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石規模的旗本,可以同十萬石以下的大名結親,且江戶、領地兩處的家臣總數至少有百人以上。在江戶的住居也大都是三千坪左右的宅邸。這種高官旗本的武家子弟,就算是次男、三男,也不能輕易外出。年幼時,除了掃墓或拜訪親族,通常隻能在自家庭院玩。成人後,碰到有事不得不出門時,身邊也一定有位武士身份的隨從與一個僕役。
另外,並非每位旗本、禦家人都有官職,大約有四成左右的人,沒有官職。但即便沒有官職,也不用擔心會失去俸祿。隻是,有官職的人,除了固定俸祿以外,還有各種津貼,對家計影響很大。
無論旗本或禦家人,大部分都是微祿小戶人家,他們通常將幕府所分配的宅地,騰出一部分或大半租給商家,賺取外快。有些人更因為債台高築,便同富裕商家訂立買賣身份合同,就是收養商家子弟為養子,讓他們晉升為武士身份。據史料記載,町奉行所的與力行情是一千兩,同心行情則為二百兩。
同心的俸祿大抵是三十俵二人扶持,其中,三十俵是代代相傳的固定俸祿,二人扶持便是官職津貼了。一人扶持是一天五合糙米,二人扶持是一天一升,一年份則有三石六鬥五升。而一俵是三鬥五升,三十俵便是十石五鬥,加上二人扶持的津貼,年收入總計十四石一鬥五升。
江戶中期,一兩可以買一石米,換算為當時的現金,大約十四兩多。如果以米價換算為現代價格,隻有七八十萬日圓,但以木匠工資行情來換算的話,一兩大約是現代的三十萬日圓,那麼,町奉行所同心的年薪應該是四百二十萬日圓。
東京都最低職位的警察(高中畢業程度),初次任職年薪是三百三十萬日圓(二○○四年的行情,不含其他住居津貼等),如此看來,江戶同心與東京警察的年薪,差異似乎不大。然而,當時隻要身為武士階級,無論家計再如何貧困,家裡都必須有隨從或僕役,這些隨從或僕役的年薪大都是三兩一人扶持。再說,江戶同心的固定俸祿代代不變,即使有官職津貼,也沒有加班費,難怪某些人會因負債而變賣身份。
江戶時代的武士,沒有退休製度,端看後嗣的能力是否適合接班,而由當事者判斷退休時期。工作內容比較輕鬆的下級武士,往往四十多歲就退休,然後全神貫注在自己的嗜好上,享受第二人生。
典型的例子是伊賀鐵砲百人組同心的飯島武右衛門。百人組是江戶城大手門的守衛,飯島的嗜好是栽培杜鵑花,當時隻要提起「大久保的杜鵑花」,幾乎是家喻戶曉。花開時期,不僅武士與一般庶民,連大名夫人都會特意來觀賞。這種讓嗜好、實益並存的下級武士非常多,除了園藝,還有金魚、金琵琶、燈籠、油傘、蟲籠……。下級武士的家庭副業,目的都在補助生計,據說明治維新武士社會崩潰時,眾多上級武士都走投無路,但有一技之長的下級武士,則都能轉危為安。
15.江戶時代
江戶時代是江戶幕府統治日本的年代,由1603年創立到1867年的大政歸還。
由來 在德川家康正式就任征夷大將軍之後,立即成為江戶幕府將軍。
社會結構
在德川日本,全體居民都被嚴格的等級製度分為四個階層:武士、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在德川時期之前,這些階層之間曾經有過一些流動,但是,德川將軍為了維護他們的勢力和特權,限製了這些流動。特別是,他們試圖保護武士階層,使得農民階層不可能成為武士。1586年,豐臣秀吉頒布法令,農民必須在他們的土地上耕作。1587年,他頒布隻有武士才可以佩帶長劍,之後,這一條成了武士階層的定義。如同經濟狀況的變化那樣,在維護不同階層的嚴格界限上,將軍也不是那麼成功。
武士
武士就是戰士階層。最頂端的就是將軍本身。在他的下麵,是大名,控製著大量土地的地主。大名手下是他們自己聚集的武士,可以在很多方麵為他們服務。其中一些是指導教師,一些守衛他的城堡,還有一些組成了他的私人軍隊。另外,在江戶那種大城市裏,武士有各種各樣的功能——幕府中的官員,或者警官。最後,還有浪人,就是沒有主人的武士。他們不用報答主人,同樣也沒有穩定的生活來源。浪人可能會定居在特殊的地方,教授技能或進行其他的工作。不過許多浪人會在鄉下流浪並尋找有酬勞的工作。一些人也會像雇傭兵一樣受雇於出價最高的大名。德川時期日本一共有3000萬人,其中大約200萬是武士。
農民
