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鄭重地告訴來者:“敝校招考新生,一向按成績錄取,若不按成績,便失去了錄取新生的準繩,莘莘學子將無所適從。汪先生兩位令郎今年雖未考取,隻要好好讀書,明年還可再考嘛”。
秘書見陶行知毫無鬆口之意,便以利誘的口吻說道:“陶先生年輕有為,又有留洋學曆,隻要陶先生在這件事上給汪先生一個麵子,今後青雲直上,何患無梯?眼下汪先生就會重重酬謝陶先生的。”
說罷,從皮包取出一張銀票遞了過來:“這是汪先生一點小意思,希望陶先生笑納。”
陶行知哈哈大笑,推開秘書的手,說:“先生,我背一首蘇東坡的詩給你聽聽:‘治學不求富讀書不求官。比如飲不醉,陶然有餘歡。’請你上複汪先生,恕行知未能從命。”
秘書滿臉通紅,他站起來,收起銀票,改用威脅的口氣說:“但願陶先生一切順利,萬事如意,將來切莫後悔。”
說罷,悻悻而去。
陶行知先生運用引用的方式來明誌和拒絕,可以說是一種有效的策略——這隻是“方”的一麵。但是,弄得秘書惱羞成怒悻悻而去,就容易給自己造成隱患,所以這不能算是一種高超的策略。那麼,該怎樣拒絕別人,才能既達到自己的目的,又盡量不得罪人呢?這就需要一些“圓”的拒絕技巧。
(1)掩耳盜鈴
人們礙於麵子,很多話當麵說不出口,裝作自言自語說出心中所想,對方便會知趣而退。
在自言自語中,當事人沒有“意識”到自己將內心想法暴露無遺。因此,在會談時,有意識地運用這種方法,可將自己不好意思直接說出的話間接表達出來。比如,你可以說:
“我現在能不能這麼說呢?”
“不行,我到現在事都沒辦好。”
“我怎麼會立即和他交談。”
對方聽到後,便會覺得索然無味,自動停止說話。
(2)裝傻拒絕別人
推銷員一進門,就迎出來一個白發老頭。青年推銷員恭恭敬敬鞠了個躬。“喔,喔,可回來了!你畢竟是回來了。”老頭脫口而出,“老婆子快出來。兒子回來了,是洋一回來了。很健康,長大了,一表人才!”
老太太連滾帶爬地出來了。隻喊了一聲“洋一!”就捂著嘴,眨巴著眼睛,再也說不出話來。推銷員慌了手腳,剛要說“我……”時,老頭搖頭說:“有話以後再說。快上來,難為你還記得這個家。你下落不明的時候才小學六年級。我想你一定會回來,所以連這個舊門都不修理,不改原樣,一直都在等著你呀”。
推銷員實在待不下去了,便從這一家跑了出來,喊他留下來的聲音始終留在他的耳邊。
“大概是走失了獨生子,悲痛之餘,老兩口都精神失常了吧?倒怪可憐的。”他想著想著回到了公司,跟前輩談這件事。老前輩說:“早告訴你就好了,那是小康之家,隻有老兩口,因為無聊,所以這樣作弄推銷員”。
“上當了!好,我明天再去,假裝是兒子,來個順水推舟,傷傷他們的腦筋。”
“算了,算了吧,這回又該說是女兒回來了,拿出女人的衣服來給你穿。結果,你還是要逃跑的”。
用裝傻的手段捉弄和對付難纏的推銷員,不失為一種高明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