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最長、流域最廣的河流。在印度與孟加拉國境內。印度人視為“聖河”。源頭的甘戈特裏冰川和沿途的啥德瓦、阿拉哈巴德、瓦拉納西等河畔城市,被印度教徒視為聖地。全長2,580公裏。流域麵積90.5萬平方公裏。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南坡,最遠的支流上源在中國西藏境內。西南流入印度,至德夫普拉亞格附近,與阿拉克南達河相彙合,始稱恒河。在哈爾德瓦穿過西瓦利克山脈,進入平原,轉為東南流向,至阿拉哈巴德與亞穆納河彙合後,河身蜿曲,東流入孟加拉國境與布拉馬普特拉河會合,組成恒河河口三角洲,向東流入孟加拉灣,進入印度洋。沿途有大量支流彙入。下遊水網運河密布,是一個大的農業生產地區,有水稻、小麥、玉米、黃麻、甘蔗等。東距孟加拉國17公裏處建有法拉卡水壩。哈爾德瓦以下可通航。
她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標高七千米以上的根哥德裏冰河,自印度北部連綿蜿蜒流向孟加拉灣,全長兩千五百八十公裏。也許她太過妖饒美麗,印度教徒才情願相信這條河是由他們最崇拜的濕婆神頭發上的水滴滴落腳邊後,彙流而成。河有一個漂亮的名字,叫恒河,英文名字是“Ganges”,在印度則稱為“Ganga”。
恒河在信徒心目中是一條清淨的聖河,雖然事實上河水相當混濁。但信徒們依然相信在恒河中沐浴淨身,可以洗去自己身上的汙濁和罪孽。也許河水再髒,也不及人世醃臢吧。他們還相信,管理死者“時限”的濕婆大神常在恒河岸邊巡視,凡是死後在這裏火化的人,都可以免受輪回再生之苦,直接升入天堂。於是,印度教的信徒們把這裏當做天堂的入口,在他們一生之中,至少要到恒河沐浴淨身一次,因此每年都有超過百萬以上的印度教徒來此聚集沐浴淨身,舉行大型宗教集會。
每天清晨,成千上萬的印度教徒,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既有本地人,也有外鄉人,來到恒河邊,懷著虔誠的心情,走進恒河,痛痛快快洗個澡,以求用聖水衝刷掉自己身上的汙濁或罪孽,達到人生超脫凡塵、死後到天國永生的願望。印度教徒便是這樣虔誠地把用恒河水“衝洗身上的過失”看成是莫大安慰和榮幸。在瓦拉納西城的新月形河灣兩岸,曆代王朝先後修築了大小64個台階碼頭,供人們做冰浴禮拜之用。
一個不需要防盜門的民族,是一個深藏著尊嚴的民族。也許,印度教的和平傳統,還有甘地的非暴力主義,最可能在這個民族的清潔和溫和裏生長。我看過一部名為《甘地傳》的電影,一直將甘地視為我心中謎一般的人物。這個幹瘦的老頭,總是光頭和赤腳,自己紡紗,自己種糧,為了抗議不合理的鹽稅,他有一次還曾經帶著男女老少拒食英國鹽,一直步行到海邊,自己動手曬鹽和濾鹽。他推翻英帝國殖民統治是曆史性壯舉,不需要軍隊也不需要巨資,一旦拿定主意,剩下的事就是默默走出家門進行和平大進軍。他從一個村子走到另一個村子,從一片平原走向另一片平原,他身後的隊伍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壯大,直至覆蓋在整個地平線上,幾乎是整整一個民族。碰到軍隊的封鎖線,碰到刺刀和大棒,他們寧願犧牲也絕不反抗,隻是默默地迎上前去,讓自己在刺刀和大棒下鮮血淋淋地倒下。第一排倒下了,第二排再上;第二排倒下了,第三排再上……直至所有在場的新聞記者都閉上了眼睛,直至所有鎮壓者的目光和雙手都在發抖,直至他們驚恐萬狀地逃離這些手無寸鐵的人並且最終交出政權。
