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托人辦事,吃虧是很好的投資
智者說:吃虧是福。因為吃虧你就成了施者,朋友則成了受者,看上去,是你吃了虧,他得了益,然而,朋友卻欠了你一個人情,在友誼、情感的天平上,你已加了一個籌碼,這是比金錢、比財富更值得你珍惜的東西。吃虧,會讓你在朋友眼裏變得豁達、寬厚,讓你獲得更深的友情。這當然會使朋友更心甘情願地幫助你,為你辦事。
鄭周永承包下一座大橋的修建工程。由於戰時物價上漲,開:[不到兩年,工程費總額競比簽約承包時高出了七倍。在這嚴峻的時刻,有人好心地勸阻鄭周永,趕緊停止施工,以免遭受進一步的損失。但鄭周永另有一番想法:金錢損失事小,維護信譽事大。於是鼓起勇氣毅然決定:
為了保住“現代土建社”的信譽,寧可賠本甚至破產,也要按時把工程拿下來。結果,“現代土建社”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終於按時完:[,保質保量地按時交付使用。
鄭周永雖然吃了這回大虧,以致瀕臨破產,但也因此樹起了恪守信用的形象,贏得了人們的信任,生意一個接一個地找上門來。不久,他投標承包了當時南韓的四大建設項目:韓興土建、大業、興和工作所和中央產業,承建了漢江大橋的第一期工程。接著,又繼續承建了漢江橋的第二、第三期工程。僅是漢江大橋這三項重大工程就前後花了整整10年的時間,它不僅使鄭周永的“現代建築”賺得了豐厚的利潤,而且壓倒了同行對手,一躍成為韓國建築行業的霸主。
以吃虧來交友,以吃虧來獲得信譽,是一種比較高明和有遠見的辦事技巧。當然,吃虧也必須講究方式和技巧。虧,不能亂吃,有的人為了息事寧人,去吃虧,吃暗虧,結果隻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三國時的孫權就是這樣,為了得回荊州,假意讓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結果在諸葛亮的巧妙安排下,孫權不僅賠了妹妹,又折了兵。荊州還是在人家手中,這個虧未免吃得太不值得。
對自己值得的或者是得大於失的人際關係,人們就傾向於建立和保持;而對自己不值得的或者是失大於得的人際關係,人們就傾向於疏遠和逃避,甚至中止這種關係。正是人際交往的這種社會交換本質,要求人們在與人交往時必須讓對方覺得與自己的交往是值得的。而要做到這一點,則常常需要我們首先做出必要的自我犧牲。
有位名叫林達德的企業家,他既沒有高學曆,也沒有金錢,更沒有輝煌的家庭背景,但卻很快在商業上獲得了成功。當有人請教他成功的秘訣時,他說:“我總是樂意向別人付出,因此也能得到別人的信賴和幫助。正是由此建立起來的良好人際關係,使我很快便走向了成功。”平凡的林達德最初也是一個孤獨的人,沒有誰樂意與他交往,因為他太普通了。在忍耐了一段寂寞的人生之後,他從社會上逐漸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若要受到別人的歡迎,與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就必須做出必要的自我犧牲。
真正的與人交往之道,就是適當地給別人某些方麵的“利益”。而這些“利益”,有時是物質方麵的,有時則是精神方麵的。
對於像林達德這種在物質方麵幾乎一無所有的人來說,犧牲的“利益”主要就是精神方麵的。比如說,無論多麼忙碌,當有人來找他時,林達德都不會向對方表現出厭惡或不耐煩的樣子,更不會拒人於千裏之外。除非是真的無法抽身,他才會婉轉地表達出自己的歉意,並在事後設法補償缺憾。
