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規避不成體統的說話辦事方式工作場合莫談私事(2 / 3)

江浩別提有多窩火了。

從此江浩就故意躲著梁昆,最明顯的就是下班後拒絕接聽梁昆的電話。一個休息日,梁昆在公司加班,領導也來了,讓梁昆通知江浩到公司裏來。梁昆撥打江浩的手機,江浩不接,撥打江浩家裏的電話,還是沒人接。梁昆急得滿頭大汗,隻得跟領導說聯係不上江浩。領導不相信,用自己的手機跟江浩聯係,江浩的手機很快接通了。

第二天上班,梁昆責備江浩昨天幹什麼去了,怎麼不回他的電話。江浩說他在外邊玩,手機放在包裏,沒聽見。梁昆心想,領導的電話怎麼就聽見了?顯然自己不知怎麼把江浩得罪了。

領導覺察到梁昆跟江浩的關係表麵上很融洽,其實很僵。他暗暗調查,發現梁昆的同事也都反感他。一次公司人事調整,一個與梁昆有親戚關係的副總向領導推薦晉升梁昆。領導冷冷地說:“他打電話都沒人接,你讓他管理誰?”

一句話就將對方頂了回去。

(2)容易發現同事的隱私

有時候,你貿然闖入同事家中,會不經意發現同事的隱私。這可是最忌諱的事情。本來很融洽的同事關係,一下就變得很微妙了,甚至產生不可逾越的鴻溝。

張軍貿然拜訪同事,才發現同事跟他妻子感情不和。他向同事的妻子問候,對方根本不理睬,扭頭走進臥室,並把門摔得“砰”的一聲響。張軍很尷尬,想馬上離開,又怕讓同事麵子上過不去,於是閑聊了一會兒才告辭。

後來單位裏傳出該同事婚姻出現危機的消息,是公司的另一個同事從別的渠道獲知並傳播的。可是該同事卻認為是張軍所為,並與張軍形同陌路。張軍別提有多委屈了。

要想到同事家裏拜訪同事,一定要征得同事的同意,才會受歡迎。這就要求你事先約定。

你可以拋磚引玉,讓同事請你去。你可以談話時不經意地傳遞你的意向,探探同事的態度。比如:“你住在哪個方位啊?”或者:“聽說你家的房子很寬敞?”如果同事想讓你去他家,自然會說:“有時間去玩吧。”如果同事不主動邀請你,或者回答得很簡潔,也不帶一點感情色彩,那麼自然是不希望你去打擾他。

要有禮貌地提出拜訪請求。比如:“星期六去你家玩,你有時間嗎?”或者:“我現在在你居住的小區附近,方便過去嗎?”萬萬不可以命令的口氣說:“星期六去你家玩,準備一下。”或者:“我現在在你居住的小區外邊,一會兒就過去了。”即使彼此非常熟悉,也要禮貌地提出自己的要求,隻要從對方的話裏聽出一絲不情願的意思,就不要勉強。

同事之間的交往不要太隨便,即使你們在辦公室裏的關係很融洽。否則,讓同事產生不悅,從心理對你排斥,長此以往,你就成了孤家寡人了。

管好自己的嘴巴

俗話說:“君子慎言,禍從口出。”

在辦公室中,不要對人、對事妄加評說,有些事自己心裏明白就行了,有些話能不說就不說。說話多了,往往會有失誤,或者攻擊了別人,會成為別人攻訐的口實。

因此,《菜根譚》的作者洪應明先生道:“十語九中未必稱奇,一語不中則愆尤並集;十謀九成未必歸功,一謀不成則訾議叢興。君子所以寧默勿躁,寧拙無巧。”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做人要謹言慎行,即使十句話你能說對九句也未必有人稱讚你,但是假如你說錯了一句話就會立刻遭人的指責;即使十次計謀你有九次成功也未必得到獎賞,可是其中隻要有一次失敗,埋怨和責難之聲就會紛紛到來。所以一個有修養的君子,為人寧肯保持沉默寡言的態度,不驕不躁,寧可顯得笨拙一些,也絕對不自作聰明,喜形於色。

在辦公室中,人際關係是那樣地難以處理,有時你以好心規勸別人,不料會惹惱別人,輕則傷和氣,重則引火燒身。君不見在紀實性報告文學乃至小說中,有些人物的刻畫被人對號入座嗎?所以像《曼哈頓的中國女人》一書所引起的轟動及指責甚至訴諸法庭,豈不使寫書的人噤若寒蟬?

