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做生意其實很簡單,隻要在自身具有一定實力的前提下,獲得幾個關鍵朋友,財源就會滾滾而來。人脈有時就像打開財富之門的鑰匙,你的鑰匙越多,能夠打開的門就越多,門的後麵其實就是一條路,“條條大路通羅馬”,多走幾條,就多幾種成功的方法。
【商海大事記】
1932年,15歲的王永慶被父親送到嘉義的米店當學徒,1年後,他向父親商借200元舊台幣創業。
1942年,王永慶結束賣米的生意,利用10年的積蓄在新店老家購買50畝土地,成為一位小地主。
1943年,王永慶轉向木材生意發展,在二次大戰景氣複蘇下,木材生意讓他賺進5000萬元舊台幣。
1954年,王永慶成立福懋塑料公司,生產PVC。
1957年4月,福懋塑料公司開始生產,每天生產4噸PVC,隨後更名為台灣塑料公司,簡稱台塑。
1958年,王永慶成立“南亞塑料公司”直接作為台塑產品的下遊加工與銷售業者。
1978年,台塑的營收業績創下10億美元新紀綠。
1983年,王永慶成立南亞電路板項目組,首度跨足電子產業。
1993年,台塑成為全世界最大的PVC生產業者,“南亞”成為全球最大的PVC加工業者。
2000年9月2日,台塑石化公司油品全麵上市,正式供應全省加油站,成為台灣第一家民營油品製造業者。
2006年6月5日,王永慶指示成立台塑企業行政中心,以90歲高齡正式宣布交棒。
2008年6月,福布斯公布王永慶身價68億美元,位居台灣第二。
2008年王永慶在美國時間10月15日上午於美國過世,享壽92歲。
【商道妙語】
1.天下的事情,沒有輕輕鬆鬆,舒舒服服讓你能獲得的,凡事一定要經過苦心追求,才能真正明了其中的奧妙而有所收獲。
2.追求舒適與快樂的代價,就是刻苦耐勞。
3.一根火柴不過一毛錢,一棟房子價值數百萬,但一根火柴可以燒毀一棟房子。
4.要挖洞,就要挖大洞;要借錢,就要借大錢,不要到處借小錢。
5.我個人認為,我們輸給人家的地方是生活以及工作的觀念和態度。
6.每省下1塊錢,就意味著贏利1塊錢。
7.有壓力才有效率,有競爭才有進步。
8.當你覺得最苦的時候,那正是你磨練意誌,鍛煉體魄的最佳時刻
李開複:超越才能成為最好
很難用一個詞來形容李開複,他溫文爾雅,事業有成,做過大學教授,也曾經是國際巨頭的高級管理者。無論別人怎樣評價他,都會給他這樣一個形容詞:成功者。
成功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李開複的秘訣是什麼呢?
如果你問他,他會告訴你兩個字:超越。
李開複在蘋果公司工作一年後,有一天,老板突然問他什麼時候可以接替自己的工作。李開複當時非常吃驚,連忙向老板表示,自己缺乏像他那樣的管理經驗和經營能力。但老板說,這些經驗是可以培養和積累的,而且,老板希望李開複在兩年之後就可以做到。有了這樣的提示和鼓勵,李開複開始有意識地加強自己在這方麵的學習和實踐。果然,通過自己的積極努力,李開複在兩年之後接替了老板的工作。
自從老板讓他接替工作以來,李開複就開始學習很多成功人士的管理之道。那時候他在《財富》雜誌上看到了李嘉誠的一個生活細節,他深為感動。文章中這樣寫著:李嘉誠雖然逐漸衰老,但依然精神矍鑠,每天要到辦公室中工作,從來不曾有半點懈怠。據李嘉誠身邊的工作人員稱,他對自己業務的每一項細節都非常熟悉,這和他幾十年養成的良好的生活、工作習慣密切相關。
李嘉誠晚上睡覺前一定要看半小時的新書,了解前沿思想理論和科學技術。據他自己稱,除了小說,文、史、哲、科技、經濟方麵的書他都讀,每天都要學一點東西。這是他幾十年來養成的一個習慣。李嘉誠回憶說:“年輕時我表麵謙虛,其實內心很‘驕傲’。為什麼驕傲?因為當同事們去玩的時候,我在求學問,他們每天保持原狀,而我的學問日漸增長,這可以說是我一生中最為重要的。我現在僅有的一點學問,都是在父親去世後幾年相對清閑的時間內,每天都堅持學一點東西得來的。當時公司的事情比較少,其他同事都愛聚在一起打麻將,而我則捧著一本《辭海》、一本老師用的課本自修。書看完了賣掉再買新書,每天都堅持學一點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