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所以我們今天討論影響中國,我肯定會想什麼會影響我自己?剛才伊能靜在聊天的時候就講,對她影響很深的是她的母親。她母親給她的這種愛,讓她覺得得到了愛在視野過程中她去討取愛,在討取愛的過程中獲得了巨大得成功。到達一定境界的時候又不斷的給予,因為她覺得這個給予對她很有影響力。
3.什麼影響女性?我覺得女性是很願意交流、很願意溝通、很願意學習的一組人。女性基本上天生都是聯絡部長、組織委員。所以我的感受是,文字和文學,還有彼此互相的寫作是對女性非常非常大的影響。
4.對於我來講,我不太知道成功是什麼,我覺得小的時候我的理想是進好的學校,進了好的學校之後我的理想是找一份好的工作,有了好的工作以後的理想是給我的任務再多一點、我的職位再往上升一點等等等等。所以從小到大,我隻是想做得更好。但是對於成功怎麼去定義?我相信我和很多人一樣,根本定義不出來。無所謂定義。
5.道德觀,我覺得可能存在一個產物,可能由於人文、社會、居住的曆史形成了一整套的道德觀。在我來看選擇實施哪條道德觀,就是一條,我妨礙和影響別人了嗎?如果這個事情你做得很舒服,又沒有妨礙和影響別人就做好了。身上背負的枷鎖越少越好,你就越可以輕裝前進。
劉永好:專注成就農業大王
他本是一個農民,一窮二白。卻在不被人關注的農業上發家致富,成為中國屈指可數的億萬富翁。這個叫劉永好的四川男人,到底有什麼樣的秘訣?僅僅是因為少時吃不飽?貧窮的人那麼多,為什麼隻有他成功了呢?
劉永好有個習慣:專注。專注這個詞可以理解為執著。比如他喜歡一個發型,就十多年不會變,喜歡吃麻婆豆腐和回鍋肉,也十多年不會變。專注已融入他的血液,滲透到他的生活和事業中。
據說20歲之前的劉永好沒穿過一雙像樣的鞋子,而他和三個哥哥創業的直接動機,也是為了能讓孩子在過年的時候吃上一點肉。
1982年,一窮二白的劉家四兄弟琢磨著做點什麼買賣。他們最開始考慮做音響生意,但音響投資大,自己又不熟悉,隻能作罷。思來想去,終於找到了一個財路:養鵪鶉。在農村,養殖並不需要多少資金,技術要求也低,風險也小。最後,他們決定辦一個良種場:身為農民,就要投身於農業。
政治覺悟高的劉永好還專門跑到縣裏請示領導:“回鄉創業要不要得?”
“沒啥子問題嘛,但你們要帶起10戶專業戶。”劉永好一拍大腿,“好,10戶就10戶。”
但到底是創業,啟動資金再少也是要有的。劉永好一合計,辦廠要用1000塊,銀行不給貸,兄弟四人就東拚西湊,自行車、手表都賣掉,終於湊齊資金。良種場主要用來孵化小雞、養鵪鶉和栽培蔬菜種子。最開始,沒有孵化箱,兄弟四人就到外邊買來廢鋼鐵,自己動手做。廠房的磚也是劉永好自己駕著拖拉機買來的。
1982年初,兄弟四人打算創業的時候,沒有幾個人看好他們,甚至夾雜著別人的非言非語。一年之後,劉永好一盤點,良種場孵化小雞五萬隻,孵化鵪鶉一萬隻,帶起了11個專業戶。農民劉永好第一次嚐到了農業的甜頭,他決定,繼續幹下去,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扔下農業不管。
但天有不測風雲,良種場逐漸走上正軌,劉永好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一筆過於容易的“大買賣”找上了他。一個縣裏的專業戶突然和他們簽訂了購買10萬小雞的訂單。四兄弟一聽,心裏就樂的炸開了花。他們馬上籌款買了10萬隻蛋,一邊準備全力孵化一邊在心裏合算著,又要大賺一筆了。但誰知,當他們把孵化好的2萬隻小雞交給買主的時候,那人卻跑了。本來追款的劉家四兄弟得知運給那人的兩萬隻小雞,一半在路上憋死了,一半被家裏的大火燒死了,逃跑的那人也已經傾家蕩產。
幾十年後,當劉永好已經成為聞名全國的億萬富翁的時候,對曾經被騙的這一幕還難以忘懷。他說,自己現在所有的財富都得益於那次被騙後的堅持,“如果那時放棄養鵪鶉,我就永遠不會再做這一行。”
被騙後,極度失望、落魄的四兄弟碰了一下頭,他們想到底是一頭紮入河裏還是遠赴新疆隱姓埋名。最後的決定是正視問題:身為農民,就要吃農業的飯。鄉下人不要,就把小雞和雞蛋賣給城裏人,
皇天不負有心人,十幾天後,掉了十幾斤肉的劉永好和自己的三個兄弟終於把身下的幾萬隻小雞買完了。
在劉永好最初的創業曆程中,他一門心思的紮根養殖,這個農業範疇裏的一大分支給他的事業帶去了最初的煩惱與甜蜜,但無論遇到怎樣的顛簸,劉永好都沒有將注意力轉移到別的領域,正是這種態度成就了他日後“農業大王”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