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是用來工作的地方。雖然同事之間的聊天是一件平凡的事,但是有些人說到興起之時,口不擇言,不管什麼都像竹筒倒豆子那樣一點兒不剩地倒出來,往往一句話脫了口就知道錯了。然而,說出來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是無法收回的。用個不甚恰當的比喻,職場是個殘酷的競技場,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你的對手,就算是合作很好的拍檔也可能突然反過臉來攻擊你。你的私事讓他知道得越多,他就越容易擊中你。有一點要切記的是,不管是熱戀、失戀,還是別的什麼事,都不要把情緒帶到工作中,更不要把自己的故事帶到辦公室。
張儀是個文靜的姑娘,有一次痛苦的失戀經曆,她告訴同事,她的男朋友甩了她,和別的女孩子相好了。這件事傳到老板耳朵裏,老板在會上說:“有的人連男朋友都擺不平,公司的事怎麼可能放心交給她處理呢?自己的私事都四處宣揚,又怎能放心將公司的秘密交給她呢?”不久就在公司內部將張儀調職,當然,工資就像“木瓜打狗,不見了一大截”。
說話要分場合。“公私分明”是一條在任何時候都適用的規則。在辦公室裏不能亂說話,要說也隻能說公事,莫談私事。有的人會抱著這樣的心理:我隻是了解別人的事,自己的事會守口如瓶;如果你不開口打聽別人的私事,自己的秘密就容易保住。不要以為議論別人沒關係,談上幾個回合就會繞到自己頭上!
在工作之餘,與同事一起上卡拉OK、下酒館、去郊遊……也要把握這個原則。至於同事中的個別深交者,能否向其傾訴心事,無所不談,讓其對自己私生活的處理出謀劃策,他會不會在關鍵時“背叛”自己,那就隻能靠自己拿捏了。
玩笑不能開過頭
辦公室是個無風還起三尺浪的地方,最簡單的玩笑都有可能轉化成最嚴重的中傷。所以,開玩笑時要注意分寸。
同事之間,大都不會天天繃著臉,茶餘飯後、工作之餘常開點玩笑,既可以活躍氣氛,又可以放鬆神經,解除疲勞,還可以拉近同事之間的距離。
會開玩笑的人,能讓人在一片歡笑中記住他的風采,並對他產生親近感。在出現意見分歧的時候,開個玩笑或許就可成為緊張局麵的緩衝劑,使同事之間消除敵意,化幹戈為玉帛。開玩笑有時還可以用來委婉地拒絕同事的要求,或進行善意的批評。
但開玩笑要達到的目的在於“玩”,千萬不要把玩笑開得過火。如果開玩笑的效果讓人覺得受嘲弄,被“涮”了,那就過了,弄不好還會鬧出矛盾來,造成損失。據報道,西方國家每年的愚人節都會造成巨大的損失,甚至在愚人節這天因為開玩笑而造成許多民事案件、交通事故等。
近幾年,中國人也過愚人節,人們也習慣在愚人節這天開開玩笑,涮涮別人,有的人還樂意被“涮”。但這玩笑可要開得適當。曾有青年小蔣、小孫,他們在同一個單位上班,平時兩人交往也不少,一年愚人節,小蔣故意裝作氣喘籲籲地跑到小孫辦公室,說:“小孫,你媽在單位出事了!”小孫一聽就著急了,趕緊往他媽媽的單位打電話,結果弄得那單位的人莫名其妙。小孫後來才知道這是愚人節的惡作劇,但他對小蔣咒他媽媽的這個玩笑非常不滿,小蔣卻以為一個玩笑有什麼大不了的。兩個人因此發生爭執,竟反目成仇。
開玩笑要適度,像小蔣、小孫這樣豈不是適得其反。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事,因一句玩笑而發生口角、打鬥,甚至出了人命案。
開玩笑的內容也值得注意,要做到既能引人發笑,又不能影響同事之間的團結。而且不能太庸俗了,有些低級趣味的小笑話,會讓同事覺得你這人太俗,特沒勁。有的人喜歡拿同事的一些笑柄來開玩笑,本來人家心裏對此就特別忌諱,你再拿來說笑,自然會鬧出不愉快,更要切忌拿別人的缺點和生理缺陷開玩笑,這就更容易引發矛盾了。
開玩笑還要注意對象。有的人喜歡嘻嘻哈哈,經常和人開開玩笑,有的人卻不苟言笑,喜歡嚴肅、安靜,你可以區別對待,別“涮”出了事。
電影《十五貫》說的就是因一句玩笑引發的悲劇。尤葫蘆喜歡開玩笑,而他的養女蘇成娟卻愛較個真。一次,尤葫蘆對養女開玩笑說:“我已經把你賣了。”不料,蘇成娟信以為真,竟在夜裏偷偷逃走了,跑得匆忙,忘了關門,正巧婁阿鼠前來行竊,殺死了尤葫蘆。而蘇成娟卻遭懷疑是謀財害命而被捕入獄,真可謂是:“禍由玩笑生,家破又丟命。”如果是別人,聽了這個玩笑,撒個嬌或回敬個玩笑也就算了,可尤葫蘆卻不顧養女的性格特點,開了這個“嚴重”的玩笑,釀成了悲劇。
開玩笑,還要分場合、分時間。同事正在工作,你卻不知忙閑地開玩笑,不是等著挨白眼嗎?在嚴肅的會場,你無所顧忌地開玩笑,不是招領導批評、遭同事反感嗎?
