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定計劃的根本目的是給自己一個有序的、有準備的工作安排。因此,不要為未完成預定的任務而懊惱,而是要記住這些任務,並且盡快安排去完成。同時,工作計劃還會給你帶來自信和成就感。當一個人看到麵前成堆的任務在計劃上被劃去,心情該是何等的暢快。所以說,為了你更有效地完成工作,還是製定一份計劃吧,不要忘了:計劃就是捷徑。
計劃,從找對目標開始
一位猶太企業家曾經說過:“當你還沒有搞清你的工作目的時,千萬不要盲目地動手。”
無論從事何種工作,都要首先有一個工作目標,如果你並不想從工作中獲得什麼,那麼你隻能在漫長的職業生涯的道路上無目的地漂流。隻有目標在前方召喚,才會有進取的動力。在《愛麗斯漫遊奇境》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小愛麗斯問小貓咪:“請你告訴我,我應該走哪條路呢?”
貓咪說:“這在很大程度上看你要去什麼地方。”
“去哪兒我都無所謂。”愛麗斯說。
“那麼你走哪條路都可以。”貓咪回答道。
現實中,像愛麗斯那樣去哪裏都無所謂的員工大有人在。他們在工作中標榜努力工作,勤奮學習,但卻從來沒有一個工作目標,更談不上職業規劃,他們機械地工作,這種工作狀態,是永遠無法達到最高效率的。
比如,有的律師可以把法律條款倒背如流,對法律侃侃而談,但是當碰到一件具體的案件時,如果抓不住問題的關鍵,或是找不到問題出在哪裏,那麼此時,對法律條文掌握得再熟練也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
一名設計師如果既想把大樓修成歐式風格的,又想修成中國傳統式的,那麼最後的結果一定是以失敗告終。建築時的無目的,可以使整幢建築不倫不類,這對於一名設計師來說,就是一件失敗的作品。千萬不要以為這樣的情況不會發生,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每年都會有因為設計上失敗而導致的巨大浪費,甚至有的建築被推倒。無目的地工作,盲目地開始,覺得這個也可以,那個也不錯,拿不定主意,這種事情在任何行業,任何工作領域都是十分有可能發生的。
許多人在學生時代就養成混亂的生活習慣,每天都對生活沒有安排,對學習沒有要求,甚至有的人到了即將畢業時也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工作,於是就四處亂撞,遇到什麼工作幹什麼工作。在工作中呢,同樣的情況出現了,想到哪兒幹到哪兒,從來沒有一個明確的目的性。生活的混亂,帶來了工作的無序。這樣的人踏入社會後是不可能出色地完成工作的。辦事時缺乏條理和周密性,思維一片混亂的人容易讓他人失去信心。
一旦這種人主宰一家公司或是領導一個部門,他的這種混亂的工作思維就會影響到身邊的人,也必定會傳染其下屬——當他們看到上司是一個每天渾渾噩噩的人,往往會競相效仿,或者放鬆對自己的要求。這樣一來,個人的缺陷和弱點就會滲透到公司,影響整個事業的發展。
美國著名的科勒連鎖公司大廈的入口十分醒目地寫著這樣的工作格言:“工作,從找對目標開始。”
如果每個人都能恪守這一格言,不知道要減少多少不必要的損失!無論做什麼事,從實際出發,從工作的需要出發,以求達到最終的工作目的,它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而且能夠提升自己人生的品質。
有效的目標設定原則
有這樣一則寓言:
有一位父親帶著3個孩子,到沙漠去獵殺駱駝。
他們到達了目的地。
父親問老大:“你看到了什麼呢?”
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獵槍、駱駝,還有一望無際的沙漠。”
父親搖搖頭說:“不對。”
父親以相同的問題問老二。
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獵槍、駱駝,還有沙漠。”
父親又搖搖頭說:“不對。”
父親又以同樣的問題問老三。
老三回答:“我隻看到了駱駝。”
父親高興地說:“答對了。”
隻有目標清晰明確,你才能心無旁鶩地投入精力與時間,但許多人在工作中往往忽略了這一點。有這樣一件事,聽起來好像笑話一樣,可卻是一件真實的事。
一家寫字樓裏的公司曾向保潔公司要求派人來做公司的清潔工作。保潔員來到這家公司就開始馬不停蹄地工作了,當他費盡力氣,好不容易把屋內所有的玻璃擦完,準備直起腰來休息一會兒的時候,卻被告知,他需要擦的是戶外的窗戶,而不是屋內的,屋內的玻璃公司員工可以自己擦,而戶外的才是需要保潔員來擦的。
這位保潔員隻知埋頭工作,卻沒有意識到這並不是要求他工作的內容。
因此,在這裏我們不得不提及“SMART原則”——一清晰、有效的目標設定原則。
所謂的SMART原則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