如果一句話有壞風俗、損名節、揭人隱私之嫌,那這樣的話,害處就太大了,離災禍臨頭也不遠了。這樣的話,是斷然不可說的。一個人有缺點,有錯誤,你不妨指出來,讓他改正,但前提是你必須深深地了解他,他能接受你的批評。不然,你說也是白說,還會結下仇怨。如果你還多言,可真是“鹹吃蘿卜淡操心”了。“譽我則喜,毀我則怒”,本是人之常情。聰明的人知道,別人可以毀譽加於我,我不可以毀譽加於人。

唇齒之傷,甚於猛獸;刀筆之烈,慘於酷吏。隻是一句話罷了,卻可以侮辱一個人,並辱其子孫,並辱其祖先,那種傷慘的感情,會積攢數世,不但一般人都會尋機報複,就是天理也不容啊。

用偏見來論說古今的大道理,仗著小聰明來談說天下的大事,隻此一端不及其餘,其實於理不通,於事不周,而又對批評意見聽不進去,私逞其強,剛愎自用,這是天下的大害。

沒有善惡之心,常做諂媚之態,工逢迎之計,習善柔之辭,這種人不僅難成氣候,最終會害人害己。

為人過於忠厚,不存戒心,把心裏的話都掏出來,逢人便是知己,終會被小人利用。

俗語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在言辭上,也應如是。

一個非常忠厚老實的朋友曾說:他剛分到一個單位時,對很多東西看不慣。他不是過於挑剔的人,一些事太明顯了。他對幾個平常關係還不錯的同事講,可別人總是附和,或想方設法把談話引向深入,結果他的一肚子牢騷一字不差地傳到單位領導的耳朵裏,慢慢地,別人都不再與他交往了。他呢,也把自己封閉起來了。禍已從口出,水潑在地上,還能收回來嗎?

當人人都存有戒心時,會對別人說的話仔細品味,誤解的時候很多。同樣一句話,在不同場合,對不同的人,會發生不同的效果。中華民族又是一個缺乏幽默感的民族,你偶爾說一句幽默的話,可能會讓人不快,你也吃力不討好。

“你真漂亮。”在西方,一個男人對一個陌生女人這樣說,女人會莞爾一笑,說聲謝謝。但同樣場合下你說給中國女人聽,十之八九會招來一頓臭罵,圍觀的人沒準兒還說你是流氓,不會對你有半點兒同情。

呂坤在《呻吟語》中說:“到當說處,一句便有千鈞之力,卻不激不疏,此是言之上乘,除此雖十緘也不妨。”這是說,保持沉默比說許多廢話有益處。

不可貿然向上司進諫

中國古代法家代表人物韓非認為,部屬不能隨便向上司進言。他的論斷雖有些偏激,但反映了進言宜慎重這個真理。韓非列舉了進言者的十種危險,不妨參考一下:

①君主秘密策劃的事,不知情者貿然進言就會有危險。

②君主表裏不一的事,誰把這個情況說破,誰就會有危險。

③在進言被采納的情況下,如果進言的內容被他人得到了,進言的人就要受到泄密的懷疑。

④當為官的經曆還不深,還沒得到君主信任時,如果把自己的才能全顯露出來,那麼,即使謀劃成功,也不會受獎賞;如果謀劃失敗,又會受懷疑。

⑤揭露君主的過失,用道德理論加以指責,那是危險的。

⑥君主用他人的意見獲得成功,並把這個成功歸於自己,知道這個秘密的人會有危險。

⑦強製君主從事自己能力以上的事,這樣的事會讓君主難堪,這個進言者會有危險。

⑧如果君主談論人的品格,又別有所指,接著再談論平庸的人,並有煽動之意,幕僚們就要有所警惕。

⑨讚揚君主寵愛子民的人,如果你想接近君主,就會受到懷疑;指責君主厭惡的人,如果是試探,你也會受到懷疑。

⑩在向君主進言時,隻說大話,毫無針對性,當仔細討論時,就會讓人反感;如果發言過於小心,就會被認為是愚笨;如果高談闊論自己的計劃,就會被斥為信口開河。

勿和上司稱兄道弟

我們不一定要把組織弄得像軍隊一般的嚴謹,但對於上司和下屬的關係也應劃分清楚;不可有搪塞馬虎、得過且過的想法。凡事輕率隨便的態度,往往給人無法信賴的感覺。

主從關係必須嚴格劃分,不可亂了分寸,權責不明、未經授權而強出頭,對上司所指派的任務任意曲解、自作主張,將使整個組織失控。

在這裏舉個較為淺顯的例子:行走時如遇上級,必須等上級通過自己後再行進;上、下台階時,必須先停止、行注目禮後再隨後前進。

在企業組織中,上下級之間的關係最容易混淆,常有衝犯而不自知。年輕氣盛的員工,隻為凸顯、膨脹自己的角色,往往不知禮貌,動輒直呼上級名字,或者幹脆稱兄道弟,這些沒大沒小的幼稚行為,都是忌諱的。

