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對自己在文學創作方麵的能力,一直非常自信,認為自己是這方麵的天才。讀高中時,他就開始對文學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可是,雖然他對文學很感興趣,但在文學上卻一直沒有取得多大的成績。步入社會後,王強除了寫作,其他的事情都不屑一顧,結果一直是一副落魄的樣子。他周圍的親朋好友,勸誡了不下一百次,但他那到處碰壁的文學夢一直都未醒。
像王強這樣的做法,就是忽視了自己的能力與現實需要的矛盾,鑽了牛角尖。這種人不會靈活變通,隻會按照自己的意誌一意孤行,最終往往是費盡了工夫,卻收效甚微,甚至是得不償失。像王強這種情況,他可以請教一下文學前輩,看看自己的天賦和能力是否可以成就自己的文學夢,如果自己不適合從事文學創作,不如換個角度,了解一下自己的能力,換一種從業方式。
如果你在工作中做事鑽牛角尖時,你應該自問:做得對嗎?方法行嗎?為什麼事情越做越糟?此時,你要換個角度來考慮,變換一種方法來做,看看前麵的路是不是越來越明亮了。
當人們給你提建議時,如果你一時聽不進去,那麼不妨找個地方睡一覺,然後再去認識你所做的是否值得去做,有沒有錯誤與缺陷。
曾國藩就喜歡在繁忙之中,找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思考。這樣做他可以以一個局外人的位置去觀察與審視事情,也可以使自己雜亂的頭腦安靜下來,從而有助於自己想到更靈活變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積極動腦、善於思考是解決問題的利器
有一位哲人說過這樣一句富有哲理的話:“這個世界不缺能幹活的人,缺的是會思考的人。”法國大文豪巴爾紮克也曾指出:“一個能思想的人,才真正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
的確,所有計劃、目標和成就,都是思考的產物。為什麼有的人成就了偉業,有的人卻碌碌無為地平庸了一輩子?其實,成功的機會無處不在,隻是她更青睞於善於思考的人。別人成功了,我們卻沒有,並不是別人運氣好,而是他們善於思考,對這個世界多了份觀察,對自己的生活多了份思考。
善於思考是解決問題的利器。解決問題能力強的人都特別善於思考。思考是成長的唯一方法,思考是人類作為高級動物的特征。卓越的人經常思考,在思考中得到成長,在思考中找到工作的方法,在思考中領悟工作的快樂,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在思考中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在生活中,善於思考的人都容易成為優勝者。
美國有一家生產牙膏的公司,產品優良,包裝精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每年營業額蒸蒸日上。記錄顯示,前10年每年的營業增長率為10%~20%,令董事部雀躍萬分。
不過,隨後的幾年裏,業績卻停滯下來。董事部對業績表現感到不滿,便召開全國經理級高層會議,以商討對策。
會議中,有名年輕經理站起來,對董事部說:“我手中有張紙,紙裏有個建議,若您要使用我的建議,必須另付我5萬元!”總裁聽了很生氣,說:“我每個月都支付你薪水,另有分紅、獎勵。現在叫你來開會討論,你還要另外要求5萬元。是不是過分了?”
“總裁先生,請別誤會。若我的建議行不通,您可以將它丟棄,一分錢也不必付。”年輕的經理解釋說。“好!”總裁接過那張紙後,看完,就允諾說會後會簽一張5萬元的支票給這位年輕經理。那張紙上隻寫了一句話:將現有的牙膏管口的直徑擴大1毫米。總裁馬上下令更換新的包裝。
試想,每天早上,每個消費者擠出比原來粗1毫米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費量將多出多少呢?這個決定,使該公司隨後一年的營業額增加了30%。
在試圖增加產品銷量的時候,絕大多數人總是在大力開發市場、籠絡更多的顧客方麵做文章,如果你轉換一下腦筋,增加老顧客的消費量,也能夠達到同樣的目的。
許多人都能夠有所發現,但是要讓這種發現產生價值和被別人承認,便需要深厚的基礎知識和相應的能力支持了。一個善於思考的人,能夠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見人之所不見,善於突破常規,這就是創造。一流的員工往往深諳此道,二流的員工則時常忽略此道。
值得一提的是,成功不是唾手可得的,也不是胡思亂想就能得到的。真正的思考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要知道,思考的果實雖甘甜,但是思考的過程卻很苦澀。苦就苦在它往往需要大量的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需要堅持不懈地總結積累經驗,需要博覽群書不斷“充電”……而要做到這些,無不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鬧”中守靜,放棄安逸的念頭,犧牲許多娛樂,有時還要精簡交往,壓縮一切不必要的應酬。另外,思考也貴在堅持,貴在於“勤”,要多思考,常思考,養成勤思考的習慣。一番“痛苦”過後,一天天的領悟,終會在一天頓悟,品嚐到甜美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