林達德解釋自己這樣做的理由時說:“像我這樣一無所有的人,如果要想與別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就不能不讓對方感到與我交往是愉快、歡暢的。”他是一個很會體貼、關照別人的人,對周圍人的體貼甚至超過了別人對自己的想法。每當有人說要到他那裏玩,他都表示十分歡迎,並希望來人能在自己這裏住上幾天。背地裏他無論多麼拮據、多麼苦惱,但從不表現出來。他好像隨時都在歡迎他人的光臨,竭誠予以接待。當別人回去的時候,他甚至還想著給人帶點小禮物、土特產之類的東西,林達德總是盡自己所能來滿足別人的某些欲求,而他這種不怕犧牲自我利益的做法,也使別人對他有所助益,從而滿足了他心中的很多欲求。
事實上,每個人對周圍的人都會懷有不同程度的期待之心,都想讓與自己接觸的人給自己帶來某些利益。如果你能滿足人們的這種心理,就一定能獲得他們的好感。
2.拙誠是做事之本女人說話辦事如果隻追求外表華麗,缺乏真摯的感情,開出的也隻能是無果之花,雖然能欺騙別人的耳朵,卻不能欺騙別人的心。
人與人交談,貴在真誠。有詩雲:“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隻要你與人交流時能捧出一顆懇切至誠的心,一顆火熱滾燙的心,怎能不讓人感動?怎能不動人心弦?白居易曾說過:“動人心者莫先乎於情。”熾熱真誠的情感能使“快者掀髯,憤者扼腕,悲者掩泣,羨者色飛”。
說話不是敲擊鑼鼓,而是敲擊人們的“心鈴”。“心鈴”是最;ff彗密的樂器。語言真誠,即使幾句簡單的話,也能引起聽眾的強烈共鳴。
當鬆下電器公司還是一個鄉下小工廠時,作為公司領導,鬆下幸之助總是親自出門推銷產品。每次在碰到砍價高手時,他總是真誠地說:
“我的工廠是家小廠。炎炎夏日,工人們在熾熱的鐵板上加工製作產品。大家汗流浹背,卻依舊努力工作,好不容易才製造出了這些產品,依照正常的利潤計算方法,應該是每件××元承購。”聽了這樣的話,對方總是開懷大笑,說:“很多賣方在討價還價的時候,總是說出種種不同的理由。但是你說的很不一樣,句句都在情理之中。好吧,我就按你開出的價格買下來好了。”鬆下幸之助的成功,在於真誠的說話態度。他的話充滿情感,描繪了工人勞作的艱辛、創業的艱難、勞動的不易,語言樸素、形象、生動,語氣真摯、自然,喚起了對方切膚之感和深切的同情。正是他的真誠,才換來了對方真誠的合作。
心理學家認為,人際之間存在“互酬互動效應”,即你如果真誠對別人,別人也以同樣的方式給予回報。道聲“謝謝”,看似平常,可它卻能引起人際關係的良性互動,成為交際成功的促進劑。
拙誠還體現在踏踏實實做事,不投機取巧。
某公司為了加強宣傳力度,決定招聘兩名新手,人選的是兩名大學生。小林是某名牌大學新聞係畢業的,而且為人機靈,頭腦活絡,很會“來事”。小姚是學中文的,所在學校也沒有小林的學校那麼有名氣,但為人沉靜、穩重。兩人“各有千秋”,宣傳部的領導左右為難,難以取舍。結果公司總裁發話了,兩個暫且都留下,試用三個月,再行定奪。
小林到底是學新聞的,耳聰目明,八麵玲瓏,很快就明白領導“試用”的含意,便決心來個先聲奪人、精彩亮相,讓領導知道,搞宣傳學新聞的終歸比學中文的要更勝一籌。果真小林出手不凡,時間不長便一連在公司內刊上發表了好幾篇文章,使人感到很有才氣。宣傳部頭兒以及公司的領導都在私下裏加以稱讚。
個把月過去了,小姚一篇文章也沒發表,公司領導問宣傳部的頭兒:
“小姚怎麼沒動靜呀?”“她把黨辦的雜事全包了,有時還到銷售點送材料、收集資料,幹得挺踏實。”宣傳部頭兒也實話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