上級有事召見時,切忌推三拖四、耍“派頭”,給人氣度不凡且又成不了大事的印象。尤其不可打斷他人的談話,有意見時須待他人的發言告一段落再表達自己的意見。

交談對象若為上級主管,不可省略對他的職務身份的稱呼,必須冠以“某某科長”、“某某主任”等尊謂;即使在平輩間,也不可疏於禮貌,應以“先生”、“小姐”或以“某科長”、“某主任”等稱呼為宜。

建議想好才能提

韓非子曾在他的書中提出了臣屬向君主貿然進言的十種危險情形,其大意便是告誡人們,對上級進言一定要小心謹慎,周密準備,而不應采取輕率的態度,行倉促之舉。否則的話,不但事情有可能辦不成,還會給進諫者本人帶來禍端。所以,當我們向領導準備提出建議時,一定要慎重。要有備而來,力求收到言而有功、勞而有成的效果。

下屬在向領導進言前,一定要進行深思熟慮的準備,使自己的建議能經得住各種問題的考驗,你不妨按下麵這些方法試著做一做:

第一,搜集必要的、準確而有力的數字和事實材料來論證自己的建議。由於數字和事實具有客觀性,也就更能說服人,這會使你顯得具備相當的科學頭腦並對現實有著較為充分的了解。

第二,試著去批駁與你的建議相反的那些論點。如果你能夠做到將其駁倒,那就等於說你已從反麵論證了自己的觀點。

第三,要充分考慮到各種反對意見。既要吸收其合理性以彌補自己建議的不足,又要指明其不合理性作為批駁的重點。

第四,要想一想,領導可能會提出什麼樣的問題來,並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有一事先的準備。

第五,不妨對未來作一預期,展示你的建議的光明前景,並對各種可能性作出估計,這樣,不僅可增強領導對方案的信心,也會使你顯得具有某種長遠眼光,引起領導對你的重視。

事實上,方案論證縝密還會提高領導對你本人的評價和印象。那些考慮欠成熟的下屬多半會被領導認為想法幼稚、做事粗心、目光短淺或者考慮不周等,而且這些印象可能會具有“首因效果”(即第一印象影響以後對你的看法)和“暈輪效應”(即你的優點或缺點一旦被認識,會在以後的看法中被不斷放大甚至掩蓋你的其他優缺點)。而考慮成熟的方案則會使領導對你產生某種好感,顯示你良好的思維能力和縝密細致的辦事作風,這無疑會成為你今後靠近領導的一項資本。

自古以來,許多著名人物就是靠著多年的苦苦思索,才提出一套可靠的治國大略,引起統治者的注意和賞識。戰國時期的蘇秦,就曾拜師鬼穀子,悟得連橫的妙策,在說服秦王未成後,他便在家中苦讀薑太公的《陰符經》,“頭懸梁,錐刺骨”,日夜揣摩,又提出合縱的思想,終於獲得燕王的賞識,得卿相之尊。諸葛亮苦讀百家,廣交朋友,為自己的觀點做了最充分的準備,以至於能夠對著劉備暢談“隆中對”,提出圖霸興漢的戰略策略,一舉贏得劉備的信任和賞識,成為一代名臣。這一切都充分地說明,欲說服領導,就必須對自己的觀點進行最充分的論證,使其能經得起考驗和質詢。

同事間聊天的禁忌

每個人都有表現自己的欲望。所以,在辦公室與同事們聊天時,你要抑製自己的衝動,在聊天中保持應有的分寸,以防成為聊天的破壞者。

(1)別搶著說話

有的人為了表現自己,喜歡搶著說話,一是隨便打斷對方的話題,也不管對方講完沒有,上來就插上自己的話題;二是兩個人正講著,他卻突然插進來發表自己的意見或說起另一件事。這兩種行為,都是不禮貌的,而且很容易引起對方的反感。