作為印度之魂,甘地不似俄國的列寧、中國的毛主席、南斯拉夫的鐵托以及古巴的格瓦拉,他一彈不發地完成了印度的獨立,堪稱20世紀的政治奇跡和政治神話之一。
這裏的節日也同中國的不一樣:街上並無車水馬龍,倒有點出奇的燈火闌珊和人跡寥落;也沒有杯籌交錯,倒是所有的餐館和各家各戶的廚房一律關閉——人們以禁食一天的傳統習俗來迎接新的歲月。他們不是以感官的放縱而是以欲望的止息來表示歡慶。他們的饑餓是神聖,是幸福,也是緬懷。這種來自漫長曆史的饑餓,來自漫長曆史中父親為女兒的饑餓、兄長為妹妹的饑餓、兒子為母親的饑餓、妻子為丈夫的饑餓、主人為客人的饑餓、朋友為朋友的饑餓、人們為樹木和土地的饑餓,成為他們世世代代的神秘儀禮,成為了他們隆重節日的組成部分。
也許是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於來世,所以對於現世的苦難便可以這般消極和坦然。恒河岸邊,橫七豎八棲宿著許多等死的老人,他們饑寒交迫、肮髒不堪,卻默然承受,不爭取、不哭訴、不埋怨,隻是等待可以死在恒河岸邊。因為按照慣例,這樣可以免費火化,實現他們把骨灰傾入恒河的願望。不過,這是窮人沒有辦法的辦法。更多人還是願意去河邊的燒屍坑。這個地方常稱之為“ManikarnikaGhat”。有錢人家會選用白檀木,將柴薪堆疊好後,把遺體放在上頭,如果是女性,一般是彩色紗麗裹身,並飾以白花。紗麗還需經過恒河水浸泡,以此淨身。然後澆上有香料的油脂,開始近三個小時的焚燒,死者終化成灰燼。焚燒過程中,死者的親人們不斷念誦“RamNamSatyaAHai”,意即“神明的法號”的意思。為了擁有更好的來世,骨灰多由家人用手撒向“聖河”。這個過程一般在黑夜,伴有氣氛濃鬱的祭祀表演,岸上的人們和河裏的小船紛紛靠了過去。炫目的燭火和繚繞的煙霧配合著老祭司沙啞的歌聲和串串銅鈴的節奏,古老的恒河顯得更加蒼涼和神秘。當然,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采取火葬的方式,像五歲以下的孩童,沒錢的人,自殺身亡者的屍體,均是直接在恒河上放流,或是用石頭綁住屍體直接沉入恒河。
聖水沐浴節。
印度教徒認為,恒河水源於神山聖湖,因此恒河是“聖河”,每12年舉行一次印度恒河聖水沐浴節(又稱大壺節)。
傳說中,聖水沐浴節首次舉辦的時間是在雅利安人時期(公元前1500年定居於印度)。當時眾神和群魔達成臨時協議,雙方合力取得銀河係中的長生不老仙露後平分。爭奪盛仙露的大壺之戰進行了整整12天12夜(相當於人間12年)。壺中仙露灑落到了四個地方:阿拉哈巴德、哈裏瓦、烏疆和納錫。因此,聖水沐浴節也就在這四地舉行。
由於聖水沐浴節與恒河這兩個詞與印度宗教傳統的緊密聯係,許多人已認為它們是同意詞。因為聖水沐浴節是最隆重的宗教節日,恒河也就被看做是最偉大的宗教河。多少年來,恒河在印度人的精神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1自動淨化之謎。
在印度教徒的眼裏,恒河是淨化女神恒迦的化身,而恒河裏的水就是地球上最為聖潔的水,隻要經過它的洗浴,人的靈魂就能重生,身染重病的人也可以重獲健康生命。每年都有眾多的朝聖者虔誠而來,在恒河水裏舉行自己的重大宗教儀式。更有甚者在恒河水裏自盡,以期洗去此世的罪孽和冤獄。於是,恒河上有時會漂浮著屍體。人們將屍體打撈起來火化後,會遵死者遺囑將骨灰灑在恒河裏。就這樣年複一年,恒河水受到了嚴重汙染,成了印度汙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可印度教徒依然我行我素,他們沐浴在此,飲用在此,卻很少中毒或者得病。難道恒河水真的因為其神聖而具有了某種自我淨化的能力嗎?
