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是很重要的,也是需要智慧的,這種智慧不是那種精明的人所能明白的,他們沒有大局觀念,總是糾纏在一些邊角的爭奪上,殊不知,最大的利益往往會因為這些邊角利益的爭奪而失去。當你在為自己取得一點點小利益而沾沾自喜的時候,你是否會想到,你已經失去了許多更大的利益?
與此相關的就是:聰明的人知道,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所以,他永遠不會將事情做絕。在現實生活中,心存感激的受惠者總是會對施惠者有一種報償。
曾經有一個貧窮的小男孩,為了攢夠學費不得不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勞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時感到十分饑餓,但是他的口袋裏卻隻有一角錢了。他決定向一戶人家討口飯吃。當一位美麗的女孩打開房門的時候,這個小男孩卻有點不知所措了,他沒有要飯,隻乞求給他一口水喝。但是這位女孩拿了一大杯牛奶給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問道:“我應該付多少錢?”女孩回答道:“一分錢也不用付。媽媽教導我們,施以愛心,不圖回報。”這位男孩十分感動,本來是打算退學的,但他放棄了這個念頭。
數年之後,那位美麗的女孩得了一種罕見的病,當地的醫生對此束手無策。最後,她被轉到大城市醫治,由專家會診治療。當年的那個小男孩,如今已是一名大名鼎鼎的醫生了,在病房,醫生一眼就認出床上躺著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幫助過他的恩人。他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決心一定要竭盡所能治好恩人的病。經過艱辛的努力,手術最終成功了。
當醫藥費通知單送到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時,她不敢看,因為她確信,治病的費用將會花去她的全部家當。但最後,她還是鼓起勇氣,翻開了醫藥費通知單,不料那上麵隻寫著一行小字:“醫藥費——一滿杯牛奶。”
我們生活在一個大社會、大環境中,我們的一切不僅僅取決於我們自己,同時也取決於其他人。所以,當我們越多地幫助別人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幫助我們自己,所以,即使我們不從道德的角度來理解這件事情,我們從功利的角度,也可以明白“善待別人,即是善待自己”的道理。
一個人在幫助別人時,其實也是一種投資,隻不過是投資自己的感情,一旦有機會,這種投資得到的回報,將遠遠超過你的投資,因為人就是這麼一種古怪的動物,他願意報答任何一種真誠而博大的愛!
3.強人麵前莫逞能
耍“陰謀”常常為正人君子所不恥,他們永遠都恪守著做人“真、善、美”的三原則,殊不知“真、善、美”在太陽底下會光芒四射,色彩斑瀾,在黑夜裏卻不會閃耀光輝。要做“現實”的人,便要懂得在黑暗中“借光”前行,以便迎接黎明的到來。
黑暗中的借光,便是要有點“小陰謀”。隻有這樣,才不至於看不見東西而被摔倒。斯大林時代的華西裏耶夫斯基將軍,便是這樣的一位高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作為前蘇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斯大林,由於受反常的“自我尊嚴”的驅使,變得很難接受別人的意見。“唯我獨尊”的個性使他不能允許別人比他高明。
莫斯科保衛戰前夕,大本營總參謀長朱可夫將軍曾建議“放棄基輔城”,以免遭到德軍的“合圍”。這本來是一個很有戰略眼光的建議,但斯大林聽不進去,當麵罵朱可夫“胡說八道”,並一怒之下把朱可夫趕出大本營。
不久,基輔城果然遭德軍合圍,守城的紅軍精銳部隊全軍覆沒。等到斯大林對朱可夫說“你是對的”時,已經是馬後炮了。但是,一度當了蘇軍大本營總參謀長的華西裏耶夫斯基,卻往往能使斯大林不知不覺中采納他的正確作戰計劃,從而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在斯大林的辦公室,每當斯大林與華西裏耶夫斯基談天說地 “閑聊”的時候,華西裏耶夫斯基往往“不經意”地“順便”說說軍事問題,既不鄭重其事,也不頭頭是道。可是奇妙的是,等他走了以後,往往能使斯大林想起一個好計劃。過不了多久,斯大林就會在軍事會議上陳述這個計劃。大家都驚訝斯大林的深謀遠慮,紛紛稱讚。斯大林自然十分高興。再看看華西裏耶夫斯基本人,也與大家一樣顯得驚異並且與眾人一道表示讚歎折服。這樣一來,再也沒有人想到這是華西裏耶夫斯基的主意,甚至連斯大林本人也不這樣想了。但是,上帝最清楚,統帥部實施的畢竟還是華西裏耶夫斯基的計劃。
當然,華西裏耶夫斯基也會在最高軍事會議上發表自己的見解,但那方式方法往往令人啼笑皆非。他首先講三條正確的意見,但口齒不清,用詞不當,前後重複,沒有條理,聲音含混,因為他的座位通常最靠近斯大林,所以隻要使斯大林一個人明白他的意思就行了。接著他又畫蛇添足地講兩條錯誤的意見。這會兒,他來了精神,條理清楚,聲音宏亮,振振有詞,必須使這兩條錯誤意見的全部荒謬性都昭然若揭才肯罷休,這往往使在場的人心驚膽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