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烏啼,木筆書天。在八萬裏的運行中,一次次地寫下了充滿詩意的情話。多情未必非君子,隻要你用心,便能聽到春的聲音……美在自然女人的臉就是塊責任田,大多數的女人為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費盡心思,一次次走進美容院以求改頭換麵,不惜浪費金錢,忍受疼痛。你文眉、文眼線,她隆鼻、剜酒窩,兩個月不見,小眼、薄唇的她也許就會變得嫵媚且性感,大有三日不見當刮目相看之感。當然,穿衣戴帽,各好一套,依舊會有一小部分女子喜歡保持清純本色,我就屬於這一陣營的忠實捍衛者。

對於美,一千個人會有一千種甚至無數種理解。在漢代,纖纖細腰的就是美人,而到了唐朝,豐腴凝脂才算佳麗。由你看來,小橋、流水、沉醉的夕陽可以欣心悅目;在他眼中,高樓、廣廈、閃爍的霓虹才心曠神怡。由你想來,精雕細刻為美;在他心裏,渾然天成方是真愛,你可能滿足草色青青,而他卻想做牡丹一爭芳豔;你可能喜歡追逐大海的歡樂,他或許願投入戈壁的蒼涼。每個人的審美情趣、文化層次、生活習慣以及閱曆修養的不同,時間、地點和變遷,都會使美的定義千差萬別。

在我的腦海中,自然的就是美的。自然孕育了我們的生命,自然陪伴著我們成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說的是自然之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講的也是自然的心性。看來前人比我們更加崇尚自然。好在時下的休閑之風已經徐徐吹入繁華的都市,給人為的華麗之中增添了幾分自然,可見人類對自然的鍾愛從未停息過。矯揉、造作不會美,粉飾、浮誇也難遮其醜。讓心靈與心靈自然的溝通,大可減輕頭腦的負荷;把麵孔清爽的呈現給世界,使他人感受到無拘的真實,在非正式的場合,大可不必濃妝豔抹,略施淡妝同樣的令人舒適;下班後,換一件寬大的便裝,踏一雙輕軟的拖鞋,鬆弛一下緊繃的神經;節假日,不妨去郊外散散心,在樹林中呼吸帶草香的空氣,或者幹脆躺在曬熱的石頭上,像孩子似的看雲來回地湧動,讓身心在寧靜的自然中得到陶冶和休息。

自然最起碼的要求也需簡潔、幹淨,絕不是因為要顯出本色就不修邊幅、肮髒邋遢,在講求自然的同時,也要尊重他人的感受。有位技巧高超的美容師曾經說過: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化妝的最高境界就是看不出修飾的痕跡。換句話說,要想擁有持久的美麗,就不要隻在臉上下功夫,要舍得在心裏投資,在自身修養上多做文章。多讀書、多思考,對生活樂觀,對生命充滿信心,善良、自愛並且保持尊嚴。改變表相的最好方法,就是由內人手來改變氣質和性情。

自然分春、夏、秋、冬四季,人生有少、青、中、老四段。每個季節的景色不同,每一階段的內涵也在不斷的擴展。讓孩子的笑臉,自然的盛開;讓青年的激情,自然的釋放;讓中年的執著,自然的穩固;讓老年的白發,自然的生長。生活是美的本源,自然是美的精髓。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睜大雙眼,美就在自然裏,它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草。在人們的意念中,在人們的視野裏,可說得上微不足道。一青一黃的體現,隻不過成為注釋季節的鋪墊,不被重視的淒涼,漂浮在流動的秋風裏,展示著凋零的時空。

也許出自易於感傷的情調。自己每每在這蕭條的時候,願意光臨那滿目的荒蕪以舒展沉悶的惆悵。

天是高藍的,藍得毫無表情。地是灰黃的,盡染了應有的層次。冰冷的水塘,沉溺著天影。落盡葉片的柳枝,在小草花的梢頭擺動。候鳥穿梭在它們之間,謝幕在惜別的振翅中,用那淒婉的鳴聲,寫下了一段故事的結局……我信步踏進了故事,便成了文中的標點,幹黃的草梢,鬆鬆軟軟,如棉似氈。腳底板下的沉浮,體現著那已開始枯萎的小草與自然頑強的抗爭。綻裂的草籽,散落開來,等待著生命得以延續的契機……無情的風夾著更無情的沙,侵襲著希望。奔放著絞殺有機物的狂潮。一步步地漫延,一寸一厘地爭奪,占領著有生命的得以生存的空間。

“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從不寂寞,從不煩惱,你看我的夥伴遍布天涯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