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做人不可奸詐,但要方圓(1)(2 / 3)

當他挨批成為會議中的保留節目時,他十分苦悶,真想一走了之。但在和朋友傾訴了自己的煩惱之後,朋友問他:“公司裏業務的每一個環節你都學會了嗎?”他回答說“沒有”。“你願意背著那些洗不清的罪名離開嗎?”“不願意,可是我在哪裏也一樣說不清啊!”“那不一樣。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你何不學會了所有的業務之後再離開呢?”

年輕人仔細考慮了朋友的話,認為很有道理,於是他堅持了下來,收拾好心情,低頭實幹,在公司源源不斷地“充電”。一段時間後,年輕人兢兢業業的工作為他贏得了實實在在的業績,一筆又一筆的業務,也增長了他的信心和經驗。而這時候他發現,那些中傷他的謊言也已不攻自破,他不想再離開了。

有句廣告語說得好:“進,固然需要努力;退,更需要智慧。”進,單就絕對的前進而言,容易。別人進,我也進,同進同樂,豈不快哉!不用自己的思考,不用獨特的視角,不用出眾的智慧,順著大流走就萬事俱佳了。但退,卻不是那麼簡單。在茫茫人潮趨之若鶩爭搶前方金蘋果的時候,旁若無人地從容而退,退出一種昭然,退出一種風度。勿用回首,勿用瞻前顧後,勿用優柔寡斷,隻向著一個人的方向,義無反顧,舉重若輕。這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漫漫人生路,退一步、等一等,不過是歇歇腳,為走得更遠做準備,低一低頭,更是為了昂揚成擎天柱。一次以退為進的等待,能讓你從“山窮水盡疑無路”轉眼便走入“柳暗花明又一村”。航行中的船隻,在預見到大風浪的來臨時,並不是要迎頭衝上去,而是要暫避到無風的港灣。在自己實力強大時,迎頭痛擊對手是謀略,而在明知不敵之時,暫避鋒芒更是智慧。知道進退的人,才能利用時機成就自己。隻退不進,是懦夫;而隻進不退,則是莽夫。進退得當,才能從容麵對成敗,瀟灑成就人生。

另外,對進退之道的把握,也意味著對聰明與精明的選擇。聰明與精明雖然隻有一字之差,但概念卻是不一樣的。“現實”的人選擇了一項事業並準備為之奮鬥時,他永遠明白:要聰明,而不要追求精明。

聰明是什麼?不計較眼下的得失,而是把眼光放長遠,時刻有一個總體的事業目標,所有的努力都是為這個目標而服務的。所以,在這裏,聰明表麵看起來是一種“退”,而其實質卻是一種“進”。這就像下圍棋一樣,在布局的階段是很關鍵的,不應該總是盯著一些小小的利益,而是必須注意長遠的利益。有的時候,你需要舍棄一些棋子,這種舍棄看似很可惜,但卻奠定了全局的勝利。一個圍棋高手必須掌握這種技巧,一個經營自己人生和事業的人,也必須掌握這種布局的技巧。

相反,精明是什麼?這種總是盯住眼前的利益,不願意做任何與眼前利益無關的事情,他們要求一張馬上能夠兌現的支票。最糟糕的是,他們總是這樣,無論做任何事情,隻要自己沒有利益,就根本不考慮,更談不上做了。這種人做事的風格給人的印象是很糟糕的,因為世界上的事情,並不是每一件都是那麼直接與自己的利益相關聯的。精明的人最不服人,表現上獲得了一些暫時的利益,是一種“進”,但很快就會落入人生的敗局,變成“退”,因為他們讓所有與之交往的人都感到厭煩。這種人隻有在不讓自己吃虧的問題上,才能表現出才能和魄力。他們不知道,吃虧有時就是占便宜。

“現實”者都選擇“聰明”,因為長遠的利益肯定是較大的利益,而眼前的利益從來都是小利。“現實”的人都是很聰明的人,最明白吃小虧占大便宜的道理;“現實”的人總是不惜血本來招攬人才,然後通過人才使他們成功;而精明的人總是因為不想吃虧,隻想占便宜而失去人心,然後由人才匱乏和事業無助走向失敗。這就是聰明與精明的不同特點與結局。

下麵有幾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

著名汽車製造商杜蘭特手下的總裁叫道尼斯,他曾是杜蘭特手下的小職員。道尼斯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就注意到,每天下班後,所有的人都回家了,但是老板仍留在辦公室裏,一直呆到很晚。於是,他覺得應當留下來,為老板提供一些工作上必要的協助,結果,老板隨時都可以看到他,從而養成了召喚他的習慣。道尼斯付出了額外的時間和精力,但是,這種吃虧卻使他獲得了總裁的位置。

美國船王達拉有一位得力的女助手,最早她隻是一名速記員,她的工作隻是聽取老板的口述,記錄內容,替老板拆閱、分類及回複信件。薪水同公司其他普通的職員沒什麼兩樣。但是,這個員工每次用完晚餐後,總是回到辦公室來,積極地做那些本來不是她分內的也沒有報酬的工作。她的能力增長很快,有時候替老板寫的信,就同老板自己寫的一樣。所以,當老板的秘書因故辭職時,老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她,因為她早已在做著這樣的工作,並且已經有了這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