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小心,漏水的船(5)(2 / 3)

所謂情緒風暴,就是指機體長時間地處於情緒波動不安的應激狀態中。美國學者在對500名胃腸道病人的研究中發現,在這些病人當中,由於情緒問題而導致疾病的占74%。根據我國食道癌普查資料,大部分患者病前曾有明顯的憂鬱情緒和不良心境。我國心理學家在對高血壓患者的病因分析中也發現患者病前常有焦慮、緊張等情緒特點。可見情緒與人體的健康是休戚相關的。“情緒風暴”對人體有著巨大影響,因而備受重視。

1943年,沃爾夫醫生偶然遇到了一個名叫湯姆的病人。湯姆因誤食一種腐蝕性的溶液而灼傷了食道,不能再吃食物。於是外科醫生在他的胃部開了一個口,以便把食物直接灌入胃中,同時,也提供了從洞口中直接觀察胃黏膜活動的機會。人們意外地發現,當病人處於緊張的情緒狀態中時,胃黏膜會分泌出大量的胃液,而胃液分泌過多將會導致胃潰瘍。由此可見情緒對身體有直接的影響。

有研究者將那些為準備考試而學習到深夜的學生同那些不參加考試的學生進行比較,發現“考試組”比“非考試組”由於焦慮而有更多的胃酸分泌。這揭示不良情緒可能導致軀體的疾病。

當個體的情緒處於動蕩不安的“風暴”中時,大腦的活動會受影響。例如,過度焦慮會引起大腦興奮與抑製活動的失調,這不僅會使人的認知範圍狹窄、注意力下降,嚴重者還會罹患神經疾病。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神經衰弱便與焦慮等不良情緒有關。此外,有研究顯示,大腦活動的失調還會使自主神經係統的功能發生紊亂,長此以往將使軀體出現某些生理疾病症狀。

加拿大心理學家塞爾耶在有關“情緒風暴”對個體的身心變化影響的研究中,提出了情緒應激理論。塞爾耶認為,當人遇到緊張或危險的場麵時,他的身體和精神會有過重負擔,而此時人往往又需要迅速做出重大決策來應付這種危機,機體因此會處於應激狀態。在應激狀態下,人腦某些神經元被激活,它釋放出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因子,並使血管緊張。

隨著現代文明進程的加速,社會競爭日益加劇。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跟著“飛”起來,以至於現代人把一個“忙”字作為三句不離的口頭禪。朝九晚五的白領們,四季恒溫,一個格子間,一個顯示器,一大堆文件,總有做不完的事情。由於工作緊張,人際關係淡漠等因素的影響,導致人們的身心壓力越來越大。

對於輕微的壓力,人們可以通過自我調節來消除,或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日漸淡化。如果處理得當,還能將壓力轉化為人生的動力,促進個體能夠奮發進取。但若是壓力不能及時得以排除,長期積聚,無形的壓力會在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麵引起諸多不良的反應。心情壓抑、焦慮、興趣喪失、精力不足、悲觀失望、自我評價過低等,形成所謂的“亞健康”狀態。

據近期對全國16個省、直轄市轄區內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調查發現,北京的亞健康率是75.31%,上海的亞健康率是73.49%,廣東的亞健康率是73.41%。也就是說,都市人群中大半的人都在與亞健康僵持著,處於疲憊不堪、情緒低落、心情煩躁等身心失調狀態。這些都給疾病以可乘之機。

“亞健康”是一種介於疾病和健康之間的灰色身心狀態,它是一種腐蝕人們身心健康的慢性殺手,輕微則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創造力下降,嚴重則將導致可怕的身心崩潰。對造成職場員工“亞健康”狀態的主要原因我們應理性對待。

工作壓力大:尤其是大城市中,競爭無處不在、無孔不入,要不被淘汰,就必須努力爭先。所以人人都爭先工作,大都疲勞不已。

生活不規律:在一個經濟聯係頻繁的社會,對於職場員工而言,出差、加班都是經常的事,吃飯不準點、早餐可有可無。這些對身體都會帶來不小的影響,膳食的種類也會因此單調。

人際關係錯綜複雜:雖然每個人似乎都認識很多人,但真正可以交流談心的人卻少之又少。心裏的情感得不到滿足。

睡眠不足:由於工作原因或者過於沉溺夜間的交際應酬,很多人沒有足夠的睡眠保證,日積月累,會慢慢侵蝕身體機能,各種病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