跟我說她認識一個既有錢又善良又喜歡貓的朋友,在北京郊區有一占地600畝的房子,說她可以想辦法替我把貓送過去。中間的過程我就不在這裏羅嗦了,結果是這留到最後完全被剩下根本送不出去的貓們被送到一個最好的人家,而且前一段時間,朋友替我去看了一趟,說那些貓在那裏太幸福了,既沒有母子分離,又享受到自由且有保障的生活。

朋友甲乙丙聽完我說的這個故事,順便說一下,他們都是曾經到我們家挑過貓的朋友,異口同聲問我一個問題:你到底要說什麼?

我說:我要說的是女人的幸福與否,跟她遇到的人有關。

收藏幸福

幸福,應該是你心中的一份禪意,悄悄地收藏起來,在靜默無語中相伴一生的花樣美麗。

漸漸地,日子一天天過去了;漸漸地,人們一歲歲變老了。

何謂幸福?每個人自有不同的思量和標準,雖然幸福的結局都是那樣地皆大歡喜。幸福可以漾在臉上,幸福也可以寫在心裏,當幸福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時,幸福是灼人的。

為什麼幸福是灼人的,因為幸福是一種力量,是千錘百煉之後提升出來的一種力量。一種踏遍陰森荊棘的勇氣,一種翻越陡峭山崖的魄性,一種走過血雨腥風的從容,一種透析人生苦短的姿態。因此,幸福就像退潮的一刻,黃昏的一刻,在天地交彙中劃出美麗的寧靜之弧,又在寧靜中蘊含無數智慧的精靈。

因此,幸福,其實是妙不可言的。

幸福的妙不可言在於幸福不是輕易得來的,就像從前一首歌所唱的“幸福不是毛毛雨,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任何美麗的鮮花都始於一顆被人忘卻的種子,幸福是創造的過程,幸福是走過了一段漫長的征程。

有人說,幸福其實可以很簡單,簡單到喝一杯自己喜歡的飲料,穿一件自己喜歡的衣服,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或者,喜歡一個陌生人,或者,對著鏡子微微一笑……這些淺淺的感覺,我更願意稱之為“開心”,因為它們是瞬間展露的,或是此時彼刻的。而幸福,是有深度的,是由內而外的一種歡愉,是付出了耕耘的一種收獲。

因此——

幸福是不需要表白的,幸福更不是用來炫耀的,幸福是用來靜謐感受的,就像欣賞宇宙星空一樣,在沉默中享受它的博大精深。

幸福是偽裝不出來的,幸福更不是攀比出來的,幸福是用來品嚐的,就像麵對一道誘人佳肴,十個人的味蕾會解出一百種不同的滋味。

幸福是要小心嗬護的,幸福更是需要秘密收藏的,幸福就像世界上最香醇的泉水,唯有遠離汙染才能永葆清澈。

有人說,分享快樂,快樂就變成雙份;分擔痛苦,痛苦會減輕一半。快樂,其實也是一種開心的感覺,比起幸福的深厚,快樂就像鮮花上的露珠,陽光普照的時候,露珠就會消失……而幸福,則是那顆在泥土中不斷舞蹈的種子,它的美妙的肢體暗藏在一份冷靜的喜悅中。

看到鮮花,人們知道這個世界上存在著美好的事物,有些人可以從心裏深深地感知,有些人可以在夢中暗暗地向往,有些人隻能從眼角偷偷地窺視,也有些人,連偷窺的勇氣都無以產生……曾經,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幸福的藍圖,有些人可以在有生之年聞到花香采到甜蜜,有些人隻在生命的終點站被鮮花簇擁,還有一些人,隻能是那麼孤孤單單了無聲息地別離塵世。

有一天,如果你覺得自己很幸福,請把幸福收藏起來吧!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很多的人,他們沒有機會播下一顆種子,也沒有時間等到花開的一刻,他們需要更多的是被人分擔而不是為人分享。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裏無雲萬裏天。幸福,應該是你心中的一份禪意,悄悄地收藏起來,在靜默無語中相伴一生的花樣美麗。

幸福為什麼越來越少?

生活就好比住在一個宮麗堂皇的酒店裏,卻享受不到美好時光,因為旅途沒有其他同行人。

一切在增多,幸福除外

假如你用鉛筆和方格紙繪製一張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歐美民眾生活變化的曲線圖,你會發現所繪製的曲線多呈向上走勢。可以說幾乎每一項體現社會福利的客觀指數,如人均收人、“實際”收入水平、人均壽命、住房麵積、小轎車的人均擁有量、每年撥打的電話次數、每年旅行的次數、所獲得的最高學位、智商分數等都在提高。

然而,當我們轉至人們的內心,幸福指數在近50年來沒有任何增長,認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口比例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一直在下降。歐美人擁有的一切都在增多,而幸福除外。

幾乎所有人的一切都變得越來越好,但人們卻沒有覺得更幸福。社會進步中的這一悻論引起諸多學者的關注,他們開始研究“幸福”,或稱“主觀幸福感”這一課題。芝加哥大學全國民意研究中心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一直從事此類民意調查研究,現已成為這一領域的研究中心。耶魯大學政治學教授羅伯特?蘭研究發現,在1950年,約60%的美國人說自己是“幸福”的,此後這個比例除偶爾起伏之外幾乎沒有更大的變動,同時認為自己”非常幸福”的美國人的比例卻由1950年的7.5%降至今天的60%,而且還在繼續下降。最突出的變化是抑鬱症患者增多,此外還有數百萬的人雖然沒有明顯的抑鬱症症狀,卻感受不到生命應有的快樂與滿足。

第一道菜最鮮美

研究顯示,隨著收人的增加,幸福安寧的感覺也會隨之增長,不過有一定上限。從一貧如洗到擁有自己的房子和穩定收人的這一階段,人們的幸福感提升明顯,而一旦步人中產階級,金錢就開始與幸福脫節,兩者再無必然的關係。伊利諾伊大學的心理學家愛德華?迪納曾調查過一定比例位居《福布斯》世界400首富之列的千萬富豪們,結果發現,與中等收人的普通人相比,這些富豪對於生活的滿意程度僅略高一點。他們的確很宮有,然而有些東西是金錢不可能買到的。

金錢和物質與幸福感僅略微相關——幾乎所有有關幸福的研究都支持這一基本結論。卡內曼曾這樣簡要地概述他的研究:“生活環境對幸福似乎沒有絕對影響。”至於為什麼一旦步人中產階級,金錢便不再給人們帶來幸福,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其中一種解釋就是目標的不斷變換。人們對於物質的需求和生活的享受也隨著收人的曲線同時增長。需求是可以滿足的,而欲望是永不能滿足的。

研究表明,關鍵的因素在於人們對未來的期望。一個中等收入但工資一直在上漲的人,要比一個有著高收人但不大可能再突破的人快樂。同樣,一個住在小房裏,但將在五年內搬進中檔房子的人,可能比一個已經擁有大房子的人快樂,因為後者知道這已是自己所能擁有的最大住宅。“第二道菜遠不如第一份鮮美。”

旅途沒有同行人

對於未來過高的期望可能會妨礙我們珍愛現已擁有的幸福,這一現象可稱為“預期下焦慮”。布魯金斯研究所的研究員卡羅爾?格雷厄姆和斯蒂法諾?帕蒂納托發現,在許多國家,人們普遍感覺到“預期下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