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小心,緊繃的弦(1)(3 / 3)

有兩兄弟,一個是畫家,另一個是醫生。那位畫家自以為是個天才,他驕傲而且暴躁,浮誇自負。他瞧不起自己的哥哥,認為他是個市儈和感情用事的人。雖然如此,他自己卻一點錢也賺不到,要是沒有哥哥周濟他,他早餓死了。

奇怪的是,盡管他外表笨拙粗野,卻畫了很多的畫,還舉行個人畫展,但每次隻能賣掉兩幅,從未超過此數。

後來,醫生去世了,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留給了他弟弟。那畫家在醫生的家裏發現了25年來他的被無名主顧買去的全部油畫,最初他無法理解,經過一番考慮之後,他做出了如此解釋:那狡猾的家夥想作一本萬利的投資呢?

一句箴言:任何的目標必須合乎情況的發展,不然努力再多也白費。如果不想累倒,那麼現在就開始放鬆

總有可以不快樂的理由,總有可以令人心煩的借口;但如果讓自己放鬆下來,一切都會恢複正常。

著名女長篇小說家鮑姆說,她小時候遇到一位老人,教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課。

那時,她摔跤傷了膝部和腕部,有個老人把她扶起。這老人當過馬戲班的小醜,他一麵幫她撣掉身上的灰土,一麵說:“你之所以會受傷,是因為你不懂得怎樣放鬆自己,你要把自己當成一隻舊襪子一樣鬆弛。過來,我教你怎麼做。”

那個老人教鮑姆和其他小孩子怎麼跑、怎麼跳、怎麼翻跟鬥。他不停地強調:“把自己想像成一雙鬆垮垮的舊襪子,你就一定會放鬆下來!”

其實,不必費力要求自己放鬆下來,你完全可以隨時隨地放鬆自己,口裏不斷重複:“放鬆……放鬆……再放鬆……”你可以感到一種活力在體內升騰,溢遍全身,你會覺得自己沒了壓力和緊張,像小鳥般輕鬆自如。

丹尼爾?喬斯林說過:“我不以自己疲倦的程度去衡量工作績效,而是應該看我有多不疲倦。”他說,“當一天過完而我感到特別疲倦時,或者是感覺我的精神特別疲乏的時候,我就知道這一天在工作的質與量上都做得不夠。”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懂得這個道理,那麼,因過度緊張所引起的高血壓或憂鬱症的死亡率就會迅速下降,也就不會有那麼多人住院了。

消除或者說避免疲勞的另一個好辦法就是喜歡上你現在所做的事情。下麵讓我們看看艾麗絲的例子。

艾麗絲是一位公司職員,一天,她回家時顯得疲憊不堪,有氣無力,不想吃飯,隻想上床睡覺。

突然電話鈴響了,是男朋友邀她去跳舞!艾麗絲的眼睛一亮,整個人變得神采飛揚。她衝上樓,換好衣服興衝衝地跑了出去,一直瘋玩到淩晨三點才回家。她看起來沒有一絲倦意,竟然因興奮過度而難以進入夢鄉。

艾麗絲前後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足以說明:心理的疲憊比生理上的操勞更易使人產生疲倦。幾年前,喬瑟夫?博馬克博士在《心理學檔案》上發表了一篇實驗報告,闡述了對當前事務的乏味是如何導致疲勞的。他讓幾個學生做一係列音調乏味的試驗,結果學生們都感到不耐煩,並且有人抱怨頭痛、坐立不安,有些人甚至覺得胃裏難受。這些學生還做了新陳代謝的檢測,檢測結果表明:當人們感到疲倦的時候,身體血壓和氧的消耗量明顯降低,而當工作較為有趣和富有吸引力時,身體新陳代謝就會加快。

我們的疲勞往往是由憂慮、挫折、不滿等心理因素造成的,而不是由於工作。往往正是因為壓力帶給我們焦慮、挫折感,最終導致我們疲勞不堪。

《演戲船》裏有一句頗有哲理味道的插曲:“能夠做自己樂意做的事,這種人是幸運的。”是的,這些人總是有更多的活力,而又沒有憂慮的疲勞。有興趣就有活力,要知道,和愛嘮叨的人同行一小段路要比和知心好友同行十公裏還累人呢!

下麵是速記員維莉小姐就這一問題講述她的感受。她說道:

“我的辦公室裏有四位速記員,一天,某部門的助理非得要我把一封長信重新打一遍,他說,如果我不做,他就找別人去做!我真氣壞了,不得不重新打一遍,因為我擔心別人會趁機取代這個位置,我隻好假裝自己喜歡工作——這樣一想,出乎我的意料的是,我真的開始有點喜歡它了。一旦我喜歡自己的工作,效率就能提高。後來,某部門主管需要一名私人秘書,就選上了我——因為他說,我總是充滿熱情地去做額外的工作!這種心態的改變所產生的奇妙的力量,實在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大發現,也的的確確神奇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