(2)別窮追不舍

有的人為了顯示自己的知識淵博,聊天時故意說一些別人不知道或者不甚了解的事情,其實他自己也未必精通。這時你隻管傾聽,不要提疑問,更不要刨根問底。不然,就會讓對方下不了台,甚至遭到對方記恨。如果你經常這麼做,“鍥而不舍”地讓同事丟醜,就會成為不受歡迎的人。產生的後果可能會是:

①同事疏遠你。誰也不希望被你“紮”傷,不但那些喜歡炫耀自己學識的同事怕你,就連少言寡語的同事也怕被你抓到把柄,所以都主動躲避你。同事們正聊著天,見你來了,不由得都閉上了嘴巴,或者散開。甚至工作中也不由自主地躲避你,當你請求同事幫忙時,本來是舉手之勞,同事也可能找借口推辭。

②同事排擠你。如果你在聊天中以“紮”同事取樂,誰還願意與你共事呢?這時你就成為了眾矢之的,他們就會聯合起來排擠你。一旦讓他們抓到了機會,你就隻好灰溜溜地走人了。

趙銳在公司裏有個綽號,叫“釘子”。因為他喜歡在聊天時抓住同事的漏洞窮追不舍,逼得同事最後啞口無言;或者當眾糾正同事的錯誤,讓同事下不了台。“釘子”既會紮人,又有鍥而不舍的意思,他受之無愧。

公司進行戰略調整後,決定在邊遠地區開設分公司。每個部門至少抽調一名員工到分公司去。雖然說去分公司更能獲得重用的機會,工資補貼也高,但是因為地理位置偏遠,氣候惡劣,生活條件差,誰也不想去,尤其是結婚成家的員工,在大城市裏生活慣了,更不願意去,於是人心惶惶。公司先是號召員工自己報名,見響應者甚少,隻好指派。

正當趙銳所在部門的主管醞釀名單時,一個下屬悄悄溜進他的辦公室,遞上一封聯名推薦信。被推薦去分公司的人選是趙銳,推薦人是部門的多數員工,推薦的理由是趙銳具有鍥而不舍的釘子精神,有闖勁兒,最適合去分公司工作。既然是眾望所歸,主管就把趙銳報上去了。

名單一公布,趙銳自然不樂意,徑直找領導詢問緣由。領導說:

“大家都反映你具有鍥而不舍的釘子精神,幹工作有闖勁兒。分公司需要的就是你這樣的人才,所以公司決定派你去。”

趙銳半天才緩過神來,他沒想到“釘子”會成為調動他的借口!

(3)別逞強好勝

在聊天時爭論起來,一般是因為雙方各執己見,誰也不肯讓誰。這主要是逞強好勝的心理在作祟。如果你抱著一顆平常心,把聊天看做休閑的一種方式,不論輸贏,無關乎成敗,就不會跟對方進行無所謂的爭論了。

下麵兩種方法,你不妨一試:

①求同存異。當意見發生分歧時,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求同存異,終止辯論。

②改變話題。看到對方有可能跟你發生爭論時,主動改變話題,就會讓爭論“胎死腹中”了。

別在他人之上出風頭

在工作中與同事交往的過程中,即使你比對方優秀,也要壓住自己的風頭。

楚天峰因為資曆深,上司讓他牽頭搞一個項目策劃。另外兩個同事的工作時間雖然短,但業務能力也很強。為了體現自己項目負責人的身份,楚天峰跟夥伴約法三章:

(1)有好的創意要及時向他彙報,由他來判斷是否可行。

(2)每天下班前向他彙報工作進度。

(3)他提出的意見,第二天必須整改完畢。

對於楚天峰的獨斷專行,另外兩個同事頗有微詞。雖然領導讓楚天峰牽頭,但是項目需要三個人來做,隻有三個人精誠合作,融合大家的智慧,才會把策劃做到最好。楚天峰的約法三章,明顯淩駕於兩個同事之上,似乎他是最高明的,別人都不如他。兩個人的心裏自然都不痛快,並產生了抵觸情緒。

隨著工作的開展,楚天峰與兩個同事的矛盾不斷升級。有一次,一個同事想出了一個絕妙的創意,向楚天峰彙報後,卻沒有得到一句肯定的話,楚天峰板著臉說他再斟酌一下。後來,這個創意被楚天峰改動了一個無關緊要的地方,付諸實施了。還有一次,楚天峰讓另一個同事修改一處文字,可這處文字並無錯誤,隻是兩人的表達習慣不同。同事沒改,楚天峰責罵同事陽奉陰違,結果兩個人爭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