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聽過一位“不會歌唱的女歌唱家”的故事。她在第一次正式登台表演前,認真地反複練唱,歌聲婉轉如夜鶯,聲音優美又動人,但是臨到她在熱烈的掌聲中登上舞台的時候,麵對聽眾的幾百雙注視的眼睛,由於情緒過度緊張,當鋼琴伴奏的引曲彈完了,該她張嘴歌唱時,她竟然一句也唱不出來。

類似這樣的事例,還有不少。比如,第一次講課的年輕教師,本來把講稿準備得“滾瓜爛熟”,可是當他正式講課時,由於緊張,講不出來,或者講得丟三落四、前言不搭後語。他們在講完這堂課後回憶說:“我好象騰雲駕霧一般,不知道自己都說了些什麼。”

醫治這樣的心理失常,不需要什麼手術或者藥物,靠積極性的自我暗示就可以。如果在心理上堅信自己“我經過了刻苦的練習,完全有把握可以像平日那樣”,在頭腦中浮現出自己唱成功、講成功時候的情景來,你就會從緊張的心理狀態束縛中解脫出來,充滿信心地唱下去、講下去。相反地,如果你的自我暗示是消極性的,總是膽戰心驚地想著“錯過了這次機會,我就一切都完蛋了!”或者“不行,這次準不靈,沒戲了!”那你準會“砸鍋”、以失敗而告終。因而邁出緊張泥潭的第一步,就是要有信心,要相信自己的力量。

成功和信心關係至深,無論是考試或者表演,都是按照記憶(計算之類的思維性記憶、遊泳之類的運動性記憶都包括在內)規律辦事的。你要相信你自己的記憶和熟練動作。如果你按照記憶規律辦事,已經記住了某些材料、動作的時候,卻還在嘀嘀咕咕,信心不足,那麼這種心理上的重擔必將大大損害你的記憶的再現能力。因此,每個人都應該充分相信記憶的自然定律,相信自然定律絕不會失信於你。信心對於考試、體育比賽等等激烈的爭奪尤其重要,這就是心理學上講的臨場時的精神上的競技狀態。

獲得1976年奧運會十項全能金牌獎的運動員詹納,在被記者詢問他獲獎後的體會心得時,他講了這樣一段話:“奧林匹克水平的比賽,對運動員來說,20%是身體方麵的競技,80%是心理上的挑戰。”詹納講的百分比,隻是一種約略的估計,不一定有什麼科學測驗的依據,不必過分認真地計較;可是他強調在激烈的競賽爭奪中,運動員們的不同心理狀態,遠比差不多同樣的技術水平更為重要這點,我認為是很中肯的。而且,我們還可以把詹納的心得體會擴展到工作、學習、生活的一切領域裏去,也就是說,無論幹什麼事情,如果你想取得成功,那就必須首先保持心理上的高度健康水平。在現實生活裏,有很多人就是戰勝了“心理上的挑戰”後取得大成功的。你還記得中國女排1982年9月25日,在秘魯的利馬市阿毛塔體育館,以3:0(15:1、15:5、15:11)擊敗南美勁旅、東道國秘魯隊那場驚險的比賽報道嗎?“秘魯隊昨天擊敗美國隊後,利馬市一片歡騰,今天阿毛塔體育館座無虛設,觀眾為秘魯女隊歡呼打氣,場內喊聲震天。中國隊麵臨這一特定形勢,情緒穩定,信心十足,經受了一次嚴峻考驗。”“在震耳欲聾的呐喊和喇叭助威聲中,她們同樣表現了沉著冷靜,應付困局的精神……”中國女排排除了激烈的心理幹擾,消除了緊張的心理壓力,終於奪得第九屆世界女排錦標賽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