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提升工作效能的方法(1)(3 / 3)

與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不同的是,沒有足夠的事情可做也是造成混亂的一種原因,這聽著讓人匪夷所思,其實也不難理解。想一想,你身邊是不是有這樣的人:他們的辦公桌上堆起一大堆文件資料,使別人(常常是使他們自己)認為他們很忙。他們花費大量時間做了很多的事(還常常加班),但卻很少完成,他們總製造一些身不由己的幻象。可是他們真正做出了什麼嗎?

無論你出現的問題是前麵哪一種原因所造成的,都必須解決。否則,是不可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的。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工作中浪費時間最多的人往往是那些工作最刻苦、每天工作時間最長的人。要想解決“看起來很忙,但沒什麼效率”的痼疾,就要找出一套良好的方法。

首先,把工作分成“事務型”和“思考型”。

根據工作的性質不同,我們通常可以把工作分成“事務型”和“思考型”兩類。

事務型工作是指不需要你動腦筋,可以按照所熟悉的流程一路做下去,並且不怕幹擾和中斷的工作;思考型工作則要求你必須集中精力,一氣嗬成。

對於“事務型”的工作,你可以按照計劃在任何情況下隨時處理;而對於“思考型”的工作,你必須謹慎地安排時間,在集中而不被幹擾的情況下去進行。做“思考型”的工作,最好的辦法不是匆忙地去做,而是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停地去想,當你的思考累計到一定時間後,再安排時間集中去做,你會發現,成果會如泉水一般自動湧出,你要做的無非是記錄和整理它們而已。

其次,要懂得充分利用高質量的時間。

時間的質量比時間的數量更重要,因此,時間的質量控製應該是你感興趣的問題,要懂得用高質量的時間去做高質量的事情。

你喜歡在早晨、下午,還是晚上工作?如果你喜歡在早晨工作,你可能會考慮在早晨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時候做重要的事情。如果把重要的事情推遲到下午去做,意味著在自己精力不濟的時候,掙紮著完成重要的工作。每個人都有各自“精力充沛的時間”。所以,最好在自己精力旺盛時去完成重要的工作。當然,生活並不會總讓你根據自己精力旺盛的時期製定活動計劃。但是,了解自己精力的變化能幫助你不斷地取得優秀的成果。

如果你喜歡早晨工作,你可以考慮提前一個小時來到辦公室,此時沒有人會打擾你,你可以從事重要的項目。

如果你喜歡晚上工作,你可以試著早晨晚點開始工作,晚上多工作一會兒。同時,晚離開辦公室,還可以避免交通高峰期。這樣,你可以擁有一段安靜的時間,因為大家都回家了。這個策略並不是每天都有效。但是如果時間緊迫,還是會有幫助的。

第三,預先安排好備用任務。

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離預定好的約會還有半個鍾頭的空餘時間;焦急地等待某人或某物,卻不知道會什麼時候到來;心情不好或情緒不高,不想做任何需要投入精力的工作;所有任務都已完成,而下班的時間還未到來……

通常,人們遇到這些情況時,會采用兩種方法去對待:或者百無聊賴地等待,或者隨便拿起一項工作來做。無所事事地等待是在消耗生命,而隨便進行一項工作,最可能的結果是工作效率極其低下。對待這樣的空閑時間最好的方法是:預先準備備用的任務,利用這樣的時間去進行,而不是完成它。這樣的備用任務要求具備的特點是:

——不需要耗費大量的腦力去思考;

——隨時可以開始,隨時可以中斷,並且下次可以繼續進行;

——沒有時間的壓力,不必在某段時間非完成不可;

——能給自己帶來一定的樂趣。

這樣的工作有:瀏覽報刊雜誌、閱讀有益的圖書、瀏覽新聞網站、整理文件等等。這樣,你不光可以把這些需要等待的空閑時間充分利用起來,並且你還可以有額外的驚人收獲:整齊美觀的文件櫃,有價值的新聞或資料。

要更有效率地利用時間

無論是從事什麼工作,都要在一定的時間內進行,都要消耗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歸根結底就是要節省時間,用更少的時間做更多的事。每一個員工都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時間,科學地安排自己的時間。

許多員工為了節省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將本來是工作時間內完成的工作不得不下班後帶回家完成,或是必須要留下來加班。

比如說,經理要你寫一份報告,並要求你一天時間內完成。其中查閱資料需要時間;打電話了解相關情況需要時間;事前準備需要時間;找兩個人統計數據需要時間;草擬報告還需要時間。接到這個任務後,你一定會不停地埋怨,這怎麼能做得完呢?工作看重的是結果,不要抱怨經理不盡人情,市場就是這樣無情,當你認為時間充分時,機會可能已經擦肩而過。

在這個時候,你的工作效率如何體現呢?這個時候最合適的工作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