與同事相處,適當地開開同事的玩笑,可以起到融洽關係的作用,也不妨開開自己的玩笑。開自己的玩笑,正是因為尊重別人,很容易贏得朋友的真誠相待。開自己的玩笑,就把自己放在了與同事平等的位置上,平添了幾分親近感,更容易與同事打成一片。
當然,在辦公室裏開玩笑的限度必須把握好,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開領導的玩笑
你一定要記住這句話:領導永遠是領導,不要期望在工作崗位上能和他成為朋友。即便你們以前是同學或是好朋友,也不要自恃過去的交情與領導開玩笑,特別是在有別人在場的情況下,更應格外注意。
(2)不要以同事的缺點或不足作為開玩笑的目標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不要拿同事的缺點或不足開玩笑。你以為你很熟悉對方,隨意取笑對方的缺點,但這些玩笑話卻容易被對方覺得你是在冷嘲熱諷,倘若對方又是個比較敏感的人,你會因一句無心的話而觸怒他,以致毀了兩個人之間的友誼,或使同事關係變得緊張。而你要切記,這種玩笑話一說出去,是無法收回的,也無法鄭重地解釋。到那個時候,再後悔就來不及了。
(3)不要和異性同事開過分的玩笑
有時候,在辦公室開個玩笑可以調節緊張的工作氣氛,異性之間的玩笑亦能讓人縮短距離。但切記異性之間開玩笑不可過分,尤其是不能在異性麵前說黃色笑話,這會降低自己的人格,也會讓異性認為你思想不健康。
(4)莫板著臉開玩笑
到了幽默的最高境界,往往是幽默大師自己不笑,卻能把你逗得前仰後合。然而在生活中我們都不是幽默大師,很難做到這一點,那你就不要板著麵孔和人家開玩笑,免得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5)不要總和同事開玩笑
開玩笑要掌握尺度,不要大大咧咧總是開玩笑。這樣時間久了,在同事麵前就顯得不夠莊重,同事們就不會尊重你;在領導麵前,你會顯得不夠成熟、不夠踏實,領導也不能再信任你,不能對你委以重任。這樣做實在是得不償失。
(6)不要以為捉弄人也是開玩笑
捉弄別人是對別人的不尊重,會讓人認為你是惡意的。而且事後也很難解釋。它絕不在開玩笑的範疇之內,是不可以隨意亂做亂說的。輕者會傷及你和同事之間的感情,重者會危及你的飯碗。記住“群居守口”這句話吧,不要禍從口出,否則後悔晚矣!
玩笑,玩笑,笑了好玩。隻要你能把握好限度,適當開開玩笑,會拉近與同事之間的距離,讓同事之間的良好關係在歡聲笑語中成長。
別在背後議論別人
在工作中,很容易碰到愛在背後議論別人是非的人,這種人幾乎每個單位都有,發表言論不找當事人,甚至也不在公開的場合,而是躲在背後議論紛紛。
喜歡在背後議論別人是非的人,往往沒有什麼好下場。在背後議論人,自然會得罪當事人,時間長了,你就成了“萬人嫌”。同事們都生怕成為你議論的對象而敬而遠之,領導更害怕成為你議論的對象而將你打入“冷宮”,你在單位裏自然不會有好的發展。
一個人在工作中,無論跟領導還是同事,都難免就某一件事產生意見分歧,甚至導致很深的矛盾。你如果想澄清自己的意見,表明自己的觀點,就應該找當事人當麵探討。切忌當麵不說,背後亂說。即使你的意見是正確的,甚至你被冤枉了,如果你選擇了“在背後議論別人是非”這種小人行為,就等於自己認輸,而且也不值得同情。這正所謂“失道寡助”。
有意見,當麵提,即使不能消除分歧,或者改變既成事實,但你讓對方感受到了你的力量,這樣會提醒他以後注意考慮你的意見,照顧你的利益。而且,有意見當麵澄清,是一種光明正大的行為,會防止彼此產生過節。如果你躲在背後議論對方,發泄不滿,即使彼此沒有隔閡也會產生隔閡,甚至會激化矛盾。對方一旦與你為敵,這本“陳年老賬”隨時會被翻出來,變換成合理的借口,製約你的職場發展。
趙銳是公司業務部的精英,多次獲得公司年終獎金。年底又到了,趙銳根據考核辦法,算出自己又可以拿到2萬元獎金,便提前與女朋友算計這2萬元該怎麼花。最後決定,存銀行1萬元,另外1萬元做春節旅遊的費用。
