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提升工作效能的方法(1)(1 / 3)

不要匆忙就事

工作效率低有時候並不是因為方法出錯,而是由於忙亂造成的;同時,在匆忙混亂的工作之中,方法也得不到正確的實施,於是形成了惡性循環。可以說,保證方法不出錯的基本前提之一就是不要盲目就事。

中國古人說過“三思而後行”,強調了在行動之前必須有一個思考的過程。西班牙哲學家巴爾塔沙·葛拉西安也曾在他的《智慧書》一書中這樣告誡世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太過匆忙,忙亂中容易出現差錯;做事情也不要太過草率大意,率性而為,更不要急於發表自己的意見或表示自己的態度。

在工作中,很多人總是把工作想像得過多,或是要求過高,在這種無形的壓力下,他們隻知低頭做事,就如自然界的螞蟻一般終日忙忙碌碌,結果卻收效甚微。

冒冒失失的人在工作中總是給人一種處理問題很草率的感覺。他們對任何事情總是不能深思熟慮,有時候憑一時的衝動就作出決定,甚至會不計後果,待到冷靜下來後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

也許他們並不是缺乏工作熱情的人,工作也很勤快不懶惰,但是他們缺少的是思維的縝密。在他們的內心裏,急於快速擺脫因工作壓力帶來的痛苦與緊張,他們缺乏對主客觀條件的正確考慮,做事又草率;在強大的工作壓力下,他們的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做事也是匆匆忙忙的,往往容易幾件事一起幹,而結果恰恰又是什麼事都沒有做好。

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從事一份工作或是接受一項任務時,一定要先搞清楚、弄明白。隻有在對工作有充分的了解後,才知道如何按步驟去完成工作,有了高效的工作安排,才會有一個高效的工作表現。

比如說公司現在研製出一種新產品,正在準備上市,而你作為公司的營銷人員,在新產品上市之初,主要的任務就是開拓市場和尋找合適的經銷商,這就是你的一個工作任務。那麼如何出色地完成任務,這裏邊就有一個方法問題。但是在開始之時,你麵對一個陌生的新產品市場,在開始一份市場銷售工作時,是馬上開始走街串巷盲目地尋找經銷商,還是先通過市場調查,製定一份拜訪專業經銷商的計劃與合理路線呢?

一位有過多年經驗的營銷大師曾說過:“在開始一天的工作,或是開始一份新的工作任務之始,製定一個合理的工作安排,這個過程可能隻會花上你五分鍾的時間,但是起到的效果卻是非常顯著和有效的。”

要知道,在每一個城市中都可能存在著成百上千的經銷商,如果你盲目地拜訪他們中的一些,那麼可能有很大一部分根本就不合適來經營你的新產品,或是他們想經銷卻又發現他們無法滿足你的條件。在這個過程中,盡管你的願望是盡快完成工作,但往往會事與願違,在匆忙的工作之中,浪費時間而收效甚微。

這時候,你需要做的並不是急於拜訪他們。此時應該做的是對其中有經銷意向、有經營實力、有經濟基礎的部分經銷商進行重點拜訪,在與這部分經銷商的談判與溝通上,你不要急於求成,更不可率性而為、義氣用事,多花些時間在他們身上是絕對值得的。同時,為了不放棄那些可以培養的潛在經銷商,對經營相關產品的小型經銷商,也需要給他們投遞一些招商資料和產品信息。針對不同經銷商,合理地安排時間,你會發現,一切都那麼自然,絕不是急的事情。

不管從事什麼工作,事先的調查與分析對於實現工作目標,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如果我們總是把鍾表撥快一小時,那麼工作就會亂套。好的鍾表都是每一秒、每一分地有規律地行走著,不快也不慢。

但是,不匆忙並不表示拖延,懂得工作的人總是有條不紊,不慌不忙,沒有積壓,更不會主動拖延。有些人以為做事不匆忙是一件容易的事,每次做事時注意一點,慢下來不就可以了嗎?但事實絕不這麼簡單!你會發現,一個凡事都匆匆忙忙的人做所有的事情都是冒冒失失的,他們過於相信自己的直覺,極易受情緒的支配。盡管他們在工作的一開始時是抱著好好做的願望的,但是還沒有想好就馬上去做,出了問題有了偏差也不去調整。因為趕時間而沒有把事情做好的人,事後往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做開始時沒做好的事情。

工作效率的痼疾:拖延

萬事俱備時,就該開始工作了。最糟的就是,光坐在計劃起點,一拖再拖,將本應是前天完成的事拖到後天。造成拖延也許是工作太多、太忙,但更多的則是思想上的倦怠,許多人在麵對一個問題時總是想著“等一會兒再處理也不遲”。

如果你開始時並不是不喜歡這份工作,而是在後來的工作中由於某種原因或是某些客觀條件的改變造成了你開始討厭現在的這份工作,那麼你的心情就會變得煩躁不安,以前馬上就應處理的事情現在則是“著什麼急,等會兒再說吧”的口氣。可是問題終歸要解決,到了最後,你隻得匆匆忙忙地幹完工作,這樣一來不是不能按時完成工作,就是工作完成得不理想。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長時間養成的“懶散”習慣造成工作拖延。懶散的態度會侵蝕人的意誌力,使人委靡不振,得過且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