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幾天,漢主劉知遠又對外宣稱將自己的名字劉知遠易名為劉昺,同時晉封馮道為齊國公,兼官太師。
也就在這一天,兵部尚書從兵部遞上了奏牘,奏折上報稱鳳翔節度使侯益,與晉昌節度使趙匡讚二人,叛國降蜀,蟠踞關中,請速派將前往征討此二叛賊雲雲。
漢主劉知遠,聽的兵部尚書說有要事要奏之後,再接過邊關急報之後,漢主劉知遠心中頓時大驚,隨即便任命右衛大將軍王景崇,將軍齊藏珍,二人為統軍大將,同時調集起了禁兵數萬,前往關西鎮壓趙匡讚和侯益的叛軍。
鳳翔節度使侯益,與晉昌節度使趙匡讚二人,所叛國降蜀的蜀國,是怎麼回事呢?咱們下邊就來給各位看官說一說:蜀國分為前蜀國和後蜀國,這兩個蜀國同為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
前蜀,五代時十國之一,為王建所建,都成都(今屬四川)。盛時疆域約為今四川大部、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曆二主,共三十五年。
王建原為唐忠武軍將領,後入為禁軍,光啟二年(公元886年),出為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大順二年(公元891年)率軍攻占成都,占據西川。乾寧四年(公元897年),又侵占了東川梓州(今四川三台)、渝州(今重慶)等諸州府地,這才遂有了全蜀之地。天複二年(公元902)年又攻取了山南西道也就是現如今的陝西漢中地區。天複三年,已經弱敗不堪的李唐王朝又冊封王建為蜀王。後梁開平元年王建所占據的蜀地仍然稱天複七年,公元907年王建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前蜀永平五年公元915年,王建又取秦州(今甘肅秦安北)、鳳州(今陝西鳳縣東)、成州(今甘肅成縣)、階州(今甘肅康縣)四州,擴境至大散關。天漢元年公元917年,王建改國號為漢。天漢二年公元918年次年,王建又複改國號為蜀國。
唐末天下大亂,不少世族、文人盡皆投奔蜀土,王建是來一個用一個,來兩個用一雙,是來多少人都是多加錄用,有的被任為宰相,但實權常由宦官和王建養子掌握,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尖銳,有時互相廝殺。永平三年,太子元膺便在一場鬥爭中被殺。光天元年公元918年,王建死,王建的兒子王衍繼位。
前蜀建立後,很少有大規模戰爭,社會生產基本上能正常進行,但王建統治時賦稅已很繁重。王衍奢侈荒淫,營建宮殿,巡遊諸郡,耗費大量財力,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太後、太妃賣官鬻爵,臣僚也賄賂成風,政治十分腐朽。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後唐莊宗李存勖發兵攻蜀,王衍投降,前蜀滅亡。後來,王衍在被送赴洛陽的中途被後唐皇室所殺。
後蜀,同為五代時十國之一。孟知祥所建。建都成都(今屬四川)。盛時疆域約為今四川大部、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曆二主,共四十年。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後唐在滅掉了前蜀之後,以孟知祥為西川節度使。次年正月,孟知祥入成都,整頓吏治,減少苛稅,境內漸安。長興三年公元932年,孟知祥殺掉東川節度使董璋,奪得東川廣茂的土地。長興四年公元933年,孟知祥被後唐朝廷冊封為蜀王。後唐閔帝應順元年公元934年孟知祥稱帝,年號明德,國號蜀,因為之前有王建所建立的蜀國,於是曆史上稱孟知祥所建立的蜀國為後蜀。同年,孟知祥死,孟知祥之子孟昶繼位,仍用明德年號,明德五年公元938年改元廣政。契丹滅後晉時,秦州(今甘肅秦安北)、成州(今甘肅成縣)、階州(今甘肅武都東)三州歸附於後蜀。後蜀在得到了甘肅三州之後,又攻取了鳳州(今陝西鳳縣東),疆士遂與前蜀相同。
廣政十八年(也就是後周顯德二年,公元955年),秦、階、成、鳳四州又為後周攻占。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北宋發兵攻蜀,孟昶降,後蜀滅亡。同年,孟昶去世。
蜀地富庶,在孟知祥、孟昶統治時期,境內很少發生戰爭,社會經濟有所發展。後蜀與南唐同為五代時期經濟文化較發達的區域。後蜀宰相毋昭裔與趙崇祚輯唐、五代詞五百首為《花間集》,對後世影響很大。毋昭裔還曾出私財百萬營學館,並奏請雕版刻印“九經”,蜀主從之,“由是蜀中文學複盛”。當時節度使往往兼領禁軍,住在成都。孟昶嗣立後,命文臣出任這些地區的知節度事,這一措施,開宋代削弱藩鎮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