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的(Specific)
目標應該具體、細致,明確如何做,這樣才能有一個明確的結果。比如說,當你並不清楚工作的結果是什麼時,那麼你對現在該做什麼就會很模糊。你必須要將目標清晰化。
可量化的(Measurable)
目標可以以數字來衡量,有一個可以量化的標準,或者是其表現形式以數字化來描述。盡量避免諸如“更好地”、“更正確地”此類含糊其辭的表述形式。如果你隻能將你的目標定一個大致的量,或是一個大範圍,那麼你能實現的結果隻能是這個量或範圍的底線。為什麼不給自己定一個十分明確的目標呢,用數字來表示明確的目標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了。
切實可行的(Achivable)
目標絕非越高越好,無法實現的目標,即使定得再高,也隻是海市蜃樓,而且還會挫傷我們的工作積極性,從而難以完成工作。許多人在工作中雄心壯誌,總是說一些豪言壯語,唱一些高調,可是到後來卻又總是毫無結果。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沒有遵守最基本的一點——切合實際。如果你的目標隻是在理論上可行的話,這又算得上是什麼目標呢?
注重結果的(Result-oriented)
“重過程更要重結果,有苦勞更要有功勞。”這是蒙牛企業著名的企業理念之一。毋庸置疑,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不看重結果。以事實說話,以結果證明,已經是所有企業衡量員工能力水平的基本標準之一了。而員工如何在工作中實現自己的工作目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注重工作的結果。要知道,設定目標以及圍繞目標所開展的一係列工作,都是為了能達到預期的結果。
有時間限製的(Time-limited)
任何目標的製定,都應該有一個時間的限製,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完成,甚至可以具體到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有了時間的限製,工作才會更條理,更積極;反之,如果缺乏時間限製,極易使工作目標的完成變得遙遙無期。
在工作當中,在明確工作目標時,不妨多參照SMART目標原則,以此為依據來製定目標,那麼你的目標一定是有效的、可見的,並且是最接近成功的。
當你決心實現目標時,你就會知道為什麼該做某事,為什麼不該做某事。你會發現許多兩難的選擇變得容易了——因為你知道哪些是你真正想要的。
任何方法都離不了自我管理
要說工作計劃執行得好壞,就不能不提到一個人的自我管理能力。
對於自我管理的問題,作家傑克森·布朗曾經有過一個有趣的比喻:“缺少了自我管理的才華,就好像穿上溜冰鞋的八爪魚,眼看動作不斷可是卻搞不清楚到底是往前、往後,還是原地打轉。”如果你知道自己有幾分才華,而且工作量實在不少,卻又看不見太多成果,那麼你很可能缺少自我約束的能力。
曾經有一位立下了赫赫戰功的美國上將,有一次他參加一個朋友孩子的洗禮,孩子的母親請他說幾句話,以作為孩子漫長人生征途中的準則。將軍把自己曆經征戰苦難,以及最後榮獲的榮譽,歸納成—句極簡短的話:“教他懂得如何自製。”
從大的方麵講,自我管理對一個人的一生都會產生不同尋常的影響;從小的方麵來講,一個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如何,將會影響到他的工作表現。也可以這樣說,一個人的工作完成得好壞與否,是由他的自我管理能力決定的。如此強調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並不是因為他是多麼神奇的不可思議的能力。因為工作的發展與進步,主要的還是一個人在工作中的創新能力,但是如果缺乏自我管理就可能連最基本的工作都做不好。必要的都沒有做到,如何去創新,如何將工作完成得更出色呢?
在傑夫·戴維森的《實現目標》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計劃是重要的,精心策劃是重要的,預想未來也是重要的,而付諸行動卻是關鍵的。”懂得自我管理,就能更好地將計劃付諸行動。
一個懂得自我管理的人,可以這樣安排自己的工作。
首先,在每周的開始列出本周的計劃。計劃的內容就是本周準備做哪些事情,除非是外界有嚴格時間限製的任務,否則,周計劃無須設定每項任務擬訂的完成時間,也沒有必要詳細去說明任務的內容。你隻需要一些提示,讓你不會忘記本周要做的工作。
每天早上(或前一天晚上)列出時間表,從周計劃中選擇出當天想做的事,並安排具體時間去完成。列出所有需要打的電話和每個電話的內容。這張時間表應該隨時在你身邊,一抬眼就能看到,它像一個忠實的助手,隨時告訴你下一步工作的內容。
最後,定時進行工作計劃的總結。很多人把工作總結想得很複雜,仿佛需要把所有已完成的任務的完成情況和沒有完成的任務的未完成原因都詳詳細細地書寫出來。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其實,工作總結隨時都在進行,方法很簡單:用筆把你做完的事從周計劃和日時間表中重重地劃去。另一種總結是把當日或當周沒有完成的工作抄寫到下一日或下一周的計劃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