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辦事的“攻心術”(3 / 3)

學會洞悉對方的真實意圖

生活中,每個人的個人品性如嗜好、想法等都不一樣,我們辦事所涉及到的人也各有不同,有的特別善於掩飾自己的真實意圖,:主往不是一下子就能看穿的,讓人琢磨不透。這就需要我們有“透視”的本領,洞察其真正意圖,必須下功夫用心去揣摩他人的心理,然後盡量順應他,甚至還可能搶先一步,將對方還沒說出口的話先說了,促使他打開心扉,說實話,辦實事,從而把要辦而未辦的事先辦了。

在日常生活中,待人處事應做到知己知彼,對不同的人運用不同的交往之道,隨機應變,才能事事順利。比如,在和領導相處時,就要根據領導的性格特點和其好惡,對自己的為人處世方式做一些必要的修正,以便迅速贏得領導的好感,建立起一定的感情。在此基礎上,領導才會有興趣深入了解和考察你的才幹,並使你“英雄有用武之地”。

劉芳為人熱情大方,很善於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在調到一個新單位後,她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贏得領導的好感和賞識。在做了一番調查後,她得知領導為人保守就毅然舍棄了長發、牛仔褲等時髦裝束,而以循規蹈距的形象出現在領導麵前。

在初步贏得領導的好感後,劉芳想發揮自己樂於助人、慷慨大方的優點,主動與領導交往,建立友誼。不料,領導為人孤僻多疑,喜歡獨處,對劉芳的熱情頗不習慣。劉芳碰了幾次壁後,就決心改變策略,去順應領導的性格特點,不再經常圍著領導轉。

後來,劉芳發現領導有一個最大的愛好——打乒乓球,於是她苦練了一段時間的球藝,然後頻頻在領導常去的一家俱樂部露麵,並每次都是和領導對陣,切磋球藝。此舉果然奏效,在球來球往中領導漸漸放鬆了心理防衛,與劉芳成為了朋友。

經過一番交往,領導順其自然地了解了劉芳身上的優點和才幹,在工作中對她予以重用。劉芳投其所好,出色地把自己推銷給領導,從而贏得了事業上的成功。

由此可見,能充分了解對方意圖,掌握他人心理的人,投其所好,是一門高超的處世藝術。這種“會來事”的人,生活中誰不喜歡?他們辦起事來往往是得心應手,無論走到哪裏都是受人歡迎的人,難道你不想成為這樣的人嗎?

我們在與別人共事時,別人有什麼需要,隻要是合情合理的,我們應該盡量去滿足,那麼他會很容易地接納我們。當然也包括滿足我們的要求。

無論是偉大領袖,還是聖賢哲士、凡夫俗子,每個人都有弱點,這些弱點都可以被人巧加利用。辦事時,你掌握了對方的弱點而利用之,一切都將得心應手,稱心如意。

人們無時不在為名而生存,無時不在為利而奮鬥。世間有為名甚於為利的人,有為利甚於為名的人,有既為名又為利的人,有名義上是為名實際為利的人,有名義上是為利實際是為名的人。你需要做周:蕾而細致的觀察,才能使辦事的技巧有新的提高。

運用攻心法達到自己的目的

托人辦事,攻心為上。這是一條最重要、最關鍵的求人謀略。

在一個組織中任何求人行為,要想順利進行下去,都必須同對具備兩個先決條件:第一,你自己願意求諸他人;第二,他人願意接受你的請求。在某種意義上說,後者比前者顯得更重要,難度也更大。因為居於被請求地位的人,心態一般都比較複雜。所謂攻心為上,其含義是指:

你不僅需要準確了解對方的內心世界,而且還要在此基礎上,打動對方並進一步征服對方的心,使對方打心裏信你、敬你、服你、愛你,甘心情願為你效力。求人時若能做到這一步,絕非易事。

三國時期,曹操利用徐庶孝敬母親的弱點,設計將他弄到自己身邊。

然而,他並沒有真正贏得徐庶的心,得到的隻是一個對他離心離德,一言不發的“廢才”。

劉備三顧茅廬,均遭到諸葛亮的怠慢,因為諸葛亮想以此考察劉備有無招賢納士的誠意和虛懷若穀的美德。當劉備心誌專一、禮賢下士的品德深深打動了諸葛亮的心之後,這位隱居山野的“臥龍”先生,便欣然接受了劉備的邀請,出山助他振興漢室,一生對他鞠躬盡瘁。

上述兩則古代用人故事,從正反兩個方麵說明了攻心謀略在辦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通常情況下,一個心態正常的人,希望遇到一個怎樣的請求者呢?

換句話說,他對請求者抱有哪些企望和要求呢?

