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懂得適時閉上自己的嘴
有的人天生就有一種表現欲,他們總以為調侃別人能使自己更高明,諷刺別人能讓自己更偉大。而事實往往正相反,你越是暴露自己,就越顯得你淺薄,也許你在嘲笑別人的時候,別人正在拿你當傻瓜看待。
沙皇尼古拉一世平定了一場由自由分子領導的叛亂,並判處領袖李列耶夫死刑。當絞刑開始時,李列耶夫在一陣擺弄之後,繩索斷裂了,他猛然摔落在地上。在當時,類似這樣的事情會被當成是天意,犯人通常可以得到赦免。
不料,李列耶夫站起身後,向著人群大喊:“你看,他們甚至連製造繩索也不會。”一名衛士立刻前往宮殿報告絞刑失敗的消息,並說:“陛下,李列耶夫這樣說:‘你看,他們甚至連製造繩索也不會。’ ”聽到這樣的話,沙皇說:“那麼,讓我們來證明事實相反。”第二天,李列耶夫再度被推上絞刑台。這一次繩索沒有斷裂。
你也許會為李列耶夫的愚蠢而感到好笑,卻不會想到,類似的事情可能在你的身上也發生過,隻不過沒有這麼極端罷了。想想你是否為了逞強而說過過激的話就明白了。
你應該明白,如果想要用言語震懾別人,你說得越多,就越顯得平庸,而且越不能掌控大局。同時,你說得越多,就越有可能說出愚蠢的話。
相反,如果你說的比需要的少,必定會讓人覺得你很了不起,很有權勢。因為你的沉默會讓其他們不自在,而人是追求詮釋和解釋的機器,他們想要知道你在想什麼,卻又無法洞察你的意圖,這會讓對方覺得你深不可測。
借助言語想要驅使人們去做你希望的事通常是行不通的,他們隻會因為你的怪僻而反對你,毀滅你的願望。所以,在人生絕大部分的領域內,你說得越少,就越顯得神秘。當你學會閉上嘴巴時,實際上更有機會擁有權力。
請記住:話一旦出了口,就無法收回。控製你的言語,要特別小心譏諷之言,你從刺人的話中得到的短暫滿足感,遠遠不及你付出的代價。
古人早有明訓:“言語傷人,勝於刀槍。”許多人常以“嘲弄”他人為樂子,比如有部分綜藝節目主持人,戲稱未能在比賽中過關的來賓“笨”,或嘲笑比賽者的長相“醜”。其中有些雖然隻是屬於玩笑性質,但總讓人覺得不舒服,畢竟這種“尖酸刻薄”、“有失厚道”的批評,會使聽者產生不悅。因此,古人說“喪家亡身,言語占八分”,似有其道理,真是叫人不得不謹慎。
法國巴黎有一名“美食專欄作家”,經常在文章中特別讚譽某家餐廳,或嚴辭批評某些餐廳的菜肴。有一次,這位專欄作家在專欄中對一家餐廳的菜色作出了“像豬食”的評語,以致激怒了餐廳老板。該老板事後特別邀請此作家去試吃“精致美味的佳肴”,不料作家吃完後臉色大變,暈倒在地,送到醫院時已經氣絕身亡。餐廳老板被警方逮捕收押後,坦承“設毒宴”下毒,他說:“批評我們的美食像豬食的人都該死!”這真叫人瞠目結舌。所以,“專欄作家”們下筆時可得小心點,就像你說話一樣,若言詞過於尖酸刻薄,批評得太過分,可能就會“惹禍上身”。
我們常常可以在影片中看到監獄中有一個叫做禁閉室的房子,用來懲罰不聽話的犯人。房間不僅非常狹窄,而且最重要的是那裏既見不到陽光又沒有人和你說話,你就這麼靜靜地呆著,一呆兩個星期或者更長的時間。實際上,正常的人即使是在裏麵關上一天,都會覺得度日如年。因為人生性是排斥黑暗和沉默的,沉默使人感到沒有依靠,有的時候真的可以讓人為之瘋狂,所以人常常會沉不住氣。
但正因為如此,許多擅長心理戰的高手才經常會利用“沉默”這張牌來打擊對手,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台灣有一個經營印刷業的老板,在經營了多年之後,萌發了退休的念頭。他原來從美國購進了一批印刷機器,經過幾年使用後,扣除磨損費應該還有250萬美元的價值。他在心中打定主意,在出售這批機器的時候,一定不能以低於250萬的價格出讓。
後來,有一個買主在談判的時候,針對這台機器的各種問題滔滔不絕地講了很多缺點和不足,這讓印刷業的老板十分惱火。但是他在自己剛要發作的時候,突然想起自己250萬元的底價,於是又冷靜了下來,一言不發,看著那個人繼續滔滔不絕。結果到了最後,那人再沒有說話的氣力,突然蹦出一句:“嘿,老兄,你這個機器我最多能夠給你350萬元,再多的話我們可真是不要了。”於是,這個老板因為選擇了沉默,很幸運地比計劃多賺了整整1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