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厚一聽此話,急忙請命道:大王既有複霸之心,微臣當應棄文從武,領兵征戰,效力疆場。請大王賜我虎符將旗,令我統領全軍,南征北戰,克敵複霸。
崔杼聽話聽出了懸意,眉頭一皺,出班阻止道:大王,中原聯盟剛剛擊退虎狼、收了豹子,和平難得,各業不易,現時當務是謀劃生產、提力經濟,切不可發動戰爭、勞民傷財、損害國本。
太子光聽了此話,不高興了,他開口發言道:崔大人,你的高論,本太子實難苟同。所謂和平不易,戰亂難免;又所謂趁火打鐵,火烈鐵堅。所以我認為,烈火煉金剛,亂世出國雄!
晏嬰一聽太子高言,心想:壞了。急中生智,急忙上前高聲發言道:大王、太子,微臣晏嬰承蒙厚愛,榮幸入朝,今日站在這金碧輝煌的大殿內,本該多聽少言,虛心領教,但既食一天王祿,就應擔一天職責。低頭不語,於心不安。因此,微臣不敢枉食王宮俸祿,偷度官職一日,願為興國樂民考慮,鬥膽表明自已的態度,還請大王和眾位高臣海涵。
靈公見晏嬰出列發言了,且極有禮貌,微笑道:原來是晏嬰啊。你是入朝新官,你的發言,也一定新鮮奪人。不必緊張,你有什麼要說的,隻管說來。本王不會怪你多言的。
晏嬰一聽,精神為之一振,他清了清嗓子,朗聲說道:大王、太子、各位高臣,在我表態之前,首先鬥膽請問大家一個問題:當年桓公稱霸諸侯,威立天下,憑的是什麼?靠的又是什麼?
太子首先答道:桓公成霸,當然憑的是勇敢,靠的是威風嘛。
高厚接著回答道:這還要問嗎?桓公稱霸,憑的是霸道,靠的是戰爭!
崔杼答道:憑的是經濟實力,靠的是精兵勇將。
靈公點頭道:說的都有理。晏子,你是新人,本王想聽你說的。
晏嬰上前一步,作揖而說道:桓公稱霸,威立中原,傲領諸侯,憑的是誠信,靠的是良臣。誠信一立,上不欺天,下不侮地。天宜地利,人和業興。良臣管仲,輔君複國,謀劃生產,安定人民,發展經濟,鞏固國防。民富國強了,兵多將廣了,有天時地利人和了,何敵不摧?何威不立?何業不霸?所以說:稱霸興齊,憑的是誠信,靠的是良臣!
太子不以為然道:我齊國現在也還是國富民強、兵多將廣吧?可還是聽命於晉國,服從於聯盟,以前鄭國和陳國都不怕他們,我堂堂大國反倒屈從於晉霸聯盟,畏懼那秦楚一體。再說那秦楚兩國,南北呼應,窺視中原,虎狼野心,昭然若揭。中原盟國雖多,但各懷異心,時有叛盟之國出現。這樣的形勢,和平難現;如今的國道,戰爭為多。與其作繭自縛,不如先發製人。所以,本太子認為,興齊複霸,憑的是戰爭,靠的是武力!
高厚上前表態道:太子所言極是,微臣深表讚同。還請大王授臣將權,微臣將攻南擊北、大張撻伐,以戰懾敵,憑勝立威!我大齊霸業不興,我三軍戰鼓不息!
晏嬰一聽,怒火中燒。但他強壓胸中怒火,出列諫勸道:高大人所言,雖似有理,但不合時宜。我齊國目前,經濟不如桓公,軍事不如晉國,戰爭一起,耗民傷財,損兵折將,弊大於利,害多於益。如不能取勝,還可能引來虎狼,危及國家安全。因之而言,和平為大,稱霸為小;戰爭傷本,和平利國!孰輕孰重,何大何小,還請大王與眾高臣三思啊。
崔杼這時發言道:大王,晏嬰所講合情合理;微臣也認為,和平利國,戰爭傷本。經濟為重,發展事大啊。
太子正要反對,靈公先問道:太子所言有理:先發製人,可以立威。眾臣所言,也各具道理。但是,如果不發動戰爭,我齊國在目前紛爭亂世中,該如何進行下一步的外交決策和運作呢?
晏嬰一聽靈公有問,頓覺機會難得,胸有成竹地向前邁了一步。