大米是粘合社會各階層的膠水,理所當然是由農民生產的。大米的量度標準是石,大約相當於5蒲式耳。一石能供一個人吃一年。在這個時期,日本大米年產量估計是2500萬石。將軍負責分配整個國家的收成。他自己拿了20%,另外把絕大多數都分給了地主和大名。據Charles J. Dunn所說,最強大的大名(日本北部的加賀)能收到130萬石。在德川日本,超過270個大名能收到至少一萬石。那為農民留下了什麼?這取決於天氣。通常,農民上繳一半以上的大米收成。年成不好的時候,將軍和大名並沒有減少他們的需求,因此農民被迫要用更少的糧食生活。在這個時期,農村的饑荒並不罕見。這樣,雖然農民在社會中是握有特權的——地位僅在武士之下,但他們的生活通常十分艱難。種大米需要大量艱苦的體力勞動,而且到了今天,許多工作都要手工操作。在艱難的時候,農民會無視將軍的禁令搬遷到城市裏從事貿易。當他們父親的土地被長子繼承的時候,很多年輕的兒子也會去經商。
手工業者
很難把手工業者和商人明確的分開,是因為他們的經濟活動經常重疊。比如一個製衣匠可能會賣掉他的產品,他的事業也可以在其他的方向上發展,比如借貸。在德川社會,武士對某些技術有很高的要求,比如造劍,受到了很高的重視,所以,造劍者有很高的地位。在德川日本,常見的技術包括木工、石工、釀造和塗漆。
商人
商人,特別是在城市中的那些,變得很富裕,但是處於社會階層的底部。這是由於儒家的觀點:商人不像農民和手工業者那樣生產任何東西。相反,他們賺那些生產勞動力的的錢。但是,因為有錢賺,所以其他階層的,甚至是低級的武士,有時候也願意接受這個較低的地位。此外,如同德川時期發展的那樣,經濟逐漸的從封建向商業轉化,從整體上看,商人可以改善他們的社會地位。在德川日本,貿易通常是一個緩慢而繁重的事業。雖然道路係統規模巨大,而且受到了很好的維護,但將軍為了軍事防禦,禁止用車輛進行貿易。這樣,大部分通過陸路的商品是放在馬或人的背上。
其他群體
其他幾個群體存在於這個階級體係之外,包括演員,僧侶和屠夫。在某些方麵,既然它處於組成日本社會的嚴格的階級體係之外,它的成員就有一定的自由度。不過,這個體係有充分的生活保障和生計,所以生活在體係之外也有不利之處。屠夫是被驅逐者——強迫生活在他們自己的團體中,並要避開日本社會的其他成員。他們的地位如此之低是因為他們的工作與死有關:他們處理動物的屍體,鞣獸皮並製革。屠夫麵對著大量的宗教中不吉利的東西。日本人受到佛教徒的影響,一般都是食素者,禁止殺生。在神道教中,與死相接觸需要齋戒。在現代日本,仍然堅持區別屠夫。屠夫家庭的名單在社會中秘密的散播。保守的日本家庭為了防止兒子或女兒與一個屠夫世家結婚,都會參考這樣的名單。
15.江戶時代
江戶時代是江戶幕府統治日本的年代,由1603年創立到1867年的大政歸還。
由來 在德川家康正式就任征夷大將軍之後,立即成為江戶幕府將軍。
社會結構
在德川日本,全體居民都被嚴格的等級製度分為四個階層:武士、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在德川時期之前,這些階層之間曾經有過一些流動,但是,德川將軍為了維護他們的勢力和特權,限製了這些流動。特別是,他們試圖保護武士階層,使得農民階層不可能成為武士。1586年,豐臣秀吉頒布法令,農民必須在他們的土地上耕作。1587年,他頒布隻有武士才可以佩帶長劍,之後,這一條成了武士階層的定義。如同經濟狀況的變化那樣,在維護不同階層的嚴格界限上,將軍也不是那麼成功。
武士
武士就是戰士階層。最頂端的就是將軍本身。在他的下麵,是大名,控製著大量土地的地主。大名手下是他們自己聚集的武士,可以在很多方麵為他們服務。其中一些是指導教師,一些守衛他的城堡,還有一些組成了他的私人軍隊。另外,在江戶那種大城市裏,武士有各種各樣的功能——幕府中的官員,或者警官。最後,還有浪人,就是沒有主人的武士。他們不用報答主人,同樣也沒有穩定的生活來源。浪人可能會定居在特殊的地方,教授技能或進行其他的工作。不過許多浪人會在鄉下流浪並尋找有酬勞的工作。一些人也會像雇傭兵一樣受雇於出價最高的大名。德川時期日本一共有3000萬人,其中大約200萬是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