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委婉交談,你給領導麵子領導自然給你麵子(1)(3 / 3)

委婉是交談的“緩衝”,它會讓原本可能困難的交往變得順利起來,讓聽者在比較舒適的氛圍中領悟到本意。

古人對於君父尊長的所作所為不敢直說,而要采取委婉的方式來表達。有一次,秦王和中期發生了爭論,結果中期贏了,而秦王卻輸了。中期若無其事、大搖大擺地走出了皇宮。秦王大怒,暴跳如雷,決心要把中期殺掉,以解心頭大恨。這時,在秦王身邊有個和中期要好的人對秦王說:“中期這個人實在是個暴徒,一點兒也不懂規矩。他幸好遇到大王這樣賢明的君主才能活命。如果遇到桀紂那樣的暴君,早就沒命了!”秦王一聽,也就不好再加罪於中期了。

在秦王盛怒的情況下,要為中期辯護,如果直言勸說秦王不要殺中期,這樣隻能是火上澆油,適得其反。這時,中期的朋友采用了委婉的方式,簡單的幾句話卻有著豐富的含義。既有對中期的指責,又有對“若殺中期則是暴君”的暗示,還有“不殺中期則是賢君”的稱讚,秦王的火氣一下子就平息了下來,也就不好再對中期下手了。

根據不同的對象和環境,有時說話需要直來直去,有時則需要拐彎抹角。所謂拐彎抹角,就是通過轉換角度,或者借助其他中介來說服對方的方法。先秦時代,辯士們進諫國君往往用拐彎抹角的方法,這是因為封建君王喜怒無常,好惡不分,直言進諫反而得不償失。

拐彎抹角能激起人思想上的波瀾,讓人在思索中明白事理,因此,它的說服力更強。

運用拐彎抹角的方法時有幾個特點:

①需要借助中介,如一個故事、一則寓言等,就事論理;

②巧妙利用時機,不以專門勸諫者的身份出現,以免造成對立局勢;

③換角度提出勸諫,在另外的事情上作文章,其中的隱義由對方自己悟出,使其在自我啟發中認識錯誤。這樣既免除了對方心理和麵子上的顧慮,又便於其改正錯誤和接受意見。

《戰國策》裏有這樣一則“南轅北轍”的故事。說的是,魏王欲攻打趙都邯鄲,謀臣季梁知道此事,忙從旅途返回,求見魏王。他對魏王說:“我在返回的途中遇到一個男子,正趕著車向北走,卻告訴我他要去楚國。我提醒他,‘若要去楚國往南走才對’,可那男子說:‘我的馬是日行千裏的好馬。’我說:‘馬是好馬,可是你卻弄錯了方向。’那男子又說:‘我帶夠了旅費。’我說:‘你的旅費夠了,但你的方向走反了。’可那男子又說:‘我的禦夫技術高超!’誠然他具備了所有條件,可他卻犯了方向性的錯誤。楚國在南,他卻向北走,因此,他的條件越好,離楚國的距離就越遠。大王,您身為霸者之一,剛剛獲得天下的欽佩,卻想仗著國富兵強而攻打趙國,您的目的是擴大領土,遠播威名。但趙國並非弱國,若進攻不利,反而削弱魏國,可能從此離霸業成功之日遠矣。這不就和那個欲去楚國,卻偏偏向北走的男子一樣嗎?”魏王聽過故事後,若有所悟,改變了原來的主意。

這裏,季梁借用一個故事勸諫魏王不要進攻楚國,並指出進攻的結果有害無利,魏王接受了他的勸諫。

委婉勸諫可以避免因直接敘述給對方造成傷害而形成對抗,能讓對方在細細品味我們的語言之中接受我們的觀點,取得共同的認識。

向上司提建議時,盡量暗示

帕特麗夏·科克女士是馬薩諸塞州智囊團的成員,她工作精幹而頗有建樹,但始終沒有獲得提升。終於在某一天,她為這事與上司爭吵了起來。

“在爭論中,我們互不相讓,氣氛十分緊張,”這位女士後來回憶說,“然而這場唇槍舌劍之後,我就不得不離開這家公司。”

非常遺憾,科克沒有遵守同上司打交道的基本規則:沒有把握取勝,別輕易向他開戰。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應當盡量避免與上司衝突。

對一位不甘寂寞的下屬來說,至關重要的恰恰不是唯唯諾諾,而是把自己的不同見解恰到好處地向上司表明。

當你想要向上司提建議時,盡量用暗示的方式去說,而不要當麵與上司交涉,要給上司留下足夠的餘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斯大林在軍事上最倚重的人有兩個:一個是軍事天才朱可夫,另一個則是蘇軍大本營的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