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她吃完飯後和丈夫到江邊散步。遠遠望去,長江和嘉陵江在朝天門彙聚時,雖洶湧澎湃,難以抵擋,卻始終不聚合,而江心有一太極似的水紋將兩江隔開。何永智頓時大喜過望,這不正是一個大大的清湯和紅湯嗎?想到這些,她就馬上回家試驗,擋板變成了S型。湯在煮沸後果真不再滿溢。為了讓湯的味道更加鮮美,何永智用在清湯中加入枸杞和紅棗等滋補品,在紅湯中加入小蔥進行點綴。一道本就味道鮮美的火鍋更加色香味俱全,而何永智也給它起了個情韻十足的名字:“鴛鴦火鍋”。
不久,“鴛鴦火鍋”就在她諸多分店和連鎖店中推廣,生意更加火爆。她也因此獲得了“火鍋皇後”的美譽。之後,在自己更大麵積的店鋪中,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何永智將店麵打造成民族風情、歐式風情、南亞風情等不同的風格,歌舞演奏也引入店中,餐飲業成為一種娛樂消費。
如果人們有幸去何永智的店裏消費一次,那應該是一種身心的深層享受。很少有人將普通的餐飲行業打造的這麼豐富多彩,與眾不同。這個起家於一間16平方米的小火鍋店也漸漸成為一個品牌,美國加州等地也建立了自己的分店。
但何永智注定是個不安分的人,她在火鍋業耗盡了十多年的心血,終於成為其中的佼佼者,就在人們認為她可以享受享受的時候,她卻調轉了一下事業的船頭:進軍房地產。
2001年的一天,何永智親自撰寫了競標重慶洪崖洞的競標書。那是一本厚厚的書,封麵是她小時住過的吊腳樓。
在競標當天,沒有人看好這個外行競標者。十一個競爭者中,除了何永智的“小天鵝”集團,其餘的都是地產界的大腕。公司內部的董事會上,7人中也有5人反對。他們不明白,一個外行為什麼要插入不熟悉的行業?
但何永智知道自己這次“轉身”的意義,這不僅可能是她事業的另一個製高點,更寄托了她兒時的夢想。
作為土生土長的重慶人,何永智從小喝長江水長大,很多親人都住在十八梯的吊腳樓裏,這種造型別致的吊腳樓和優美的風景讓何永智難以忘懷。而現在,重慶市政府在洪崖洞的招標正中她下懷。她想把對巴蜀文化的熱愛和對故鄉的依戀基於這塊土地,所以,麵對諸多反對和不利局麵,她也要試一下。
親自寫競標書,親自選材,親自過問每個細節,何永智想通過她的努力讓自己的這次“轉身”華麗一點,而事實也是如此。重慶市政府看了何永智的競標書後非常滿意,小天鵝集團出人意料的一舉中標。為了使洪崖洞的改造達到盡量完美的程度,何永智遍覽了中國古鎮,最後在山西喬家大院找到了自己心儀的材料。
耗時5年,投入3.6億,何永智用盡全力去打造洪崖洞文化景觀。當一個新的古建築景觀出現在人們麵前的時候,之前反對過何永智的人也目瞪口呆。十幾層樓的建築,有現代的別致,也有古代的淡雅,有茶樓也有劇院,遠觀,真的想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有攝人心魄的魅力。
從餐飲到房地產,何永智在改變中不斷尋求自己的價值,價值的擴大是因為思路的改變和視野的擴展,這也是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回想何永智的過往,從最初的16平方米小店到之後的全國諸多分店,從紅紅火火的火鍋業到如火如荼的地產業,每一個改變都是因為一個思維:想變,隻有變才能變的更好,隻有敢變,才有更多的突破和成長。
商海中的人,如果思維停滯,滿足於已有成績,就無法獲得前進的不竭動力,更容易被競爭對手趕超。而滿足於已有行業的成績,就更容易成為井底之蛙。天外有天,那裏永遠有人們想象不到的風景,隻有敢於去嚐試,突破舊有的圈子,勇於改變的人,才能夠發掘別人忽視的藍海。
【商海大事記】
1982年,何永智夫婦投資3000元,3口鍋的小火鍋店開張。
1988年,在重慶江北開了第一家小天鵝火鍋大酒店,從此,火鍋登上了“大雅之堂”。
1988年11月1日,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重慶小天鵝飲食文化公司成立。
1990年,何永智進軍同為火鍋之城的成都,投資180萬元在成都開設直營分店。推出新的經營模式——“歌舞伴餐”,吸引了四麵八方的人們。
1995年,“小天鵝”飛越重洋,落戶美國西雅圖、謝爾頓、奧林匹亞等城市,成為重慶首個漂洋過海的餐飲企業。同年,中國貿易促進會授予她“影響中國特許經營50人”榮譽稱號,被譽為“中國特許經營模式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