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遵守職場規則主動向別人打招呼(1 / 3)

擁有一份有前途的職業是一個人一生的福分。但你的職業是不是有發展前途,很多時候不在於工作本身,而在於你會不會說話辦事兒,是否善於解決工作中的難題。在任何一個單位裏工作,都少不了與領導、同事或下屬打交道,其間因為彼此常常存在各種利益競爭關係,有些事很難辦。衡量一個職場中人是不是有發展潛力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看他是否善於處理工作中麵臨的方方麵麵的難題。具備了這方麵的能力才會有升職的可能,也才會有一個光明的前途。

當有人主動向你打招呼的時候,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或許有人說:“在辦公室中,彼此抬頭不見低頭見,都這麼熟了,還招呼什麼?”

其實不然,一聲小小的招呼,能拉近雙方之間的距離,特別是你為了拓展業務,廣交業務上朋友的時候。

在你為了業務奔波忙碌時,必然會遇見許多與你業務有關的人。這些人,你隻知道他的姓名,甚至有的連姓名都不知道,你跟他見麵時,也不過說兩三句有關業務的話,甚至於有時你隻是跟他點一點頭。例如,你經常到某大廈去接洽事務,經常遇見那個大廈的電梯司機,或是你到貨倉去提貨,經常遇見那個貨倉的守門人,或是你經常到某銀行存款,經常遇見那個櫃台後麵的出納員等諸如此類人員,你不知他們姓氏名誰,何方人氏,但他們或多或少地都與你的業務有點關係。

你怎樣對待這些人呢?你用什麼態度和他們招呼?這是一個很微妙也很實際的問題。你是把他們當做一個機器配件,根本不把他們當做跟你一樣的人呢?還是神氣活現,大擺你的架子呢?還是對他們謙恭有禮,和藹親切,把他們當做你的朋友呢?

有許多人為了謀生出來工作,薪水很少,工作既辛苦,又單調、繁重,平常已經是受累受氣,心煩意亂,如果你對他們神氣活現,或是不理不睬,他們對你也不會有什麼好感,辦起事來,也隻顧他們自己的方便,不顧你的方便。換句話說,如果你的態度不好,那麼就會到處碰到不方便。但是如果你把他們也當做朋友看待,對他們有適當的尊敬與關懷,他們即使不知你的姓名,但一看見你的麵容,聽到你的聲調就已經有了好感,這時,他們就像吸進一股清風,精神為之一振。既然他們對你印象很好,那麼,他們就好像本能一樣,除了自己的方便之外,也會兼顧到你的方便。電梯司機會多等你幾秒鍾,貨倉的守門人會替你找搬運工友。銀行、保險公司、郵局、物業公司……的職員們,都會在你需要的時候,給你或大或小的方便。

實際上,如果你到處都能結交許多業務上的朋友,有許多業務可以很迅速地順利地辦妥,不但減少許多手續上的麻煩,並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損失。

對於這些業務上的朋友,除了對他們保持禮貌、親切的態度之外,還應該在業務上盡量幫助他們。那就是說,我們也要盡量給別人方便。業務上總是有來有往的,別人既然給我們許多方便,我們也應該給別人許多方便,辦起事情來不讓別人久等,不讓別人吃虧。大家都在互助互利的友誼氣氛中,把事情辦妥。

對於關係比較密切的業務上的朋友,我們除了業務上的接觸之外,還要安排一些私人間的接觸機會,使雙方在業餘時間可以輕鬆自在地談談笑笑,說不定在談談笑笑之間又可以解決許多業務上的問題。

現代社會是一個“人”的社會,所有的活動、交易、成就,都要從人與人的接觸中產生。別人供給你所需,也肯定你的貢獻,甚至你存在的價值,都建築在人們的回應上。

所以,你認識的人愈多、公共關係愈好,就愈容易成功!

艾裏說錢沒錢、說勢沒勢,甚至論才能也無所長,卻成為最受歡迎的人物。有錢的人幫他出錢,有勢的人為他效力,有才的人向他獻計,使他獲得了不起的成就。

為什麼呢?因為艾裏與這三種人都有交情,他把有錢卻急需政治後盾的人,介紹給有勢卻無財力支援者,又將懷才不遇的人,引薦給他們,於是大家都獲得了好處,團結成一股力量。

而誰是力量的中心?

