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果你無法當場作出接受或拒絕的決定,你就要明白地告訴對方,你還需要考慮,並告訴他所需考慮的時間有多長。你可以說:“明天我再答複你。”或“讓我先了解一下情況,過兩天給你個準信兒。”但是你絕不可以把“需要時間考慮”作為拖延下去的擋箭牌。
(3)當你拒絕時,應該表明你對他的請求是認真考慮了的,你也了解了對方提出的這一請求的重要性,你可以把你的一些想法和建議拿出來,這表明雖然你不能解決,但已經盡量想辦法了。
(4)拒絕時,你在表情上應和顏悅色。最好說一聲:“謝謝你對我的信任,不過……”你可以略微表示歉意,但切忌過分地表達歉意。那樣,對方會認為你不夠真誠,因為你如果真的感到那樣的過意不去,那麼你為什麼不接受請求呢?
(5)拒絕時,你對對方和顏悅色,但同時也要顯露出堅定不移的態度。這就是說,你要暗示給他,你不會因為他再三的請求而改變你拒絕的決定的。
(6)最好能給對方說一說你拒絕的理由。這是為了取得對方的理解和諒解。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在每一次拒絕時都要附以理由。有時不說理由反而會顯得真誠。你可以說:“真抱歉,這一次我無法為你效力,希望你不介意。”相信不會產生不良後果。如果你講了理由,對方試圖推翻你的理由,你切記不可和對方爭辯,隻需重複拒絕即可。
(7)要讓對方了解,你拒絕的是他所請求的事,而不是他本身,你是對事不對人的。這次拒絕了,不妨礙下次提出別的請求,也許下次就可以幫上忙了。
(8)切忌通過第三者來拒絕某一個人的請求。這隻會讓對方認為你既缺乏誠意,又怯懦。
關於拒絕的技巧,有個人提出了一種有效方法,叫做“破唱片法”。損壞的唱片會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同一句歌詞,“破唱片就是不斷重複一種拒絕”。
有一次,幾位勤工儉學的大學生來向“破唱片法”創始人推銷大百科全書。他說他對大百科全書不感興趣。這些大學生就采取迂回戰術來說服他,以達到他買書的目的。而“破唱片”也就開始“唱”了——
大學生:“你對教育感興趣嗎?”
“破唱片”:“感興趣,但我對買百科全書不感興趣。”
大學生:“你有小孩嗎?”
“破唱片”:“有一個,但我對買書不感興趣。”
大學生:“你對你孩子接受的教育水平滿意嗎?”
“破唱片”:“也許是滿意,也許是不滿意,我說不好,但我對買大百科全書不感興趣。”
最後,大學生們以為他真的不可救藥了,隻好善罷甘休。
從長遠的觀點來看,我們要想使拒絕的話真正起到作用,必須不帶感情地使用這種技巧,隻有平靜地重複自己的觀點,才能躲避操縱性的言語陷阱、辯論。
如果你遇到了一位請求者。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無理要求,並試圖說服你,你不妨當一次“破唱片”來拒絕他。
4.你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該拒絕就拒絕
每個人都具有個人的感覺,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的想法來對待世界。麵對現實的無理要求,你應該學會拒絕,不要試圖讓所有的人都對你滿意,否則你將永遠也得不到快樂。
很多人做事喜歡依著別人的意見而做,聽到一種意見就改變自己的方式方法。人家叫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結果導致大家都有意見,而且誰都不滿意。這樣做事的人,本身就是沒有主見的,無法分辨是非對錯,或者是耳根子軟,又不想得罪任何人,極力想討好每一個人。
實際上,做人做事想麵麵俱到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每個人的主觀感受和需要各不相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持的觀點、立場也不同,這就導致他們之間的意見是不同的,有時甚至是矛盾的。這就決定了你的做法隻能取悅某一類人,而要得罪另外一些人。
所以,做你該做的,不要一味聽從別人的意見,對一些人的意思或要求要學會說“不”,這才是正確的選擇。因為,沒有人能做到讓人人都滿意。
當你說“不”的時候,所拒絕的是事而不是人,所以你必須盡全力將人與事區別開來。與其說“我不能為你做某事。”不如說:“我不能做某事。”要想正確地說出“不”字,你還需要學會以下的一些法則:
(1)用行動而不是用語言去說服人
如果有什麼人逃避自己的責任,而你通常的反應就是抱怨幾句然後自己去做,那麼你就可能助長了這些人的囂張氣焰。如果你打算通過一次冗長的討論來讓人理解你,那麼你會發現那是無效的。必須等到你學會了有效的行為方式,否則你仍然會受到被欺負的困擾。這就表明,你的行動勝過千百萬句深思熟慮的言語。當你遇到應該別人做的工作而他忘記的時候,就提醒他一次。如果他置之不理,就給他一個期限。如果他無視這一期限,你就應該給予他一些懲罰。一次教訓,要比千言萬語更能讓他明白你所說的“職責”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