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檢視你的熱情度:在事後評估一下,看看自己到底用了“幾成功力”,就可以得到如此的結果,給自己的實力評個分。同時,也可以借此知道自己有沒有全力以赴。因為,雄厚的實力加上不懈努力才是有效率的工作表現。
3.需要什麼“添加物”:有的時候光是埋頭苦幹是不行的。要達成一個目的,可能要動員一些人力、物力乃至財力。而事後評估可以告訴我們,這次計劃所用的外力輔助,成效到底有多少,如果下次再要執行類似的計劃時,哪些可以刪除,哪裏需要加強,以免再度浪費了資源,卻得不到預期的效果。
4.有興趣,大家一起來:有時候團隊要比單槍匹馬更有效率。大家一起分工合作,各有所司,人盡其才。如果你發現一個人實在做不來,那麼下次你可以想辦法集合力量,一起搞定。
如果說這次的任務已經是用了這個方法,那就更應該評估一下,看看每個人的合群程度及奉獻指標有多少,當下次大家再合作時,要用何種方式來進行才會更進步、更有效率。
5.計劃有無缺失:諸如時間的分配適當與否,資源的預算與運用有沒有事先忽略掉的盲點,目標會不會定得太高(或不夠高)等,都是事後評估時該拿出來思考的,甚至計劃中有沒有考慮到個人健康、休閑娛樂、家庭生活等,都應該列入事後評估的範圍。
事後評估是要幫助你做到“好,還要更好”的境界,讓你知道需要改進的地方在哪裏,避免重蹈覆轍,白白浪費寶貴時間,進而才能提升效率。
想要個有效的事後評估,就得先有個完善的記錄。我們做每件事都要有事前計劃,把要達成目標的每一步驟詳細列出來,然後再按部就班地實行。而在列計劃表的同時,也可以多加一欄“分析記錄欄”,以便隨時記下每個計劃步驟的結果,隨時改正。此外,最好以每個星期為一單位,才不至於累積得太多,屆時都不太記得自己做了些什麼。如果說實在是沒時間,專家也建議至少一個月作一次反省檢討。就好比是身體健康檢查,不會太麻煩且好處多多,但如果不做,將來一旦發病,想找出病源就得大費周章了。
作好每天的工作計劃
如果你能夠從多樣的工作中找到重要的事情,決定辦事的優先順序,對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何時必須完成,達到何種效果等,做前心中有數,那麼你的工作質量和效率就高,上級也會滿意,你自己也有一種成就感。
因此,在每天下班前,首先看看今天的事情和任務完成了沒有,同時將明天要辦的事情記下來,決定先後順序。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對你工作中處理問題的能力和判斷能力均會大大提高。無疑,公司以及你的下屬都將在你能力的提升中受益。
在倫敦召開的一次學術討論會上,有人問彼得·德魯克:“根據您多年的管理經驗,您是否得出了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呢?”
“我並沒什麼管理方麵的經驗,但我卻見過許多外行的經理,要說規律性的東西,那就是當你做一件事情時,要問問自己,從中能得到什麼,不要總是認為這是應該做的工作。你眼下幹的幾件事情之間有什麼互相的聯係?這些問題清楚了以後,其他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計劃一天的工作是一個優秀員工必須具備的技能。每日工作計劃應該在每日開始工作前編好,最好是前一工作日尾聲時編好。這樣,在編製次日的工作計劃前,你可以順便簡要地檢查一下當天的工作情況。如今天哪些事做對了?哪些事做錯了?事情是否在自己掌握下進行?如何使明天的工作做得更好?這一番檢查將有助於編排次日的工作。
同時,事先編好工作計劃可使自己在心理上處於安穩的狀態。假如該工作計劃是在前一天編妥,則可利用上班途中對其恰當性作進一步的斟酌。這樣,當自己一走進辦公地點即能胸有成竹地著手工作。
事先編好的“每日工作計劃表”可以作為權衡偶發事件的依據。你在“每日工作計劃表”中可設一欄填寫履行各項工作的優先次序。該優先次序的編排對你能否有效地完成工作具有決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