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會讓工作做得更好
定計劃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卻也是經常會被忽略的事。大部分的人都嫌麻煩,認為花時間去定計劃是一種浪費。在有些人的心裏還有這樣一個誤區,以為工作計劃隻是管理者們應該做的事,自己所做的一些不起眼兒而又瑣碎的事根本不值得去做一份計劃。還有些人則是懶,認為隻要把事情統統堆在腦子裏就行了。
無論是何種原因,這些人都不會或不願製定計劃,更不會把計劃寫下來。久而久之,所有的計劃不斷被新的事物推往大腦的角落,最終變成了“空想”,被人們遺忘。
不要以為自己的工作不重要就不去作計劃,計劃能讓我們的工作感覺到明顯的進步。盡管有時進步是微乎其微的,有時可能幾天的計劃都是一模一樣,但是許多優秀員工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認真地作一份計劃不但不會約束我們,還可以讓我們的工作做得更好。
美國著名的企業家沃爾·巴倫茨曾這樣形容他的司機:他有一本形影不離的工作日記,每天早晨,他都會把前一天寫好的工作計劃再翻看一遍,而在一天的工作結束後,他要對這一天的工作進行總結,同時把下一天的計劃再作出來。這是一個多麼好的習慣!
一個好的計劃即科學性、準確性很強的計劃,對於組織的工作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它可以彌補不確定性和變化帶來的問題。計劃是麵向未來的,而未來又是不確定的。計劃工作的重要性就在於如何適應未來的不確定性。因此需要進行周密細致的預測,製定相應的補救措施和隨時檢查計劃的落實情況,遇到問題則需重新製定相應的計劃。即使將來的事情是確定的,也需根據已知事實的基本數據計算采用哪種方案能以最低的代價取得預期的結果。
一個好的工作計劃有利於工作者把注意力集中於目標。計劃工作可以使人們的行動對準既定的目標,使你從日常的事務中解放出來,而將主要精力放在隨時檢查、修改、擴大計劃上來,放在對未來不確定的研究上來。這既能保證計劃的連續性,又能保證全麵地實現目標。
同許多其他重要的事情一樣,執行計劃並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情,但如果你完成了製定的計劃就一定會成為所在工作領域中的佼佼者。
許多人可能會有一些計劃,每天什麼時間學習,什麼時間處理昨天遺留的問題,以及明天有哪些工作必須要做,但是許多人卻並沒有按照計劃去做,計劃變成了一紙空文。
執行計劃是對意誌品質與毅力的一次考驗與挑戰,許多人的計劃,並沒有得到堅決的貫徹與執行,多是由於他們缺乏毅力,或是對自己過於放任自流。從表麵上看,這並不會對你造成多大的損失,但是在不斷的工作中,那些忠於計劃,不斷改進的人的進步會越來越明顯,他們的行為也必將會吸引企業管理者的關注,甚至會成為集體中的榜樣。而那些無視計劃的人,整日仍然處於無序的工作狀態之中,業績絲毫不見提高。
越不作計劃的人越沒有時間
著名物理學家富蘭克·貝爾曾經說過:“令人驚訝的是,當我用足夠的時間計劃後,我可以完成很多事情。而同樣令人驚訝的是,如果不經過計劃,我就隻能完成一點點事情。我寧願在一個星期裏緊張地工作四天而有進度,也不要一直做卻沒有結果。”
盡管有許多的人都能重視計劃的擬訂與執行,但仍有一些人卻從來不作計劃。究其原因,不外是:
——因過分強調“知難行易”而認為沒有必要在行動之前多作思考;
——不作計劃也能獲得實效;
——不了解作計劃的好處;
——計劃與事實之間極難趨於一致,故對計劃喪失信心;
——不知如何作計劃。
就講求高效能的人來說,這些原因根本不應存在的。固然有些事情是易行而難料的,但若過分地強調這一點,則有可能養成一種“做了再說”或“船到橋頭自然直”的僥幸心理。在這種心理之下,計劃將不受重視。
不作計劃的人隻是消極地應付工作,在心理上他將處於受擺布的地位;作計劃的人則有意識地支配工作,在心理上他將居於支配者的地位。這顯然是作計劃的意義所在。作計劃的另一好處是,計劃足以縮短工作的執行時間並提高工作的效率。許多人常常以“沒有時間”作為不作計劃的借口。這種借口是難以成立的,因為根據上述的道理可知,越不作計劃的人將越無時間,更何況花時間作計劃無異於“投資時間以節省時間”,這本來就是一種明智的舉措。
由於目標中所假設的客觀環境時時發生變動,所以計劃與事實常常難以趨於一致。因此,隻有重視計劃的擬訂,才可以避免徒勞無功。
計劃擬訂不外回答兩個問題:“你要往哪裏去”以及“你要怎麼去”。
這是實際采取行動之前的一種思考模式。倘若你不作這一番的思考與盤算,則你必將淪為一位隨波逐流迷失自我的人。不從事目標的製定與追求的人通常都是渾渾噩噩而難有所成的。對這種人的任何時間花費都可看做是浪費。
工作計劃並不是為了給自己增加壓力,而是為了讓自己記住有哪些事情需要去做,而不是被無形而又說不清楚的工作壓力弄得頭昏腦漲,煩躁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