更有趣的是,這種“聖潔”的說法似乎並不是教徒的神話傳說。常年在恒河沐浴的教徒,大多都壽命在100歲以上,並且很少患病。這是科學家們研究的課題之一。
科學家研究發現,恒河水中的含氧量非常高,這是湍急的水流與空氣充分接觸造成的。而較高的含氧量,使瘧原蟲等厭氧的致病微生物難以生存。
可是科學家們也發現,恒河中下遊的水中大腸杆菌含量相當高,離岸5米處的含量就高於飲用水標準的20~30倍。這就由於向恒河隨意排放排泄物所致。
12沿岸城市。
恒河的源頭加姆爾,在印度語中是“牛嘴”之意,而牛在印度被視為神靈,因而恒河是從神靈──牛的嘴裏流出來的聖潔清泉。恒河有一條支流的源頭在岡底斯山東南的瑪法木錯,而根據宗教傳說,岡底斯山是濕婆神修行的地方;瑪法木錯湖是濕婆神和他的妻子沐浴的地方,印度教教徒尊它們為“神山聖湖”。所以,出生於“神山聖湖”的河水是“聖水”。而印度神話故事則說,國王跋吉羅陀為了洗刷先輩的罪孽,請求天上女神下凡。但女神之水來勢洶洶,為了不使河水衝壞大地,濕婆神就站在喜馬拉雅山前,用前額承受河水的巨大衝力,讓河水沿著他的頭發緩緩地流到地上,既可以洗刷掉國王先輩的罪孽,又能造福於人類。因此,印度教教徒認為恒河是女神的化身,是“贖罪之源”,恒河的聖水能洗脫其一生的罪孽與病痛,使靈魂純潔升天。在恒河的身邊誕生了一座又一座的印度教聖城,其中最著名的是瓦拉納西、阿拉哈巴德、赫爾德瓦爾。
瓦拉納西。
舊稱“貝拿勒斯”。曆史上曾稱為“加西”,意為“神光照耀”的地方。位於印度北方邦東南部,坐落在恒河的中遊新月形河段的左岸,人口約80萬。1957年改為現名稱,因城市地處瓦拉納河和阿西河之間,於是取兩條河的名稱合成的。它是沿岸印度最大的曆史名城、印度教聖地。相傳6000年前由婆羅門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濕婆神所建。公元前5世紀,佛祖釋迦牟尼曾在位於市西北10千米處的鹿野苑第一次講道,因此該城被譽為“印度之光”。全城僅廟宇、寺院就有1500座,最著名的有濕婆廟、金廟、難近母廟,還有十幾萬栩栩如生的神像。瓦拉納西每年有400多個宗教節日,每年接待朝拜者或洗聖水澡的人有二三百萬。
瓦拉納西城沿著恒河的岸邊長達6.7千米,共有64個大小水泥台階碼頭,當地人稱其為“卡德”。每當晨曦初露,來自四麵八方的虔誠教徒雲集在碼頭上,扶老攜幼沿著石階一麵沐浴,一麵頂禮膜拜。晨浴的一個附帶項目是刷牙,他們有的用食指與中指並排在口中來回搓,有的用一根苦中帶甜的樹枝在牙齒上蹭,並把刷牙的“聖水”也喝下去。淨身後,信徒們從恒河這裏提上一壺聖水,帶著供品走向寺院朝拜。
阿拉哈巴德。
意為“神城”,位於恒河與朱木拿河的彙合處。古稱“帕拉亞格”,意為“獻祭之城”。城中有根已有2200多年曆史的阿育王古石柱,柱上的銘文記載著該城鼎盛時期的情況;在帕塔爾·普利廟內有一株被稱為“不死樹”的古榕樹,其樹齡高達1000多年,其附近還有猴神哈奴曼廟。每年春天,在兩河流的彙合處都要舉行“瑪格廟會”,平均有25萬人來此沐浴朝拜。每隔12年還要舉行“宮巴廟會”,這是印度教最古老的盛大節日。
“宮巴廟會”起源於印度教神話,傳說為爭奪一罐甘露,濕婆等神與妖魔激戰了12年並最後獲得勝利。在爭奪戰中,一些甘露灑在地球上的四個地方,成為這四個地方的河水。因此,人們相信在“宮巴廟會”期間,到這些地方沐浴,洗滌罪惡、解除輪回之苦就更為靈驗。在為期32天的節期中,有1億多人到這裏沐浴。
赫爾德瓦爾。
意為“哈裏之門”。古稱甘德瓦拉,意思是“恒河之門”。位於北方邦西北部、上恒河運河的起點、恒河的上遊右岸咽喉要道。此處,我開始有航運價值。該城人口11.6萬。每年4月~5月以及每隔12年也要舉行聖水沐浴活動。在該城南郊的達克合什瓦爾古廟附近,有一相傳為濕婆神沐浴時留下的腳印。
由於印度教教徒認為濕婆神常到恒河這裏巡視,死後在此火化並將骨灰撒到河中,可以“清洗終身過失”、“灰燼隨恒河女神升天”,因而成為印度教教徒聖潔的火葬場。一些重病纏身的人,或身體還硬朗的富有老者,早就到岸邊租間小屋或住在旅館,靜待壽終。因此,在恒河沿岸的“聖城”裏,有許多“待亡者之家”租給待死者居住。一些死者的家屬也千裏迢迢把親人的遺體運到這裏火葬。在恒河邊有數不清的簡易火葬場,有的火葬場平均每天要焚化上百具屍體,日夜煙火不斷,加上每天8.73億升廢水的流入,使恒河麵目全非。
[bookid=2871585,bookname=《靈噬蒼生》]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