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大氣台商:左手傳統哲學,右手歐式管理(3)(2 / 2)

對對手強勢,對員工嚴格,對自己更是要求苛刻。郭台銘每天至少工作15個小時,下了飛機可以連續開10個小時的工作會議,他不累,就不許身邊的人累。“我50多歲了都沒喊累,你憑什麼累?”一句話,就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在郭台銘的屬下中,有的人把他看做暴君,因為他的獨裁和專製。有的人卻對他忠心不二,“跟著郭總有打天下的感覺”。據說,郭台銘最崇拜的曆史人物是成吉思汗,這個曾經統一蒙古草原,率領千萬鐵騎橫掃歐亞大陸的領袖給了他強大的精神支撐。所以他彪悍、堅定、富有野心,把工廠建到了世界多個大洲。但商場的磨礪並非隻給他無情、犀利的一麵。

許多年前,當他還是個創業青年的時候,他本想以自己的質樸和真摯的情感感動客商,換取訂單,但他錯了。商場無情,眼淚換不來黃金。

許多年後,當他功成名就,成為台灣數一數二的富豪的時候,他的麵前又出現了如幾十年前的自己一樣的年輕人。郭台銘就故意板起麵孔,用自己的嚴苛和犀利的商業手法教育他們,心底卻泛起脈脈柔情。

當無情泛濫,有情最是難能可貴。所以他可以一邊對懶惰的員工破口大罵,一邊拿出一億兩億的酬勞犒慰優秀職員。甚至,他可以在吃飯的時候慢慢放下碗筷,等著周圍的屬下吃完後再大口大口的繼續吃,為的隻是不給身邊的人壓力。

是魔鬼還是天使,外人總不能辨其真麵目。

郭台銘曾經說:“不了解我的人覺得我霸氣,其實我這個人很溫柔。”此話大概不假。

2007年7月4日,郭台銘三弟郭台成不幸於北京逝世,享年四十七歲。原本晴朗的天空也仿佛多了一絲陰霾。

“郭台成是我背著長大的,我常背著他去打彈珠,彈珠輸光了,他還會幫我摸幾顆回來,讓我翻本……。”手足情深,隻言片語便可體會。想到這些,就不難體會郭台銘為什麼能花一年中百分之三十的時間奔赴北京探望弟弟,花百億台幣為其求醫尋藥,甚至為了給弟弟“衝喜”把女兒的婚期也提前了。

那一年,郭台銘極其憔悴,他用盡了全部力量挽救弟弟,但一切都是枉然。

三弟逝世那天,郭台銘淚如雨下,悲傷至極。身邊的人說,從沒見過郭總這樣。此時,全然不見那個在商場上縱橫馳騁、肆意而為的行業霸主,看到的隻是一個悲痛的兄長和擔當家庭重任的男人。

人們漸漸明白,這不是一個無情的男人。他生命裏不僅有堅定、冷酷的商業鐵血精神,更有古道熱腸的熱血情懷。隻是刀光劍影的商場之上,怎容得半點柔情和兒女情長。他隻得將原本的溫柔遮蓋,將自己的強悍顯露在外。任別人給他怎樣不好的名聲,也充耳不聞,隻和自己的部下堅毅前行。

真正的強者和成功者,聚攏人心,絕不僅靠強力手腕和嚴酷的管理手段,人情十足的慰藉更能引起共鳴。商業之中,“情”字本是最難獲得的東西,也是最可貴的財富,誰抓住了他,誰就可能獲得了一半的成功。另一半即是與先進管理的融合。在強硬中透著溫情,有鬆有馳,才是管理企業的至高境界。

【商海大事記】

1974年,郭台銘以母親標會的十萬元新台幣與十名員工成立“鴻海塑膠企業有限公司”,從黑白電視機旋鈕製造起家。

1981年,鴻海成功開發連接器產品,轉型生產個人電腦“連接器”(connector)。

1982年改名“鴻海精密工業有限公司”,資本額1600萬。

1985年成立美國分公司。

2000年鴻海市值突破新台幣一千億元。

2005年鴻海集團總市值已突破一兆,郭台銘被喻為台灣業界的“成吉思汗”。

2005年2月3日,郭台銘借著旗下富士康在香港股市掛牌成功。

【商道妙語】

1.我是“工業黨”,我隻對發展工業感興趣;我有責任將員工培養成有技術的人,有理想的人,有準備的人。

2.天底下的“才”分三類:人才、奴才、狗才。

3.你有責任心,在富士康並不一定會成功。但是如果你沒有責任心,我給你保證,你在富士康一定不會成功。

4.你們需要競爭,因為競爭是自然的惟一法則;應勇於開拓,不向失敗低頭;要樂於融合,在團隊中創造機會;要堅持紮根,學會永不放棄。

5.嚴師才出高徒;今天錘你越多的,就應該是你的嚴師。你有這樣的主管,你就應該跟他去做事。

6.民主是最沒有效率的。民主是種氣氛,讓大家都能溝通。但是在成長快速的企業裏,領袖應該帶著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