根據心理調查資料分析,被請求者對請求者的企望和要求,按照由低到高的排列順序,主要有以下四個層次的心理追求:

(1)追求安全——企望請求者公道正派,光明磊落,不整人,不害人,不栽贓陷害。

(2)追求溫暖——企望請求者能關心自己的疾苦,體諒自己在生活上和工作上遇到的各種困難,保證自己起碼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

(3)追求信賴——希望請求者能夠充分理解自己,信賴自己,十分放心地讓自己去處理所委托的事情,甚至是一些極為重要的事,也能經常聽取自己提出的合理化建議,並能夠對自己說一些“知心話”。

(4)追求事業——希望請求者和自己情趣相投,思想一致,能夠為自己獲取事業上的成功,提供一些方便條件。

老練的求人辦事者,不僅對他人在四個層次上的共同心理追求了如指掌,而且還對他們在不同層次上的特殊心理追求知之甚細。針對這些不同類型的被使用對象對自己抱有的各種心理追求,就能因人而異,投其所好,分別采取不同的攻心謀略。

美國鋼鐵公司總經理卡裏,有一次請來美國著名的房地產經紀人約瑟夫·戴爾,對他說:“老約瑟夫,我們鋼鐵公司的房子是租別人的,我想還是自己有座房子才行。”此時從卡裏的辦公室窗戶望出去,隻見江中船來舶往,碼頭密集,這是多麼繁華熱鬧的景致呀!卡裏接著又說:

“我想買的房子,也必須能看到這樣的景色,或是能夠眺望港灣的,請你去替我物色一所合適的吧。”約瑟夫·戴爾費了好幾個星期的時間來琢磨這所合適的房子。

在許多合適的房子中間,第一所便是卡裏鋼鐵公司隔鄰的那幢樓房,因為卡裏喜愛眺望的景色,除了這所房子以外,再沒有別的地方能與它更接近了。卡裏似乎很想買隔鄰那座更時髦的房子,並且據他說,有些同事也很看好那座房子。

可是,當卡裏第二次約約瑟夫去商討買房之事時,約瑟夫卻勸他買下鋼鐵公司本來租用的那幢舊樓房,同時還指出,隔鄰那座房子中所能眺望到的景色,不久便要被一所計劃中的新建築所遮蔽了,而這所舊房子還可以眺望江畔的全景。

卡裏立刻對此建議表示反對,並竭力加以辯解,表示他對這所舊房子絕無興趣。但約瑟夫·戴爾並不申辯,他隻是認真地傾聽著,腦子中飛快地在思考著,究竟卡裏的意思是想要怎樣呢?

卡裏始終堅決地反對買那所舊房子,可是他反對的理由並不充分,顯然可以看出,這並不是出於卡裏的意見,而是出自那些主張買隔鄰那幢新房子的職員的意見。

約瑟夫聽著聽著,心裏也明白了八九分,知道卡裏說的並不是真話,他心裏實在想買的,隻是別人占據著的那所舊房子。

由於約瑟夫一言不發地靜靜坐在那裏聽,沒有反駁他,卡裏也就停下來不講了。於是,他們倆都沉寂地坐著,向窗外望去,看著卡裏非常喜歡的景色。

約瑟夫曾對人講述他運用的策略:“這時候,我連眼皮都不眨一下,非常沉靜地說:‘先生,您初來的時候,你的辦公室在哪裏?’他沉默了一會兒才說:‘什麼意思?就在這所房子裏。’我等了一會兒,又問:‘鋼鐵公司在哪裏成立的?’他又沉默了一會兒才答道:‘也是這:裏,就在我們此刻所坐的辦公室裏誕生的。’他說得很慢,我也不再說什麼。就這樣過了5分鍾,簡直像過了15分鍾的樣子。我們都默默地坐著.大家眺望著窗外。”“終於,他以半帶興奮的語氣對我說:‘我的職員們差不多都主張搬出這座房子,然而這是我們的發祥地啊。我們差不多可以說是在這裏誕生的,成長的,這裏實在是我們應該永遠長駐下去的地方呀!’於:邑,在半小時之內,這件事就完全辦妥了。”並沒有利用欺騙或華而不實的推銷術,也未炫耀許多精美能圖表,這位經紀人居然就這樣完成了他的工作。

原來約瑟夫·戴爾經過集中全部精神考察卡裏心中的想法,根曙考察的結果,很巧妙地刺激了卡裏的隱衷,使其內心的想法完全透露出來。

他就像一個燃火引柴的人,以微小的星火,觸發熊熊的烈焰。

約瑟夫·戴爾的成功,完全是因為他運用攻心術的成功。他感:覺到在卡裏心中,潛伏著一種他自己並不十分清晰的、尚未覺察的情緒:一種矛盾的心理。那就是,卡裏一方麵受其職員的影響,想搬出這座老房子;

而另一方麵,他又非常依戀這所房子,仍舊想在這兒住下去。

卡裏想在這所舊房子裏住下去的理由,雖然他自己並不很清楚,但在局外人看來,卻看得出,這座有著他所熟悉喜愛的景色的老房子,已經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它能使他回憶起早年的創業和成功,因而充滿“自信心”,這就是在他潛意識中對這所老房子依戀的理由。

約瑟夫·戴爾之所以能做成這樁生意,就在於他能研究出卡裏的心思,並使用巧妙的攻心法解決這個矛盾。

孫子兵法上有“不戰而屈人之兵”為上上策,即不經交戰就使對方投降,此所謂攻心之法。如果你在求人辦事時能活學活用此法,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