當然是無錢、無勢又無才的艾裏!話再說回來,與眾人結交的能力,何嚐不是一種傑出的才能?

人與人相識,除了自然的緣分,更有許多創造的機緣。能夠用創造的方式,盡量多結一分緣的人,才是真正的聰明人,才是容易成功的人。

正是因為艾裏不白白地等待機會,而是掌握了每個小小的契機,把它發揮成大的巧合,才建立起了穩固的人際關係。

在生活中,艾裏十分重視創造與人結識的機緣。比如,他剛剛搬到新澤西州的時候,一天傍晚,他看見鄰居的女主人走了出來,便隔著十幾英尺的樹叢向對方望,然後非常自然地找到恰當的時機,抬起頭,露出笑容,喊一聲“嗨”!隨後,艾裏便彎身穿過樹叢,到她的後院,開始了寒暄,並聊起天來。他們就這樣認識了,彼此留下電話,約好今後互相幫助,大家有個照應。

那第一聲“嗨”是怎麼產生的呢?艾裏認為他們幾乎是同時隔著樹叢向對方打招呼。艾裏也相信,他們是一起有心地走向樹叢,為的是與對方結識。

這種彼此心裏有所準備,伺機而動,並接觸眼神的功夫是非常重要的。譬如當你參加酒會或聚餐時,必須隨時保持敏銳,回應別人拋來的眼神。你經常可以在電影裏見到,人們能遠隔十幾英尺相互敬酒。想想,若不是目光敏銳,怎麼可能注意到那麼遠?

而那遠遠的會心一笑,不必開口,默默地、高高地舉起酒杯,用眼睛表達一份心意的敬酒,最是令人感動!

相反地,當你看到一個朋友,直向他使眼神,甚至叫他名字,對方卻遲鈍而無反應時,那又是多麼懊惱的事!我們每個人,不都曾經曆過這種尷尬的場麵,或給予過別人這樣的感覺嗎?

當你的朋友狠狠拍你一下,說:“怎麼搞的?我跟你打了半天招呼,你都沒反應?”就是因為你不夠敏銳,傷了對方的感覺,使他熱情的“嗨”落入冰水之中。

記住,這世上每個人都可能跟你有緣,也都可能成為你的助力。這種助力常是你成功的保證,是你在困境中的通行證!

“嗨”是個最普通的字,相錯而過的車船上,人們可以彼此喊一聲“嗨”便再也不相遇。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可以因為喊一聲“嗨”而從此相識。

不要猶豫,不要吝惜,抓住機會,露出笑容,在辦公室裏,主動向同事說一聲:“嗨!”

說好各種即席發言

即席發言對於每個人來說既是一種機會,又是一種挑戰。它是對每位辦公室成員的考驗。如果你是一位巧辭令、善言談的“老手”,是不成問題的,但如果你是一位缺乏辭令、害怕在眾人麵前講話的“新手”,那也不必緊張、回避,敢於拿出你的全部熱情和膽量來,針對不同場合、對象說出能完全表達你的思想、意見或真情實感的精彩語言來。

即席發言通常分以下四種情況:

(1)被人發問時的即席發言

被人發問時的即席發言,通常是在會議上、法庭上或學術性的討論、答辯會上,它大多是被動式的發言。這種發言受發問內容或發問主題的限定。因此,就發言範圍來講是容易把握的。這種答複式的發言,應問一答一,問二答二,將所需回答的問題,做條理清楚、內容完整而又是非曲直分明地闡述就可以了。如果是被人質疑,那就將“疑點”所在,做出符合事實和理由充分的回答,如果是法庭上的答辯,就將所涉及問題的時間、地點、在場人、事實的經過等加以闡明,或陳述你的申辯理由;如是學術上的答辯或解釋,那你就將你的觀點或研究成果,用科學的方法加以論述或闡明,倘若遇到深奧艱澀難懂的問題,可用淺顯易懂的形象性的語言加以說明……這樣,你便能將你所答的問題說得明明白白了。

