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小心,緊繃的弦(2)(3 / 3)

兩人分手後,一個人充滿信心地去找水了。另一個人滿腹狐疑地躺在那裏等候,他看著手表,按時鳴槍,但他一直以為隻有自己才能聽到槍聲,他的恐懼加深,認為同伴找水失敗,中途渴死,過了一會兒他又想一定是同伴找到了水,卻棄自己而去。到應該開第五槍的時候,這人悲憤地想:“這是最後一顆子彈了,同伴早已聽不到我的槍聲了,等到這顆子彈用過之後,我還有什麼依靠呢?隻有等死了,而在臨死前,禿鷹會啄瞎我的眼睛,那時該多麼痛苦,還不如……”於是顫抖著把槍口對準自己的太陽穴,扣動了扳機。不久,那個提著滿壺清水的同伴領著一隊駱駝商旅循聲而至,但是他們找到的隻是一具屍體。

猜疑是有害的,由於不相信別人,反而使自己陷入了困境,甚至是丟掉了性命。

雖然在生活中,難免出現意外,我們免不了對自己的情況產生一些懷疑,但如果對任何事都無端懷疑,而且在沒有根據的情況下,堅定地相信自己的判斷,不相信他人,整天疑神疑鬼,這就是不良心理現象了。

這種人整天憂心忡忡,對於一切的事情都在擔憂,總覺得無論自己做什麼事、說什麼話,都有人在評論著自己,議論自己的一舉一動,甚至總有人在跟自己過不去。其實呢,大家根本沒去注意他,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忙不完的工作,誰還有那些閑情逸致去管別人的事呢?都是猜疑惹的禍。

猜疑在生活中往往給人很大的危機感,如何解決和處理掉這種危機,則成為人們共同應付的問題。

猜疑並非出自心靈,而是出自頭腦。有的人生性多疑,別的人相互間講句悄悄活,便疑心他們在講自己;別人心裏不高興,臉色不好看,就疑心是對著自己的;別人無意間講幾句不滿的話,又疑心是指桑罵槐等。要知道,這種無端生疑的消極作用很多,既影響人際交往,又影響自己的情緒,有損心理健康,並且還可能引起一係列錯誤行為,輕則傷害了同事、朋友或夫妻的感情,重則給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嚴重的後果。

但是對猜疑,人們也沒必要害怕它,更不可在情感上畏懼它。人們不會因為猜疑的存在而遭毀滅,隻有在對猜疑茫然無知、視而不見、不予了解時,才會遭遇人生的不幸。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猜疑的根源產生於對事物的缺乏認識,所以多了解情況是解除疑心病的有效辦法。”所以,要采取用事實說話的方法,逐步消除自己的猜疑心。

當你疑心別人在諷刺你、輕視你的時候,不要馬上采取行動,先觀察一下,你的猜疑是否正確。不妨設身處地地去為對方設想一下,看他的言行是否合乎情理。這樣一來,也許你會發現,事情常常和你猜想的不一樣。多作深入調查了解,能避免感情用事地看問題。

身正不怕影子斜,一個人有了充分的自信,就不會時時為疑心所困,別人的態度甚至閑言碎語,就不會使自己敏感,也不會計較。“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幾句議論又算得了什麼?在許多情況下,不是別人對你有成見,而是多疑使你產生了別人對你有成見的錯覺,這又會反過來影響你對別人的情緒和看法,從而真的使別人對你產生看法。生活中,工作上,如果自己確有不夠檢點的地方,又怕別人背後議論自己,以致疑心重重的話,那就要敢於承認自己的缺點錯誤,並堅決改正。這樣,也沒什麼可說的了。要相信自己是個有才能的人,可以得到別人的承認。通常,人們對自己信得過的人,不大會產生猜疑;反之,越是自己不信任的人,越容易疑神疑鬼,總以為別人在同自己作對。因此,多疑的人應特別注意同別人直言相告,坦誠相處,有了彼此間的信任,猜疑的基礎就不存在了。如果對某人一旦產生了猜疑,可以主動與對方接觸,開誠布公地談一談,多溝通思想,互相交心通氣。這樣不但可以消除誤會,驅散疑雲,還能進一步增進彼此間的友誼。並且,關係融洽,互相信任,有利於團結一致、攜手前進,因多疑而引起的焦慮苦惱也就一掃而光。

一句箴言:懷疑一切信任一切都是錯誤的,能得乎其中方為正道。

培養自己穩健的心態為人持重,性格穩健,可以讓你在職場中無往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