獲獎名單公布以後,趙銳卻發現沒有自己的名字。是不是相關人員疏忽把自己漏掉了?趙銳帶著疑問找到業務部經理。經理說:“我們這次考核,是績效考核加表現考核,不隻是看績效,還要看平時的表現,如個人形象、是否具備團隊合作精神,等等。你想想看,自己在別的地方有沒有做得不夠的地方。”
趙銳不由得低下頭去。
經理提醒說:“年中時你跟小王爭地盤,哪有一點團隊合作精神?而且給公司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這是你今年沒有拿到年終獎金的主要原因。”
趙銳跟小王所爭的“地盤”,是一家大客戶。原來是小王開拓的市場,後來那家大客戶的部門經理易人,趙銳的同學走馬上任。趙銳就去拜訪同學,想把業務劃到自己名下。小王告到部門經理那兒,部門經理出麵批評了趙銳,趙銳才撤出去。
趙銳一肚子氣離開經理的辦公室。他以為,自己落選主要是經理在作祟。績效考核,主要看業績,這是硬指標,別的都是軟指標,說你達標就達標,說你不達標就不達標。他若沒有團隊合作精神,就不會聽經理的意見,早把“地盤”搶到手了。還有,那獎金是公司裏出,也不是經理自己掏腰包,經理是嫉妒才把他拿下來的。
趙銳越想越氣,不自覺地找到幾個平時關係不錯的同事傾訴,發泄不滿,說經理的壞話。
不久公司大裁員,趙銳赫然出現在名單上。自己是業務精英,是不是搞錯了?趙銳找老板詢問。沒錯,他的解雇理由是:缺乏團隊合作精神。
趙銳不理解,那件事過去半年了,自己跟小王早就和好了,怎麼又扯出來大做文章呢?
後來一個知情的同事告訴他,他在背後說經理壞話的事傳到經理耳朵裏了,經理怨氣難平,自然力主裁掉他。
在背後議論領導,豈不是把“小辮子”往人家手裏塞嗎?
有的人不但好在背後議論別人是非,而且喜歡對當事人評頭論足:誰誰晉升是憑借誰誰的關係,誰誰跟某某是秘密情人,誰誰的文憑是假的,如果讓誰誰當主管會更好,等等。時間一長,同事就會送給他“判官”的綽號。
王治就是一個好在背後議論是非的“判官”,可悲的是,他還自以為人緣不錯,沾沾自喜呢,連以前參與議論的同事也開始躲著他了。誰願意將把柄留給一個“判官”呢?他最後落個人人討厭、人人躲避的下場。
公司每年都會實行“末位淘汰”,其中的一個環節是進行民意測評。這個環節有時候是走形式,有時候卻能發揮作用。王治的部門共10個人,認為他工作能力差的票是9票,他不得不在眾望所歸中離開公司。
其實,他的同事都想讓他離得遠遠的,於是就借民意測評,讓領導將他打發走了。
有些員工,可能出於一箭雙雕的目的,喜好單獨找領導指責別人,好像這樣既向領導表示了忠誠,又打擊了同事。比如:“娟子昨天又偷拿了一疊複印紙,我都提醒她好幾次了,她還是屢教不改。”“我真擔心這個企劃案不能按時完成。小趙負責的那組調查數據,拖了好幾天了還沒搞定。”在這些人眼裏,別人怎麼也有毛病,似乎隻有他是完美的;別人似乎都是領導的敵人,隻有他是領導的心腹。當然,這些人這麼做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取悅領導,獲得上司的重用。
精明的領導一般是不會吃這一套的。如果他重用你,你會不會用同樣的手段來對付他?也就是單獨跑到他的領導那裏去指責他?這種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所以,精明的領導可能暫時利用你駕馭你的同事,而不會重用你。如果你老是喋喋不休地在他麵前指責別人,可能會讓他感到潛在的威脅,找個理由就把你打發掉了。
蘇寧是公司宣傳部的元老了,她經常一個人跑到部門經理那裏指責同事。經理一般是笑眯眯地傾聽,她以為自己獲得了經理的賞識。
公司根據發展需要,為了開發一項新業務,單獨成立了一個辦公室,人員從各部門抽調。蘇寧接到調令後,急忙找部門經理。她不想離開宣傳部,因為她的職位是個肥差,況且那項新業務現在看起來還不明朗。
經理笑眯眯地說:“公司抽調你是經過慎重考慮的。你是公司的老員工了,經驗豐富,那可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一般人不能勝任。再說,現在調令已經下了,不可能更改了。”
