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濫耍小聰明,隻會被聰明所誤(1 / 2)

聰明是人的一種長處,但聰明也會讓人傲了心性,以至糊塗,這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心理原因,如果你本不聰明而故作聰明狀,那就更不是滋味了,因為你會由此而玩弄了你自己。

提起《紅樓夢》,談到王熙鳳,人們一方麵驚歎於她的無與倫比的治家才能,她應付各色人等的技巧,一方麵又感慨於她的結局。她是文學作品中“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典型。

王熙鳳的判詞是這樣的:“機關算盡太聰明,反送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後性空靈。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蕩悠悠三更夢。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呀!一場歡喜忽悲辛。歎人世,終難定。”

王熙鳳在賈府算是一個“巾幗英雄”了,她想盡各種辦法,使用種種計謀,想使賈府振興起來,或者至少維持著大家的局麵,同時也積攢些家私。然而她的努力,她的“鞠躬盡瘁”,卻換來了賈府上下人的一片不滿,最終也沒有使賈家有什麼起色,死後甚至連女兒也保不住。鳳姐“於世路上好機變,言談去得”,“心性又極深細,竟是個男人萬不及一的”,“少說著隻怕有一萬心眼子,再要賭口齒,十個會說的男人也說不過她呢!”“從小兒大妹妹玩笑時就有殺伐決斷,如今出了閣,在那府裏辦事,越發曆練老成了”,“真真泥腿光棍,專會打細算盤”,“天下人都叫你算計了去”,“嘴甜心苦,兩麵三刀”,“上頭笑著,腳底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她都占全了。這些熟悉鳳姐為人的各色人等對鳳姐的評價,活脫脫展現出了一個機關算盡太聰明的人物。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十分精明的人物,卻落得孤家寡人,身心勞碌至死,最終又一無所得的下場,豈不正應了“聰明反被聰明誤”那句話了嗎?

西方有這樣一種說法:法蘭西人的聰明藏在內,西班牙人的聰明露在外。前者是真聰明,後者則是假聰明。培根先生認為,不論這兩國人是否真的如此,但這兩種情況是值得深思的。他指出:生活中有許多人徒然具有一副聰明的外貌,卻並沒有聰明的實質——‘小聰明,大糊塗’。冷眼看看這種人怎樣機關算盡,辦出一件件蠢事,簡直是令人好笑的。

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如果你是真正的聰明,就不要總是在別人麵前隨便地“賣弄”。那樣,不但使你的聰明變得“廉價”,有時還會給你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別總覺得自己聰明過人

有一些人喜歡自作聰明,這樣的人往往是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眼力或能力,看問題死心眼兒,看不到事物間的變化,過分自信且又自負,結果在世事的紛爭中總是充當別人的炮筒、玩偶或替罪羊,這樣的人被稱為“自作聰明”,往往是表麵看來挺精明,實際上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可能就是專門給這種人設定的警句。

蘇東坡是宋代著名的文人,年輕的時候,他不知收斂,恃才傲物,為自己的“聰明”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有一次他去拜訪丞相王安石,等待的時候看到桌上有一張素箋,上麵題有兩行詩:“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他認出筆跡是王安石的,不禁啞然失笑,西風正是秋季的風,而秋季菊花最盛,根本不懼風吹,即使焦幹枯爛,也不至於落花滿地。這王丞相真是個老糊塗。

蘇東坡洋洋得意,竟提筆續寫兩行詩:“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寫完後,他把詩原樣放好,便離開了相府。

過了不久,王安石看到詩稿,馬上皺緊了眉頭,問過下人知道是那個年少輕狂的蘇東坡所為,王安石心中很不舒服。

原來在黃州一帶,菊花真的會落瓣滿地,蘇東坡仗著一點小聰明,沒經調查研究便妄下結論,結果大錯而特錯。

第二天王安石便奏明皇帝,將蘇東坡貶到黃州做個小官,讓他自己去發現孰對孰錯。

聰明是一把刀,世上原本就有真聰明與假聰明之分。有的人看似聰明,其實不然。像年輕時的蘇東坡,時時處處不忘表現自己、賣弄自己,對於自己的錯誤竟渾然不覺。所幸“遭遇”的是王安石這樣一位正人君子,假如撞上心狠手辣的小人,蘇東坡的命運恐怕就不是貶官這麼簡單了。

千萬不要自作聰明,如果你覺得自己很有些過人的智慧,你會很自然地張揚自己、兜售自己、抬高自己。你若真是有幾分才學倒也罷了,至多讓人覺得你輕浮、狂妄、沒有修養;你若根本就是自視過高,其實腹中空空,還要眼高於頂、裝腔作勢,那就隻能落得一個可悲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