(2)必須加以說明的即席發言

這種即席發言,通常是一個問題、一件事情在被人誤解、曲解,群眾或聽眾不甚明白或不明真相時的一種解釋性發言,這種即席發言既可以是指出、糾正他人問題的事實真相,以達到澄清事實的目的,也可以是為自己或世人作辯白。一是和盤托出事實,以明真相,用事實來說明問題;二是要在道理上充分地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抓住問題或事實的實質,切忌使用“描繪”、“誇張”之類發揮性言辭,否則會適得其反,把本該容易說明的問題,搞得複雜化了,致使聽眾反感。

(3)“靈感”勃發時的即席發言

什麼是“靈感勃發”呢?就是指觸景生情、由二連三或見鳥思鴿的聯想、遐想。這種情況,常在討論會、酒席間、聚會上碰到。由一位講演者或談話者的一席話或一句話而發生聯想、勾起情思;或見到一位老同學、老同事、老部下或老上級時所勾起的回憶;或是因酒興奮,情思奔流,話語的閘門開啟等情況下而發等。這種“靈感”湧流式的講話,通常要視場合、情景而定,應以幽默、趣事,歡樂的內容、語調和氣氛為宜。要把握簡潔、得體、高雅、樂趣這樣四個要素。切忌酒後失言,不要講那種掃興話或長篇大論的廢話、贅話。

(4)被邀請時的即席發言

被人邀請的發言,一是應該謙遜;二是應該講出與眾有益的話來;三是應該充分估計聽眾的客觀要求,說出受人歡迎的話來;四是要簡短、幹練。

“謙遜”,就是對主人(單位、團體)說些適當的謙卑語言。如感謝主人的熱情好客,讚揚主人的成績、善舉、為人風格和精神品德等。

“說出於聽眾有益的話來”,就是講話的內容能使聽眾獲得思想上的啟蒙和知識上的啟迪;要注意講演者的自我形象和美的感染力,不僅要以理服人,還要以情感人,以“楷模”形象出現在講壇上。

“充分估計聽眾的客觀要求”,就是說聽眾需要麵包,你就不要去描繪天堂如何美好;聽眾需要安撫,你就不要去激怒聽眾;麵對需要“疏導”的一幫青年人,你就不要去“堵塞”或橫加幹涉。

“要簡潔,不要空饒舌”,大凡一句話能講完的就不要用兩句話、三句話甚至喋喋不休的空話、大話和廢話。做到了上述四點,如果再能藝術地發揮一下講演技巧,那你的邀請發言就會成功了。

俗話說:“有備無患。”隻要你對即席發言在心理和內容上有所準備,在發言時輔以各種技巧,自然可以引起別人的共鳴。

避開拍馬的嫌疑

在辦公室共事,一般人往往容易注意別人的缺點而忽略別人的優點及長處。因此,發現別人的優點並給予由衷的讚美,就成為辦公室難得的美德。無論對象是你的上級、同事,還是你的下級或客戶,沒有人會因為你的讚美而動氣發怒,一定會心存感激而對你產生好感。

巧妙地運用讚美手法,讓你的上級欣賞你,讓你的同事幫助你,讓你的工作得以順利完成,為每個人營造一種和諧的辦公室氣氛,同時不失去自己做人的尊嚴和修養,事業的成功也就離你不遠了。

猶太人有一句諺語應該牢記在心:“唯有讚美別人的人,才是真正值得讚美的人。”

但在辦公室裏,有些人的“讚美”總讓人感到惡心。他們總像戴著一副麵具,不分場合和時間,巴結他遇到的每一個人,什麼過頭的話他都說得出口。他們認為向上司大獻殷勤就能輕而易舉地得到提升,而不想通過努力工作而獲得成功。

聰明而有人格的人並不這樣認為。讚美別人並不是工作的全部,隻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使自己的工作得以順利完成、目的得以順利實現的一種方法。讓周圍的人討嫌、厭煩,對自己有什麼益處呢?