蘇寧又去找老板,得到了同經理一樣的答複。她隻好服從公司的安排。
她哪裏知道,自從她去經理辦公室告同事的刁狀,經理就一直想找機會調開她了。
背後議論別人的是非,自然希望自己不被暴露,別讓當事人知道,這就期望參與議論的人為自己保密。事實上,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常言道:“沒有不透風的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有人曾做過一個實驗,故意在辦公室裏放出風聲,告訴了身邊同事一條無關緊要的花邊新聞,並叮囑同事不要講出去,結果這條新聞很快通過別人傳了回來。
所以,要想自己背後議論別人的事不被傳出去,最有效的防範措施就是別在背後議論別人。
勿幹擾同事的生活
在這個個人隱私愈發得到尊重和保障的時代,在辦公室裏談笑風生,走出辦公室互不往來的現象司空見慣。現代人很少希望自己的私生活受到打擾。
有的員工源於寂寞等原因,在下班後或者休息日,希望到同事家裏玩,這就意味著你將闖入同事的私生活。與其給同事造成不便,不如選擇其他方式,如去電影院看場電影、約好友打打球,等等。有的員工選擇去同事家裏拜訪同事,是想加深彼此的感情,加強彼此的關係。在過去計劃經濟的職場環境中,這種行為大行其道,而在現代職場中,這種想法就顯得幼稚了。因為現代公司的競爭環境決定了同事之間應該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不應該過於親密。
所以,不要沒事時隨便往同事家跑,即使有事也要再三斟酌,要不要打擾同事,甚至同事主動邀請你去他家玩,你也要考慮要不要去。
有人拜訪同事,選擇的是突然襲擊的方式。不管你是蓄謀已久,還是走到同事住處附近臨時做的決定,無非是想給同事一個驚喜。這本身就違反了基本的社交禮儀,同事自然反感,而且這時你並不清楚同事家中的情況,也許同事家中不方便外人進入,那站在門外的你就成了燙手的山芋:不讓你進,明顯不給你麵子;讓你進,將給自己增添很大的麻煩。一般情況是,相互之間很熟,實在抹不開麵子,就請你進去,雖然同事臉上掛著笑容,心裏卻在罵你;如果相互之間並不很熟,對方就會問:“你有很重要的事嗎?”你自然說沒什麼重要的事。接著對方就找借口推辭:“對不起,我正在休息。”或者:“我有很要緊的事,一會兒就出去。”
貿然闖入同事家中,會給同事造成不便,甚至危及到同事的隱私。你的這種不尊重他人的冒失行為,一次就會讓同事怕了你,生怕你再做出什麼出格的舉動,以後就會小心提防你。
(1)會打亂同事的生活安排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且每天怎樣度過,都做了統籌安排。你貿然闖入,自然會打亂人家的生活秩序。人的本性是首先為自己活著,所以沒人情願犧牲自己的時間,去滿足另一個利益不相關者的需要。你的冒失自然會讓對方感到不悅,如果再侵害了對方的利益,對方就會記恨你了。
梁昆跟江浩是對桌的同事。前段時間,梁昆曾接受江浩的邀請與別的同事一起去江浩家玩過。這天晚上,梁昆經過江浩居住的小區,一看時間還不算晚,就決定去江浩家玩。到了樓下,他按響了門鈴。門鈴響了好一會兒,江浩才應聲,問是哪位。梁昆理直氣壯地自報家門,然後笑嘻嘻地說:“這麼早就上床了呀?”江浩猶豫了一會兒,還是把門打開了。
江浩的嶽母來了,本來商定晚飯後陪嶽母出去逛步行街,現在梁昆貿然闖入,自己隻好不去了。妻子不情願地陪母親出去了。梁昆自恃跟江浩關係很鐵,也沒覺得不妥。跟江浩亂七八糟地聊了一會兒,又看起了球賽。
江浩的嶽母和妻子回來了,球賽還在繼續,梁昆也沒有告辭的意思。江浩不停地佯裝打哈欠。梁昆卻讓江浩堅持一會兒,看完球賽就走。好不容易送走梁昆這尊瘟神,江浩洗漱後走進臥室,沒想到妻子還沒睡,氣衝衝地質問:“我媽重要,還是你同事重要?”江浩說:“當然是媽重要了,可是梁昆……”妻子警告說:“以後你再讓同事貿然到家裏來,別怪我不給你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