讚美應該是發自內心的,是自然而然的善意的行為,不需要你絞盡腦汁,處心積慮,也不需要你時時小心謹慎。

把每一次讚美當做一次學習的過程,把他人的優點作為自己仿效的榜樣,別人也就會很樂意幫助你。同時,在實踐中學會更自然地表達自己的好意。

對別人的意見不要立即表示讚同,給自己一段時間,表現出你的謹慎和細致,然後給別人進一步表明意見的機會,讓他們說服你。這樣,你的讚同就會顯得更具價值。

在任何場合,對任何人,都要用適當的方法加以讚美。你可以把它看做是對未來的一筆投資。哪怕是別的部門的領導,或者是你所厭惡的人,也應該對他們的長處加以讚賞,這一樣會給你帶來回報。

讚揚不光是說好話,而是說讓人舒心的話,可以采用問候、商量、關心、敬重的口吻。

如果你不相信對方,認為對方不值得讚美,就不必去讚美。虛偽的讚美會使自己陷入無法擺脫的困境,而對方也會覺得你在嘲諷而不是讚美他。

讚美是調和人際關係的好辦法。但當著上司的麵直接予以誇讚,既容易發生尷尬又很容易招致周圍同僚的反感、輕蔑,從而使自己樹敵太多。所以,讚美上司最好是背地裏進行,如,在公司的其他部門,上司不在場時,大力地讚美一番,這些讚美終有一天會傳到上司耳中的。

和上司一起到顧客那裏,若都是部屬一個勁兒地搶風頭,滔滔不絕,會令上司覺得難堪,難免在心裏留下疙瘩。所以,最好的應對方式是細節部分由屬下做說明,結論部分由上司來概括。

另外,以“經理,您認為如何”征求上司的許可、認同,看似降低自己身份,做了穿針引線的工作,實際上卻掌握了談話的主動權。

在歸途中,要感謝上司給你的這個機會,並強調是因為上司的同行,才取得了這樣好的效果。日後如果同顧客達成了交易,要再次對上司表達謝意,感謝上司相助。“感謝的話,不嫌多”,反正是不花一文錢嘛,何必要吝惜呢?

讚美一定要避開“拍馬”的嫌疑,否則,不僅起不到調和人際關係的作用,反而事與願違。

掌握說“不”的藝術

在辦公室中,每個人都可能遇見這種情況:有個同事向你求助,而要你做的是件棘手的工作。雖然同事間互相幫助是應該的,但答應下來,你自然付出額外加班加點的代價,甚至還會影響你自己的工作;如果你敷衍了事地應付,同事發覺後肯定對你有意見,甚至因此引發矛盾,造成“好心幫倒忙”的結果。因此,遇到這類情況,你就要果斷地對同事說“不”。

說“不”有說“不”的藝術。如果你表達得不徹底,同事還會對你軟纏硬泡。如果你生硬地拒絕,會讓同事很沒麵子,甚至下不了台。這一次不愉快很可能使同事對你心存芥蒂,甚至成為製約你在職場發展的隱患。

在同事向你求助的時候,認真傾聽對方的陳述,是你說“不”之前的最好鋪墊。

如果你有選擇地在聽,或者裝著在聽,甚至根本不理睬對方,都會讓你的同事感到不受尊重,還會顯得你特別不真誠。接下來說“不”,就會對你的同事造成很大的傷害。

認真傾聽,不但會保全同事的麵子,還會對同事的求助進行全麵、透徹的了解,並做出正確地判斷。如果幫助對方對提升你的工作能力很有好處,你不妨答應下來,當做一次鍛煉的機會。如果答應下來隻是給你添麻煩,你就應該拒絕。如果能給對方提出有益的建議,甚至在你的指導下,找到了更佳的解決方法,對方一定會感激你。

其實,真正的傾聽並不是僅僅用耳朵在聽,也不是僅僅要記住甚至理解對方所說的話。研究交流問題的專家認為,我們所進行的交流隻有10%是靠我們說的話來體現的,有30%是通過我們的語調來體現的,還有60%是由我們的肢體語言來表現的。在傾聽的過程中,不僅要用耳朵來聽,更重要的是用眼睛和心靈來聽。不僅用左腦,還要用右腦,學會察覺、直覺和感覺。

同事向你求助,你應該立即停止手裏的工作,麵向他,認真傾聽。這顯示了你對同事的尊重。在傾聽的過程中,如果你再動用肢體語言,效果會更佳。

(1)坐直身子,正對著對方。表示你十分重視對方的求助,正把全部精力用在傾聽上。

(2)用平和的目光注視著對方的眼睛。表示你正思考對方提出的問題。

(3)真誠地微笑。表示你很理解對方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